总裁性侵养女最新进展,案件迎来曙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

总裁性侵养女最新进展,案件迎来曙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

总裁性侵养女最新进展,案件迎来曙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

1、女孩被养父性侵长达三年

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到这个新闻了,对,有一个女孩被性侵,而性侵她的是她的养父。

总裁性侵养女最新进展,案件迎来曙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

女孩小芳(化名)自称从2016年起被“养父”鲍毓明长期控制在烟台某公寓里,遭多次性侵,直到2019年4月,再一次遭性侵并被殴打后,她选择报警。

据澎湃新闻报道,小芳的生母是个单亲妈妈,2015年9月,通过中间人介绍,她将女儿小芳送养给了鲍毓明。

“他的关怀备至,以及律师、名校毕业生的身份,让小芳的母亲相信,鲍毓明“可靠”,“确实就像个爸爸”,他的学问高,如果把女儿交给他教育,肯定比自己带在身边要强。”(据南风窗报道)

可是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位上流的“成功人士”,不过是一匹披着人皮的狼。

在他带走小芳的三个月后,他就性侵了小芳。

小芳说,巨痛,一直流血,第二天依然痛,依然流血,那时的小芳仅14岁。

养父鲍毓明收走她的手机,把她从天津又带回了北京,整天关在家里。

接下来的日子,他开始给小芳播放未成年人性题材影片,里面有很多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色情场面。

总裁性侵养女最新进展,案件迎来曙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

鲍毓明不让她出门,随时收走她的手机,逼她做不愿意做的事,不许她哭,也不许她问为什么。

在女孩自述的《生命的遗书》一文中,她说:

“关在屋里,寸步不离的守着她。把她拉到水莲蓬下冲洗身体,然后侵犯,然后再冲洗身体......像屠夫处理被宰杀的动物一样......”

鲍毓明会突然掀开她的衣服,嗲着声音,叫小芳 “妈妈”,说自己是“宝宝”;

会在她生理期发高烧时,对她性侵,如果不从就暴力殴打;

养父在公寓安装摄像头,女孩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监控范围中。

总裁性侵养女最新进展,案件迎来曙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

据南风窗报道:

小芳坐在家里看动画片的时候,鲍毓明问她,“你是不是喜欢喜羊羊,想和喜羊羊做‘那种事’”;她去动物园,看到可爱的动物很开心,鲍毓明悄悄凑过来,说,“人和动物也能做”;李星星回老家和妈妈待一段时间,鲍毓明也告诉她:“你妈妈和你也能做”。

鲍毓明还不断给小芳进行精神洗脑,将性侵包装成合情合理的事。

  • “你看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国外也是这么做的。别人家都是这样,只是没有告诉你而已。”
  • “你不能把我们的秘密说出去,说出去你就不干净了,所有人都会讨厌你。”
  • “这个世界上,只有我是对你最好的人。别人都是坏人,都想害你。”
  • 不准说难受、痛苦,要说“伤心”,不准说“被爸爸按在床上”,要说“你喜欢爸爸,爸爸也喜欢你”。
总裁性侵养女最新进展,案件迎来曙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

经过这样长时间的折磨,女孩患上了严重的创伤性应激障碍和重度抑郁,她觉得自己这辈子已经被彻底毁了。

她多次自杀,有些是有意识的,有些是无意识的,好几次她把自己划得鲜血淋漓,换来的只是鲍毓明的冷眼嘲笑:“看你蠢的,连自己都杀不了。”

总裁性侵养女最新进展,案件迎来曙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

总裁性侵养女最新进展,案件迎来曙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

2、这位养父究竟是谁?

大家记住这张脸,以往写稿子我都会给当事人打码,但这次我想说:打什么马赛克!

总裁性侵养女最新进展,案件迎来曙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

一个人究竟要恶心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出那样人神共愤、丧心病狂的事啊!

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位养父还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下面的这些标签,拿出任何一个都是带着光环的。

  • 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法务官;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 北京市泰德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 资深法律人,从事律师工作至今已20余年
  • 西南政法大学的兼职研究员;
  • 中国行为法学会的客座教授;
  • ……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有着高学历和高智商的“人才”。

他1972年出生,先后获得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于美国桥港大学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

虽然并不是法律科班出身,但是靠自学,他获得了中国律师资格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师资格。

总裁性侵养女最新进展,案件迎来曙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

他自1996年起从事律师工作,先后在京津地区律师事务所任合伙人,驻美国纽约和加州工作近十年,曾任美国思科、美国新闻集团、香港南华集团等跨国企业资深法律顾问。

更为讽刺的是,他在自己的博客上曾发表过《从“嫖宿幼女”看未成年人保护的差距》的文章,他在写道:

“我国目前对幼女性侵害的打击确实存在不足。在此,呼吁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有效可行的立法和司法举措,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尽量避免给有特权的人物以可乘之机。”

