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教學 打通在線教育任督二脈

從面對面、面對黑板到面對屏,從教室空間到網絡空間,從傳統課堂表達到影音化、網絡化表達,從在場交流到在場的缺席……打通在線教育“任督二脈”的關鍵,其實是在線教學中的互動,它既緊密關係用戶體驗和教學效果,更深刻影響師生的信息化素養。

01 線上教學試水“翻車”

自教育部發出“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通知後,在線教育成為各校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在這個“不互聯無教育”的特殊時期,線上教學進行得如火如荼,但結果卻讓人並不滿意。這種新型教學方式不僅沒有得到預期的認同,反而面臨著負評如潮的尷尬局面。

互動教學 打通在線教育任督二脈

針對這個現象,光明日報於日前調查了全國2377名中小學教師使用在線教育產品授課的互動形式、互動效果以及使用評價等情況,結果顯示:對當前在線教育存在的問題,66.8%的老師們認為是互動不夠充分。由此可見,互動是線上教育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那麼,為什麼要進行教學互動?如何實現高效教學互動呢?

02 互動成為破局關鍵

無論線上還是線下,互動都必不可少。

教學作為教師教授和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概括,涵蓋的內容卻遠不止知識傳遞和接收兩個獨立的流程,兩個行為的雙向互動才是整個過程最核心的部分。

互動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聯繫的基本特徵,教師通過互動把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態度和方法傳遞給學生,學生通過互動更好地同化和吸收這些知識和觀念,進而將其不斷完善在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因此,教育活動的質量必然取決於師生之間互動的質量,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知識基礎,精心設計教學互動,促進學生更好地接收吸納自己所傳授的知識。

此外,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角色和就教學行為均已發生變化。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中心。互動即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集中體現。

互動教學 打通在線教育任督二脈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簡單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遷移應用也是學習的重要方式。當前提倡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就是通過構建自主、合作、互動型課堂,進而提升教學效率。這種教學方式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促進傳統的被動、單調、封閉的教學模式,向主動、多元、開放性轉變。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互動的方式引導走出學生困境,解決難題,打破思維,把表達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判斷權交給學生,把想象的空間留給學生,把創新的機會讓給學生,清除教師的“霸權”現象和克服學生的“盲從”現象,將兩者置於平等的位置,才能使其在某些方面引起共鳴,從而完成知識的傳遞。

03 常見的互動類別

針對課堂中存在的互動行為,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幾大類:

(1)言語互動

教學中最常見的互動方式,即師生或生生之間通過問答、討論等形式,用語言完成彼此間的溝通。

(2)肢體互動

通過手勢等肢體動作表達意願,完成互動。例如,常見的舉手就是一種互動方式,學生通過動作傳達“想要發言”的信息,教師在看到舉手後,邀請學生作答,這樣一個肢體互動便完成了。

(3)情感互動

有些教師經常以學生的口吻發出疑問,或作出回答,這種行為就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感受學生的情感世界,達到共情的狀態,促進學生感同身受,達到高效的學習效果。

(4)認知互動

教學的目的在於知識的傳遞,教學效果的好壞取決於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度。很多老師會在課程結束的時候,針對本堂課的內容,向學生髮出疑問,如果學生能在新的知識體系內作出回答,那麼他們便完成了認知上的互動,否則,互動失敗。

04 在線教育互動功能的蛻變

缺乏互動性和現場感是傳統在線教育的短板。但隨著互動課堂的出現,這一短板被慢慢補齊,甚至發展為超越線下課堂的優勢,如會暢智享雲課堂等具備互動功能的線上教學平臺,擁有比線下更多樣的互動形式,能夠更大程度調動學生課堂參與度,提高教學效率。

線下課堂由於師生比較低,無法實現全面的師生互動,大多是老師在上面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機械應答。一堂課下來,只有極少數的同學能夠得到與老師互動的機會,大部分學生處於旁聽狀態,無法真正融入教學過程。

與線下課堂相比,直播課等傳統線上教學幾乎零互動,教、學過程完全分離,不僅沒有解決線下課堂的弊端,還失去了真實課堂的體驗感。

互動課堂在傳統線上教學的基礎上添加了多種互動功能,實現了在線教育互動功能的蛻變,有效解決了互動方式單一、互動人數相對較少、互動機會不均等問題,使老師在嶄新的角度上激活教學思路和提升教學效果。

首先,線上教學規避掉了學生間物理距離的差別,不存在離老師近的同學機會多,離老師遠的同學機會少的現象,每人機會均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部分同學渾水摸魚的心態。

