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方法,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達到心如止水得境界

每一個職場中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體驗:壓力重重;太多事情都理不清頭緒;似乎永遠被各種任務和目標追趕著……其實啊,不止職場人有這樣得體會,每一個正在努力生活的我們也感慨萬千,深有體會。

5種方法,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達到心如止水得境界

還記得有一次在車上遇到了一位二十多歲的姐姐,她和我說:“這人啊,一旦過了二十歲,時間就像飛了起來。大部分人在這十年裡完成了人生中的種種大事,工作、家庭以及孩子接踵而至,像龍捲風一樣向你撲來。而你又不得不去面對它們,並且處理好他們。”

是啊,在快節奏的時代,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顯得有些緊張,除了工作、睡覺、生活,還要學習充電,那麼如何高效利用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

同時,時間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是公平的,一天只有24個小時,不會多一秒,也不會少一秒,更不會隨著你的人生階段而去變化。

5種方法,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達到心如止水得境界

於是,關於如何管理時間的書籍便博得了大家的眼球,獲得了你我的青睞,試圖通過學習去讓生活更加輕鬆。

最流行的時間管理莫過於四象限時間管理法則,即應有重點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集中地放在處理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上,這樣可以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這種方法的確增強了人們對於時間的管理,有效地改變了生活。但是,有一個問題便是你把時間和精力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的同時真的就完全沉入、集中注意力,而不去焦慮重要但又緊急的工作了嗎?

我想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否定的。

幸運的是,世界知名時間管理大師戴維·艾倫在其經典著作《搞定》中,通過介紹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實用方法,給我們帶來了解決方案,讓我們再度有機會去掌控自己的生活,從而擁有幸福的人生。

戴維•艾倫 (David Allen),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個人與組織效率思想家之一,全球管理諮詢公司戴維•艾倫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及總裁。在開發個人和企業潛力方面,他被普遍認為是世界級權威。戴維•艾倫的成長經歷了學生演員、辯論冠軍、空手道大師、教練、侍者、出租車司機、草坪服務公司經理、工作效率顧問……豐富的工作經歷佔據了他太多的業餘時間,於是他開始摸索提高效率、減輕壓力的工作方法。

根據三十多年的諮詢經驗和個人探索,他提出GTD(Gemng Things Done)自我管理方法,介紹此方法的《搞定I》(Getting Things Done)一書已在33個國家出版。他也因此被譽為提升工作效率方面的頂級思想家,被《福布斯》雜誌評為美國最優秀的管理教練之一。

5種方法,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達到心如止水得境界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如何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達到心如止水的境界吧!

一、準備時間、空間和工具

西漢·戴聖《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不論做什麼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學習時間管理這個新技能同樣如此,需要你事先做充足的準備,不然到最後空有一腔熱血,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1.安排你的時間

行走在人世間,似乎每一刻每一秒我們都在趕路。生活中的或大或小的事填補了我們的時間和精力,無暇顧及其它。

戴維·艾倫在《搞定》一書中談到:“如果你已經決定全面執行這個模型,你至少需要整整兩天時間,不間斷地利用相關內容指導你的每個行動步驟。”

也許,你會疑問:我有必要花費這麼長的時間去學習一個不知是否真的奏效的時間管理嗎?

有這樣的疑問顯然不無道理。在對GTD方法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世界各地的人們仍然世世代代過著成功和滿足的生活。但是,投入時間理解GTD理念及其含義的大部分讀者都已從中受益。

所以,安排你的時間,開始行動吧!你要相信這些時間是值得的,因為一旦你走上了GTD之路,你就離一種狀態——自己雖然整日事務纏身,卻仍能夠頭腦清醒、輕鬆自如地控制和處理一切,從而達到心如止水的境界——不遠了。

2.確保你的工作區

你必須準備一個專門、私人和獨立的工作區——在家裡、在工作場所,如果可能的哈,甚至在旅途中也要有一個工作區。不管你是職場人士、學生、家庭主婦還是退休人員,工作區的實用性是至關重要的。

一個好的工作區不僅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也可以讓你保持心情愉悅,而且說不定它還會激發你的各種奇思妙想。

