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之松,以松透为准

太极拳全过程都要松下来,要沉下来,要百分之百地放松。同时,周身节节都要松下来,要松到手指肚。只有在放松的情况下,以掤劲为纲,为统帅,发劲才能淋漓潇洒,不发则已,一发则迅雷不及掩耳。

太极之松,以松透为准

太极拳,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整体修炼过程,去调整和强化人体本能,开拓人体潜能,而使人的身心两个方面都达到高层次的平衡和自由。因此,太极拳的整个运动过程,必然是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使全身肌肉、韧带、骨骼以及各个脏器,都能顺从意念的需要,达到既协调又有序,既迅速又灵活,既松柔,又有弹力地“屈伸开合任自由”的一种境界。

也就是说,通过太极拳的锻炼,使整个人体在意念导引下,做到“一声令下,百体皆依”,随心所欲地发放人体的能量。

从技击角度讲,即通过锻炼,在应敌时能顺从意念的需要,以丹田为核心,迅速调动全身内力,集中到一个施力点上。为此,必须使全身随时都处于一种处处松开,节节松开的人体自然状态,如此才便于周身力量的迅速集中和快速发放,象那松软的鞭子一样,在未抽打之前,它是那样的柔软,一旦抽打出去,挨到何处何处击得强而有力。

放松,以松透为准。何谓松透?它的内涵至少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太极之松,以松透为准

1、松静

即锻炼一种放松的心态,这也是放松的入手点。所以武禹襄讲:“先在心,后在身。”陈鑫也说过:“心要虚,心虚则四体皆虚。”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一动一静,首先是指大脑的统一指挥功能。所以,打拳必须先使大脑松静下来,即所谓“洗心涤虑”,排除杂念,使思想纯静地、专一地全心全意集中到拳上来。只有如此入静,才可以考虑“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高度灵敏功能的境界。

2、松展

在大脑入静、意念导引下,要有序地使全身各个脏器、肌肉、韧带、关节处处松开、松展、拉长。拳论中讲的“皮毛要攻,骨节要松”、“对拉拔长”、“逢上必下”、“腰以上四成上升,腰以下六成下沉”、“左发右塌,右发左塌”、“前去之中必有后撑”等等要领,都是这种对称张开的要求。特别是初练太极拳者,更要力求开展,力求舒展,进而要求“开展之中有团聚之意”,开中有合,开合相寓。

3、松沉

包括内气下沉,重心下移和一些重要关节的松沉。打拳时,除了顶劲上领以外,其他部位都处于松沉的状态。如上肢的松肩、坠肘、坐腕;下肢的松胯、屈膝;中盘的含胸塌腰,都是为了这种周身松沉的要求。这种形体上的松沉,有利于真气下沉、重心下移,从而稳固下盘。下盘沉稳,又有利于中盘、上盘的轻灵,从而达到轻沉兼备,形体和内气的下沉,还可以避免中气上涌,避免动作上的飘浮之病。

4.松活

松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关节轴的松活,一是以丹田为核心带动肢节顺逆缠绕之柔韧性的松活。关键在于通过打拳,特别是通过缠丝劲的锻炼,不断增强关节的松活、韧带的柔韧和肌肉的弹性。从而做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使周身各个环节都能随心所欲地达到圆活、灵敏、变化轻快,使各个有轴的关节的活动幅度不断加大,可以向四面八方自由地转动,以保证发劲时节节畅通,极快地把周身之力调整集中到施力点上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