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好天氣》:你所期待的成長,正一點一點的發生

我用水果刀切羊羹,像切年糕那樣,切得薄薄的,每片都切得一樣薄。忽然覺得心裡舒坦多了。我想,不管什麼事,照這樣悄然果斷地、不拖泥帶水地作個了斷就輕鬆了。

——《一個人的好天氣》


《一個人的好天氣》:你所期待的成長,正一點一點的發生

在完成《一個人的好天氣》時,作者青山七惠23歲,而書中的主人公知壽20歲。很多讀者認為青山是在寫自己的故事,甚至有中年男性讀者給作者反饋說:"看了這本書才瞭解到現代年輕女性原來是這麼思考的"。

總覺得日本人比較誇張,一本五萬字的短篇小說,就能把"現代年輕女性"究竟是怎麼思考的備述嗎?或許這種誇張式的評價和表現是日本人表達善意和尊重的一種方式。

書裡描寫了一個場景:知壽借住在舅姥姥吟子家中時,母親前來探望。吟子明明事先知道媽媽要來,卻"哎呀、哎呀"地裝出很吃驚的樣子來。

真是可愛的社交禮儀,儘管有些虛假。就好像日本人逢人就鞠躬,可這鞠躬裡面,大抵還是形式主義多於真誠尊重吧?

一旦接受了這種設定,就覺得真真假假的其實也無所謂。

畢竟,虛假的禮儀也是禮儀,蕪雜的成長也是成長。

《一個人的好天氣》:你所期待的成長,正一點一點的發生

20歲的知壽小姑娘生活得很憂鬱:

  • 5歲就父母離異的她,一直跟著母親生活。高中畢業時,母親因為工作原因要去中國,她不願意一同前往,又不想上大學,只能選擇在母親的安排下借住在東京的遠方親戚家裡,並開始自己打工養活自己。
  • 借宿的親戚是母親的舅媽,也就是知壽的舅姥姥——吟子。一個20歲的小姑娘要和一個70歲的老人、而且幾乎是陌生人生活在一起,其中的尷尬和不適不言而喻。
  • 與男朋友的關係也是不鹹不淡,兩年半都沒有出去約會過,"見面一般泡在屋子裡,從沒討論過任何問題,也沒吵過一次像樣的架。"
  • 所謂的工作,也只是美其名曰"自由職業"的短期僱工,社保醫保統統沒有,說是朝不保夕也不為過。

在這種生活狀態下,知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迷茫與焦慮。雲淡風輕的字裡行間,滿滿的都是烏雲密佈,沉鬱積怨。

《一個人的好天氣》:你所期待的成長,正一點一點的發生

很多時候,能明顯感受到知壽的不知所措:

  • 在看到吟子依然充滿著積極活力的生活狀態時,她一邊心生嚮往,一邊又萌生嫉妒;
  • 在面對那段毫無感情的、退化到只是互相當個做愛對象的戀愛時,她一方面覺得是時候了斷,另一方面卻又遲遲沒什麼行動;
  • 對於工作,她也沒有什麼長期長遠規劃,只是隨便找一份工作,厭倦了就換一份。

不覺得嗎?這種被動的、得過且過的、沒有存在感的日子,我們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甚至正在經歷著。為了確認自己幾近虛無的存在感,最簡便也最傻的方法就是和別人做比較。

"阿絲和我的頭髮一樣長短,都穿著阿迪達斯的運動鞋,都拿著個小手提包。看上去,自己就像是阿絲拙劣的複製品。"

不要這麼思考問題啊姑娘。人為什麼一定要通過比較才能確認自己呢?如果一定要比,也不是這麼個比法。

有一期《奇葩說》,薛兆豐提到了一個"相對價值"的概念:做餃子的時候,麵粉多了,肉就貴;男孩多的地方,女孩就比較貴;勞動力密集的地方,勞動力的價值就低。所以,每個人都要想想清楚,自己這幾十斤肉,要放在哪裡才最有價值。

《一個人的好天氣》:你所期待的成長,正一點一點的發生

"應該怎麼做"不是小說的格局,那是成功學的論調。小說最大的意義在於,無需耗費時光與年華,同樣能夠領略另外一種人生境遇。

知壽並不是太宰治筆下的葉藏,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知壽是迷茫,而葉藏是絕望。對於未來,知壽有著積極的期待和嚮往。

"我以後也能像她那樣嗎?到了七十歲還愛打扮,住在屬於自己的小房子裡,情人節去買巧克力。我能過上這樣的生活嗎?"

"對於將來的夢想,以及刻骨銘心的戀愛等等,即便描繪不出來,我也朦朦朧朧懷有這樣的期待。"

"我想做一個像樣的人,度過一個像樣的人生;想盡量鍛鍊自己的肌膚,成為一個能夠經受任何磨難的人。"

怎樣才算是"像樣的人生"?這顯然是個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問題。

儘管沒有一蹴而就的轉變,知壽依然度過了心思各異的春夏秋冬。那些去世貓咪的照片依然掛在牆上,車站裡的聚合離別日復一日,而無論是在小院的籬笆前望向地鐵站,還是從緩緩啟動的電車上遙望藏在街區裡的院落,看似輪迴往復的一切,卻都以時光的名義定義了變遷和成長。

對於即將21歲的知壽來說,這些就足夠了。

《一個人的好天氣》:你所期待的成長,正一點一點的發生

許多文學評論家熱衷於挖掘文字中暗藏的"深遠意義",認為作者杜撰一個故事總是在影射某種社會現象,認為書裡表達了日本年輕人"不想長大,不願擔負責任,無法獨立"的現狀,甚至追溯到"少子化"、"低生育率"等社會問題上。

竊不以為然。

誰的青春不彷徨啊?指望20歲的年輕人多麼老成持重老神在在老謀深算老奸巨猾嗎?在產品研發中有一種"博士綜合徵",就是說當一個人擁有比較過硬的技術時,特別容易自視甚高,試圖以"矯正"的姿態去做一些事。這是很愚蠢、也很徒勞的。

文學評論也是如此,盡信書不如無書,過分解讀不如不解讀。成長的過程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所以當回過頭看的時候總是以一個俯視的姿態輕描淡寫、揮斥方遒。

可我們不要忘記了,年輕時的自己是不是也曾迷失在未知和無助中?對充滿了不確定性的未來是不是也是一邊小心翼翼的期望,同時又患得患失庸人自擾?我們不能因為歲月把我們打磨成了不痛不癢的模樣,就去嘲笑那些年輕人無病呻吟,畢竟他們正處在青春的驚濤駭浪中,而我們,也曾在那浪裡嗆過水。

《一個人的好天氣》:你所期待的成長,正一點一點的發生

故事的最後,知壽離開了吟子,搬到了職工宿舍,開始了一個人住的生活。

21歲的她成為了公司的正式員工,而不再是"兼職打工",可這份"正式"工作又會陪伴她多久呢?

21歲的她也有了新的戀情,對象是在酒會上認識的有婦之夫,這段不倫之戀從一開始就長出了畸形的胚子。

21歲呀,多好的年華。她會不會改變主意去上大學?會不會跟隨母親去中國居住生活?會不會有更好的愛情在等她?一切都不得而知,甚至沒有絲毫暗示。

戛然而止的結局,似乎太不圓滿了。

可一個21歲的人生又怎麼可能圓滿呢?

未知,是成長最大的彩蛋。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澆灌的是幸運四葉草,還是劇毒曼陀羅。

所以,彆著急。你所期待的成長,正一點一點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