他在文中写到,“中国刑法对‘奸淫幼女罪’有专门定义,特指‘行为人与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无论幼女是否自愿。

总裁性侵养女最新进展,案件迎来曙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

而他性侵养女小芳时,小芳正好14岁。

最怕的就是高智商、高学历的“成功人士”犯罪,他们往往有更缜密的犯罪思路,有着更强大的背景和资源可以打通路子。

因为这一事件不断在网上发酵,如今有了最新进展,我们看到了些许正义的曙光:

  • 中兴通讯和杰瑞集团都已作出回应,已与鲍毓明解除劳动合同;
  • 今天下午3点,鲍毓明被西南政法商学院解聘;
  • 烟台警方也表示,已经立案,正在调查中。

可是,如果不是有良心媒体的报道,这样的罪恶会不会被一直掩埋在阳光之下,会不会有更多的“小芳”惨遭蹂躏?

总裁性侵养女最新进展,案件迎来曙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

总裁性侵养女最新进展,案件迎来曙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

3、儿童性侵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儿童性侵离我们遥远吗?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女孩长期被家教老师性侵,有一天她小心翼翼问妈妈: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但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竟然说:什么性教育?那是给需要性的人准备的。

女孩选择了对父母沉默,将痛苦默默放在心中,甚至逼自己爱上家教老师。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将不被被性侵这件事合理化,认为这是老师爱她的方式。

这是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剧情,让人心痛的它其实是作者林奕含的自传。

才华横溢、学业优秀的林奕含因为被性侵而患上抑郁症,多次休学,最终她选择了自杀。

总裁性侵养女最新进展,案件迎来曙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

林奕含

《熔炉》和《素媛》是两部让人不忍心看的电影,它赤裸裸向我们展示了儿童性侵的残忍和可怕。

可现实生活中的剧情一点不比影片中乐观:

  • 12岁的未成年女孩被60多岁的国家公职人员猥亵、性侵长达两年,后被发现怀孕。
  • 新城控股董事长猥亵女童,致其阴道撕裂,构成轻伤。
  • 14岁的湖南女孩思思被同村村民性侵,怀孕产子。

你以为这只是个案?不,相关数据更让人触目惊心。

2018年,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例就有317起,受害儿童超750人。平均每天就有2名儿童被性侵,而相比未曝光的,这只是冰山一角!

广东省广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学东曾在采访中介绍:

在2016年、2017年研究分析侵害未成年人数据的时候,我们发现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占到了32.7%,应该说这个比例是不小的。

这是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说,侵害成年人的案件中,性侵案占到了三分之一!多么恐怖的数字!

总裁性侵养女最新进展,案件迎来曙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

总裁性侵养女最新进展,案件迎来曙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

4、我们究竟该给孩子怎样的保护?

我们不知道这位母亲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会将孩子送养给鲍毓明,但是在这个事件中,这位妈妈很明显也是缺位的。

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究竟该如何给孩子正确的支持和保护?

在我很喜欢的一个公众号里,曾写道了这样一个案例。

女孩在学校被体育老师在厕所强暴,她在确保老师离开后,打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自己的遭遇。

父母告诉她不要惊慌,在校门口旁边的门卫处等他们。

10分钟后,父母带着警察来了。体育老师锒铛入狱。

警察到来,体育老师入狱,周围当然会有疑问,但父母让女孩对学校里的人说:因为她和体育老师吵架,体育老师打了她一巴掌……

于是,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老师知道此事,其他人都不知情。

舆论并没有对女孩造成二次伤害。

接着,父母带女生去进行心理治疗,给她全然的爱与支持,一直在她身后为她打气,告诉她发生这样的事,不是她的错,她并没有因为发生这样的事,而变得不优秀、不可爱。

后来女生长大,很阳光,她说:

“我没有太大的阴影。因为这事儿,我知道无论发生什么,父母永远都在爱我,保护着我……”

总裁性侵养女最新进展,案件迎来曙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

在中国,性是一件讳莫如深的事,性教育会让很多父母尴尬万分,他们认为,到了年纪孩子自然就会懂了。

可是,你嫌性教育太早,恶魔却从不会嫌你的孩子太小!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早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告诉他们任何人都不能强迫性地触碰他的身体,即便是爸爸妈妈也不可以,要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身体界限意识。

另外,一定要坚定告诉孩子,不论发生什么事,父母都是他的坚强后盾。父母是强大的,可以拯救他的,他的伤痛和阴影就会大大减少。

如果父母比孩子还软弱,那么就是将孩子置身于凄风冷雨中任其凋零,孩子拿什么坚强?

总裁性侵养女最新进展,案件迎来曙光?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孩子?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保护孩子,任重道远!

保护孩子,刻不容缓!

【原创文章,盗版必究。作者Tina,浙大新闻学硕士,多年媒体记者经验,心理咨询师。如果喜欢,欢迎点赞并关注@Tina心理,持续输出心理学原创好文,从心理学视角帮你解读生活、看透本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