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經歷什麼,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父母的不易?

文章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看兩個關於環衛工人的事例:

1、每個週末的清晨,這個小男孩都要幫做環衛工的母親打掃街道。打掃完了,母子倆還會一起歇一歇,說說話,溫情的畫面令人感動。


教育資訊 | 孩子要經歷什麼,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父母的不易?


2、一名體型較胖的年輕女子,用手狠狠地拽著一個環衛工人拖行數米,旁邊其他環衛工急忙上前攔架。原來是女兒在向母親要錢!


教育資訊 | 孩子要經歷什麼,才能懂得學業的重要、父母的不易?


這位母親已經快50歲了,做環衛工10多年,一個月才幾千塊錢。她的女兒也已做了母親,還隔三差五伸手向母親要錢,不給錢就辱罵、吵架、打架……

同是環衛工的子女,為什麼這個小男孩這麼體恤母親,而那個年輕女子卻成了“白眼狼”呢?

一. 蜜裡泡大的少年,如何懂得愁滋味

有人問小男孩的母親:你家孩子真懂事,是怎麼教育的?

這位女環衛工不善言辭,說不出太多的教育道理來,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們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嘛!”

窮人的孩子中,有很多很懂事,也有很多很任性。我相信,一定存在某種因素造成了這種區別。這種因素究竟是什麼呢?看到下面的故事後,我恍然大悟。

某君高中時沉迷網絡,時常半夜翻牆出校上網。一日他照例翻牆,翻到一半即拔足狂奔而歸,面色古怪,問之不語。從此認真讀書,不再上網,學校盛傳他見鬼了。後來他考上名校,昔日同學問及此事,他沉默良久說,那天父親來送生活費,捨不得住旅館,在牆下坐了一夜。

有沒有被這個父親感動到?可是假如這個父親的艱辛,沒有被調皮搗蛋的兒子意外發現,兒子會洗心革面嗎?

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體恤父母,他們只有切切實實感受到了父母的艱辛和苦難後,才會對父母心生感激,進而對自己嚴格要求,不辜負父母的一片苦心。

二. 父母過度“呵護”是一味“毒藥”

當下的中國,有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全民富二代”。

富人家的孩子當富二代養,窮人家的孩子也當富二代養,“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有不少父母,不顧家庭資源稟賦差異,百般努力、傾盡所有,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夫妻倆加上四個老人,六個人照顧一個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真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放在過去的確是成立的。

上學時,我拼命地努力,想通過學習,去爭取更好的生活。我從來不大手大腳地花錢,因為我知道,父母供我讀書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不僅是我,那個時候,我身邊大多數的孩子都是這樣。

現在,一些條件並不寬裕的家庭,覺得虧欠了孩子,擔心孩子被別人家孩子比下去,產生自卑心理,反而更加嬌慣、寵溺孩子。

大多數的孩子都過著一種享樂的生活,熱了有空調,冷了有暖氣,家家都有零食吃,人人都有新衣服穿。父母再苦再累,也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當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東西和所有的愛都給孩子時,卻忘了告訴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艱辛,是難以想象的。

父母的過度“呵護”,對於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味“毒藥”。孩子們心安理得享受著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感恩和體貼父母,更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還滋生了很多虛榮、懶惰的壞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