5種方法,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達到心如止水得境界

3.採購你的工具

為了讓你的工作更加便利,一些最基本的用品和工具必不可少。在這裡給大家提供一些基本的工具,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進行取捨:

  • 白紙
  • 資料存放托盤
  • 回形針
  • 活頁夾
  • 透明膠帶
  • 若干文件夾
  • 一個日程表
  • 便利貼
  • 一支鋼筆或鉛筆
  • 廢紙簍或循環垃圾箱
5種方法,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達到心如止水得境界

二、收集所有未竟之事

未竟之事,即所有你有待完成之事。將你所有的未竟之事歸攏到一起,全部放入“工作籃”,是通往“心如止水”境界的關鍵一步。這個“工作籃”可以是紙簍、紙質/電子記事薄、錄音設備或電子郵件等其它可以幫助你的工具。

為何要這樣做呢?那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有CPU功能和記憶功能,但是我們應該剝離它們,讓大腦主要作為CPU,處理要完成的工作,而需要記憶的東西儘量承載在大腦以外的地方,由“工具籃”代替。這樣做的好處是我們大腦在處理工作的時候注重當下,可以做到更加專注,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時也會更加高效。

倘若能夠百分之百地落實這個信息收集環節,你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因為,你已經學會了另一種信息管理:將所有要處理之事放在大腦之外,而不是大腦之中。

以下是關於收集的幾個小建議:

  • 將頭腦中的想法寫在一張白紙上,而且最好是每張白紙上只寫一件事。這不僅有利於你每次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且當你開始進行處理時,分開記錄各種事項的方式會讓你得心應手。
  • 將大腦之外的任何吸引你注意的事務也放在“工作籃”中,因為只要你把這些事務收集起來,便控制了憂慮的來源。比如:堆積如山的信件、備忘錄、報告、閱讀材料以及收集到的名片等。

待你完成收集工作之後,便是將“工作籃”中的東西一件件消滅掉,去清空它。


5種方法,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達到心如止水得境界

三、清空你的“工作籃”,且每次專注一件事

孟子在《告子章句上》中談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這意思就是說學問之道沒有別的什麼,不過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來罷了。

之前的我們的焦慮大多來源於做一件事的時候心不在焉,想著其它事情。現在呢,所有要做的事情全部被我們收集在了“工作籃”中。我們要做的便是一件件地處理“工作籃”中地事情,將一顆心專注於一件事上。

但是,在這個階段一定要注意以下兩個基本原則:

  • 首先處理工作籃中最上面的事務;
  • 永遠不要把任何事務再次放回工作籃。

四、定期檢查、回顧和更新“工作籃”

《道德經》中有言: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世間萬物皆是處於循壞往復的狀態。“工作籃”自然不例外。因此,我們的系統不可能處於靜止不動的狀態,這個系統必須實時更新,緊跟事態的發展,這樣才能幫助你在行動時迅速做出恰當的選擇,這也正是定期檢查、回顧和更新“工作籃”的目的所在。

有些人可能會問要多久進行一次檢查、回顧和更新,其實,這並沒有唯一的答案,一切因人而異。作者在書中給出的回覆是:只要你能夠對當前的行動感覺良好就足夠了。

是啊,檢查、回顧和更新本就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為你所用,讓你更好地藉助這一方法去優化自己的生活。

5種方法,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達到心如止水得境界

五、刻意練習助你靈活運用

任何一件事的熟練掌握都離不開刻意練習。可能你剛開始使用這套系統的話會很不熟練,但是,你要相信只要你耐心地、謙虛地保持大時間週期的刻意練習,你就會將這套方法融入你的生活,為你的生活保駕護航,開啟GTD個人事務管理系統,從而達到心如止水的地步。

傑出的社會學家本傑明·巴伯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不會將世界兩分為弱和強,或者成功和失敗……我會將世界分為好學者和不好學者。

《道德經》中也有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這個世界本就平等,生活從來不會去虧待或優待某一個人。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要學會自己去爭取。

同樣地,在讓生活達到心如止水的境界的路上,以上五個方法為你指明瞭方向。但是,你是否願意去學習和改變卻取決於你自己。

5種方法,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達到心如止水得境界

此時此刻,不要猶豫,開始行動吧,你要相信你有權利也有能力去享受生活帶給你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