其次,線上教學的互動方式多種多樣,幾乎每位同學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互動方式。在傳統課堂中,提問是最主要的互動方式,可有一部分學生由於性格的原因,並不願意的其他同學面前表現自己,難麼種種互動方式對他們來說就是無效的。但在線上教學中,師生之間既保留了傳統課堂提問的互動方式,還開發了課中、課後留言,評論區討論等新型互動方式,最大程度挖掘學生互動潛能,瞭解每個人的真實學習情況,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最後,由於互動方式的多樣化,線上教學能夠實現全員互動,每位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參與到課堂之中,既增強了自身的參與感,又活躍了課堂氛圍。

針對互動難的問題,會暢教育智享雲課堂專門推出了小班互動課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改變了以教師為主體的模式,為師生互動提供了充分條件。

互動教學 打通在線教育任督二脈

小班課學生人數較少,師生之間有更大的雙向交流空間,更容易發揮雙主動的作用。同時,在教學活動中的共同參與、協作和交流將建立起師生良好的精神交融,拉近彼此的距離,在共同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相互影響。此外,小班課能更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老師的教學引導和學生的主動認知結合起來,老師和學生在積極的反饋機制中不斷打破限制,更好地體現雙方創新能力。

05

選擇一款合適的線上教學平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用高效的在線課堂工具也能提高教學互動效果。在這次疫情中,會暢智享雲課堂被多校採用,它憑藉便捷的操作、穩定的系統、豐富的互動工具贏得了廣大師生的青睞。

智享雲課堂支持視音頻連麥互動、屏幕共享、白板互動、課件展示、畫筆標註、舉手發言、文字消息等多種功能,能夠實現師生“面對面”遠程實景上課,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需要組織小組討論,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最大程度地還原線下課堂教學氛圍環境,確保學員與老師之間的實時互動,提高學生課堂專注度,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06 如何促進在線教育中的互動

為了幫助一線教師在疫情期間能夠上好網絡課,同時為以後線上教學常態化做好準備,本文特意整理出促進在線教學中互動的九個小技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1)熟悉平臺功能

與傳統課堂不同的是,線上教學對設備的依賴程度更高,要想達到良好的互動效果,教師首先需要掌握平臺具備哪些互動方式以及每種互動的操作方法。

(2)課上提問最簡單有用的互動方法,通過提問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作為互動,提問法可以貫穿課程的始終。實際上,有經驗的教師總是通過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號召學生積極參與。

(3)課中小遊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組織某個遊戲來吸引學生的關注和參與。運用遊戲法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與課程主題相關;第二,與主題的氛圍一致;第三,注意數量,不要衝淡主題;第四,控場。

(4)語言引導語言引導其實就是“說半截話”——教師說前面的話,後面的話引導學生說出來。這種方法能夠保持對學生的吸引力並增強參與性。語言引導法可以藉助常用的成語、俗語、歇後語等,也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比如,講“俗話說,江山易改……”故意把“易改”兩個字音拉長,然後停住,接下來學生就會說“本性難移”。

(5)道具運用運用道具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互動的一種方式。運用相應的道具,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所學內容,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運用道具時有幾點需要注意:第一,要緊密結合正在講的內容;第二,要熟練操作;第三,防止意外,避免弄巧成拙。

(6)角色扮演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扮演某個角色去操作一項任務的互動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主角,增加課程趣味性,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7)分組競爭把學生分為幾個組,進行組間比賽。分組競爭是提高學生參與性非常好的方式。通過激發學生的好勝心,調動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分組競爭最重要的是善於控制,教師要善於把控局面。

(8)現場測試教學不是老師唱獨角戲,要吸引學生參與。現場測試法就是其中一種,既能讓學生通過現場測試掌握相應內容,又能讓教學形式多樣化,在教、學過程中穿插測試新環節,緩解師生疲勞。

(9)現場獎勵現場獎勵通常是和其他幾種互動技巧結合使用的,就是當學生完成某個任務後,立即給表現突出的學生某種獎勵。現場獎勵中,精神獎勵重於物質獎勵,這些“有趣”的獎勵,目的是為了增加氣氛,通過賦予成就感,激發學生參與性。

現階段,在線教學雖然是由於疫情的出現,才首次大範圍使用,但不難看出其已經是教育行業的大勢所趨。未來,線上教學可能會成為教學的常態,這對在線教育企業來說,既是難得的機遇,也是不小的挑戰。用戶對課堂體驗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動”將成為在線教育的下一個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