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冷思考

針灸冷思考 | 頭項尋列缺

列缺穴

“四總穴歌”作為針灸方面最廣為人知的歌訣,帶紅了合谷、委中、列缺和足三里這4個穴位。

“面口合谷收,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肚腹三里留。”

列缺穴作為其中之一,地位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主流觀點基本從3方面加以解釋:1.列缺為肺經絡穴,聯絡其相表裡的手陽明大腸經,上達頭項部;2.肺經通過經別加強了與頭面的聯繫,增加了對頭面的治療作用3.肺經內屬肺臟,肺主皮毛,列缺作為肺經絡穴通行表裡陰陽兩經可以疏風解表。

但是,這3點解釋,每個都有矛盾不通之處。


針灸冷思考 | 頭項尋列缺

第1點是說列缺絡穴的屬性,可以聯絡與其相表裡的大腸經,從而上達頭項部。我們先假設這點成立,但是,大腸經循行到面部,可不到項部,那“頭項尋列缺”中的“項”就不成立。其次,如果是通過手陽明大腸經實現了對頭項的治療作用,那直接取手陽明經上的穴位效果應該更直接,憑什麼列缺穴你一個表裡經的穴位這麼牛氣?這種解釋想甩鍋給手陽明經,手陽明大腸經表示不答應。

第2點解釋又想要甩鍋給經別。《靈樞》中唯一一處記述手太陰經別的原文見於《靈樞·經別》:“手太陰之正,別入淵腋少陰之前,入走肺,散之太陽,上出缺盆,循喉嚨,複合陽明。”讀來讀去,手太陰經別怎麼走又和列缺有什麼關係?又哪裡和頭項部發生了聯繫?這種解釋想甩鍋給經別,經別同樣表示不答應。

第3點從肺主皮毛,可以疏風解表的角度解釋,這種觀點看似有理,其實避虛就實,是對相關概念的混淆。

穴位為“脈氣所發”,穴位治療能力的產生要依靠其所在經脈氣血的作用,所謂“經脈所過,主治所及”。使用“疏風解表”之類的方藥學的理論來解釋穴位是明顯的混淆概念,圈內很多大家早就開始批判這種套路。

只要引動氣血達於肌表就可以解除表邪。所以說什麼解表,任何經脈的任何穴位都可以解表,膀胱經能,胃經也可以,其它經通通都能,針灸刺激畢竟是體表刺激的路徑。經脈皮部理論用在這裡反到更有針對性一些。

同樣的,如果列缺真能疏風解表,其它肺經穴位應該有同樣作用,列缺又有什麼特殊的呢!


你看,我們僅從純理論的,稍加考證和稍微進一步的思考,就發現這麼多不可解釋的彎彎繞在裡面。

臨床實際去看,你要是這樣照著 “頭項尋列缺”的條條去用,肯定不會有多好的效果。

估計很多人都實踐過列缺,不知道大家是什麼感覺?



針灸冷思考 | 頭項尋列缺

乾坤生意


四總穴歌原載於明代朱權所著的《乾坤生意》。

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就藩大寧,號曰寧王。朱權是一位好學愛寫的藩王,集合文人幕僚編書數十種, 《乾坤生意》為其一,是一本綜合性醫書,主要載錄病症及經驗方,涉及針灸的僅有十一個,四總穴歌為其中之一。

以後《針灸聚英》、《針灸大全》、《楊敬齋針灸全書》、《針灸大成》都將它收入書中,以至於這首歌訣流傳愈廣,影響愈大。

所以,“頭項尋列缺”,也不過就是前代某人的個人經驗總結而已。

一個結論,你不加辨別的認為它是對的,你就會想方設法的硬去解釋,利用經脈絡脈支脈五相生相剋相侮總是可以生生繞到那裡去,解釋系很會套用各種理論概念去彎彎繞繞。

一些情形下,頭項部疾病也有可能會用到列缺,但其背後的道理不是如上那些解釋。

中醫流傳幾千年的龐大體系中,有太多看似正確的 “解釋系”理論。學習這些內容,真需要思考的能力。

針灸冷思考 | 頭項尋列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