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零症狀"

據新華社消息,湖北省衛健委通報,2020年4月5日0—24時,全省新增無症狀感染者35例,無新增確診病例。

連日來,無症狀感染者引發民眾憂慮。剛從新冠疫情緊張氛圍放鬆過來的中國民眾,再次繃緊了擔憂的神經。

死灰……或許復燃?!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自然》)刊文指出:無症狀感染者可能佔所有感染病例的60%左右,且傳染性並不低,有的更是具有高度傳染性,這些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疫情大爆發。

廣東省疾控中心於3月19日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論文指出,廣東省發現的17例有症狀患者在症狀出現後不久檢測到較高的病毒載量,1例無症狀患者檢測到的病毒載量與有症狀患者相似,這提示了無症狀或輕症患者的傳播潛力。

這一消息傳出後,全球頃刻間譁然一片。

現在我們梳理一下關於無症狀感染的新聞的時間軸。

1 月 27 日,一名女子從武漢回到安陽後,雖然她自覺沒有任何症狀,但後續導致 5 名親人確診新型肺炎。根據報道,這 5 名患者都沒有武漢居住或旅行史,但和這名女子有接觸史。

1月28日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病例監測方案(第三版)》中,就將“無症狀感染者”與疑似病例、確診病例、輕症病例進行了區分,如果新冠病毒核酸檢查呈陽性,但沒有症狀,不納入每天發佈的確診病例中。

2月2日,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一項針對全國700多名受感染兒童的研究發現,56%的兒童出現輕微或無症狀情況。許多科學家擔心這會導致低估兒童對新冠病毒的易感性。

2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響應機制流行病學組的論文提到:截至2月11日中國疾控中心共收到國內報告病例72314例,含有889例無症狀感染者,比例約佔1.2%。

而就本土疫情遏制而言,北京、廣東均出現“無症狀”的省外輸入病例。

3月26日,李克強總理召開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時強調要高度重視防治無症狀感染者。當前任務,是持續鞏固國內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果,在全力救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做好社區防控的同時,高度重視“防治無症狀感染者”等群眾日益關注的問題。

公眾開始焦慮: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會引發新一輪疫情大爆發?為此,有專家呼籲進行更大規模的篩查,並建立應對隱性感染者的快速診斷手段;也有疾控工作者稱,目前暫無有效手段應對隱性感染者,最好的辦法是個人做好自身的防護,減少傳播機會。

3月27日,北京批准逮捕了一位隱瞞武漢居住史、未執行居家隔離措施的無症狀感染者,內外防控舉措繼續升級。

危險的病毒,可在24小時內搭飛機抵達全球任何一座城市。病毒傳播速度超過預期,身邊的無症狀感染者症狀隱匿,難被識別,防不勝防。

3月3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佈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防控工作答問》,對此作出詳細解讀(原文網址附後)。

4月1日起,國家衛生健康委在每日疫情通報中開始公佈無症狀感染者的報告、轉歸和管理情況。

對於3月31日這個解讀,我認真讀了很多遍。品讀之後,對大家最關心的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如果沒有症狀,怎樣才能被發現等問題都有了清晰的認識。因為工作職業的原因,總喜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我認為需要了解的問題翻譯下,以方便讀者閱讀。

首先,大家要知道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無症狀感染者,就是雖然核酸檢測為陽性,但是並未表現出新冠肺炎症狀的感染者(亦可稱無症狀陽性者,這樣稱呼就容易理解了)。

接著大家關心的是既然沒有症狀,怎麼會發現呢?在對密切接觸者篩查和入境者的例行檢測中,查出其核酸呈陽性,但又無發熱、咳嗽、全身無力等其他症狀,這樣的人,便被判定為無症狀感染者。

那麼無症狀感染者發現後,可能向哪些方向發展?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經過14天觀察,均無任何症狀與體徵,始終為無症狀感染狀態。二是,感染者當時無症狀,但隨後出現一些臨床表現,最終成為確診病例。

有人會問,無症狀感染者會傳染人嗎?無症狀感染者存在傳染性,但從目前監測看,其傳染期長短、傳染性強弱、傳播方式等,尚需開展進一步科學研究。部分專家認為,無症狀感染者由於無咳嗽、打噴嚏等臨床症狀,病原排出體外引起傳播的機會,較確診病例相對少一些。

瞭解了上面問題,大家關注的是防控。既然沒有症狀,如何進行防控?對無症狀感染者的防控,難度確實較大。因為,部分無症狀感染者始終無症狀,實際防控工作中無法將發現和隔離無症狀感染者作為主導措施。正因此,仍將繼續著重於及時發現隔離確診患者,並做好密切接觸者管理。經驗表明,做好確診病例的及時發現和隔離,並適度採取減少人際接觸等,可以基本阻斷疫情傳播。

因此,現階段還不能放鬆自身防護——

回家務必勤洗手,口罩還要繼續戴,公共場合要少去,人群聚集更當心。

匍匐前進小注:以上簡明問答,完全根據《國家衛健委官網》疾病預防控制局《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防控工作答問》改寫而成,既是改寫,必有不詳盡乃至詞不達意之處,請嚴格以原答問為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