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開發 ▏紅都風範育心靈

課程開發  ▏紅都風範育心靈


01 立足本土文化,拓展學科課程——課程開發背景鏈接

瑞金是紅色故都,共和國的搖籃,是紅色中華的誕生地,是當年全國蘇維埃運動的大本營。是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心,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誕生地,是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發祥地,是舉世聞名的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出發地。

在這塊神聖的紅土地上,培養和造就了人民共和國的一代英傑,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當年都在瑞金戰鬥和生活過。老一輩革命家運籌帷幄、縱橫馳騁,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瑞金山川毓秀、風光旖旎,有豐富的革命歷史文化資源、自然風光資源和人文風光資源。境內留有180多處革命遺址,主要分佈在葉坪村、沙洲壩、雲石山等地。館藏文物10265件,珍貴革命史料10220件,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國家級文物藏品22件,獨特豐厚的紅色歷史文化底蘊,留給後人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精神財富。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領導、各部委十分關注這塊紅土地,紛紛到紅都“尋根問祖”、“續紅色家譜”,如今的瑞金已成為國內外人士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課堂。勤勞質樸的紅都兒女憑藉獨立自強的理念、不辱使命的堅強意志和艱苦奮鬥、求實創新的作風和善抓機遇的眼力、開拓市場的意識把瑞金建設成了煥發蓬勃生機的現代化城市,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獨特的紅土地文化、濃郁的政治氛圍和厚重的紅色情緣,為課程資源開發提供了沃土。受紅都精神的啟示,我們力圖以此作為教育資源進行開發,讓紅土地文化融入校園生活。傳承紅都精神、弘揚紅土地文化、展望紅色故都的美好未來,也是順應時代發展和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要求。

紅土地文化融入校園的載體是什麼?我們經過反覆思索和調查研究,逐漸領悟到:開發校本課程將賦予學校最大的特色,是成就品牌學校的豐富內涵。因為,校本課程不僅為學校發展提供了寬廣的舞臺,也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質、創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也為師生共同進步預留了很大的空間。

基於瑞金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和堅實的政治地位,我們把目光聚集到立足本土文化,拓展學科課程上,開發實施了校本課程《紅土地文化與學科資源的整合和拓展》,啟動了“紅色文化育新人”系列教育活動。以紅色文化資源為依託,以傳承革命傳統為主線,既激活了教材的內涵,又激發了師生的愛國情懷。

課程開發  ▏紅都風範育心靈


02 調整知識序列,構建實踐體系——課程實施原則

在課題實施的探索和完善過程中,我們遵循“預設與生成相結合”的原則,關注學生和教師的需求,形成了“培育紅都精神,弘揚本土文化;關注個性發展,強調體驗核心;調整知識序列,倡導開發資源;實施整合課程,構建實踐體系。”的課程特色。通過蒐集資料、摸索方法、形成課例的進程,不斷完善和豐富課程內容,結集完成了“紅土地文化”、“課程案例”、“體驗日記”、“課題超市”、“教師心得”等相關課程資料。

一、人文性原則

校本課程圍繞人的個性發展,恰當地處理教學與育人的關係,重視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通過對紅土地文化的審美、批判、傳承以及對學習活動的感悟、反思來培養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健全學生的人格發展,提升道德理念。以紅土地文化拓展為載體,引導學生走向生活、關注社會。

二、開放性原則

在開放的“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一體化組織形式下,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三者綜合教育的資源優勢,構建網絡教育體系。

三、創造性原則

學生在課程實施中,不僅是課程的主人,更是課程的創造者,注重開發潛能,激活創新思維。

四、整合性原則

綜合各方面教育資源,創造性加以運用,打破學科界限的組織形態,在語文、數學、等學科中互相滲透融合社會、科學、美術、少先隊主題、實踐活動、音樂、體育等學科內容,通過拓展革命歷史資源、自然風光資源、人文藝術資源、民俗風情資源、飲食文化資源、先烈榜樣示範、紅色旅遊資源、綠色寶庫資源、經濟發展資源等多方面,開發學科課程資源,拓寬教學渠道,弘揚紅都文化。

五、實踐性原則

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充分體驗和感受,傳承優秀的紅土地文化,指導學生把學習和研究方法遷移到其他學習活動和社會生活中,為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課程開發  ▏紅都風範育心靈


03 培育紅都精神,關注個性發展——拓展課程資源新內涵

一、構建了開放型、立體型的綜合實踐課模式。

建構主義的知識觀認為學習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問題討論、辨析、遊戲、實踐、操作等方式綜合運用到教學中,形成了綜合實踐課模式,使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體系,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

  • 1、二維目標式:

(解決問題目標)情景體驗—提出問題—調查研究—分析總結—展示成果—活動拓展

(形成能力目標)分析表象—知識內化—深入本質—促成共識—綜合昇華—實踐提高

  • 2、自主建構式:

自主定向→自主調研→自主整合→自主運用→自主評價

二、形成了新型的師生關係和生生關係。

校本課程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改善了師生之間的關係。如師生在參觀沙洲壩革命舊址時,共同品嚐紅井水的甘甜,共同分享毛澤東主席給瑞金人民帶來的幸福,共同激情滿懷地吟誦“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共同高歌一首《紅井水甜又清》,“紅井水甜又清,見到紅井想恩人。紅井清泉育萬代,代代永做革命人。”……此時此刻,師生的感情體驗和溝通交流是多麼親密和諧,而學生在採訪、研討的過程中與人合作,與人分享的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三、強化了育人功能。

  • 1、“紅色書籍”——弘揚革命歷史

《紅色故都瑞金》、《尋紅軍足跡 樹革命理想》、《愛我中華 愛我瑞金》、《毛澤東的足跡》等課外閱讀輔助教材,可以幫助孩子們瞭解瑞金的革命歷史和光榮傳統。結合參觀革命舊址,祭掃烈士陵園,邀請老紅軍,邀請民俗專家做專題報告,講紅色故事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然後通過交流會、朗誦會、展覽會、撰寫體驗日記、辦手抄報等方式多管齊下,分期分批展示活動成果,彙報交流心得體會。

《說說可愛的家鄉》實踐活動成果展示課上,學生不僅拍攝了介紹家鄉的風光片製作成了小視頻,還將家鄉的特產融合歷史文化為一體,寫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特色介紹。有的同學還寫了詩篇、歌詞讚頌家鄉的變化。表演組還奇思妙想自創了節目,表演了“伙伕朱德”、“毛主席送穀子”、“恩來趣事”等革命故事。同學們以不同的形式緬懷歷史,謳歌今天的幸福生活。

  • 2、“紅色歌舞”——薰陶代代新人

以紅色歷史為素材編導的“紅都之春”大型歌舞晚會,薰陶感染了一代代的紅都人。走過了幾十個春秋的主題藝術節,根植紅色歷史文化厚土,記載著紅都瑞金的大發展、大變化,是瑞金市民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我校的大型舞蹈《十送紅軍》、《紅色娘子軍》、《歌唱二小放牛郎》、《瑞金斗笠圓又圓》等節目均在歷屆藝術節中評為優秀節目。腰鼓隊、鏈槍隊的校本課程表演更是經典節目,每每在市裡大型紀念活動中參加聯歡表演,深受市民的喜愛。學生通過參與活動,親身體驗紅色文化,綜合實踐能力得到提高。素質教育給學校帶來了勃勃生機。

  • 3、“紅色文化”——激活一方經濟

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促進了瑞金紅色旅遊業巨大的發展,每年都要接待大量的遊客。很多單位和學校都要帶學生到舊居舊址參加紅色研學活動,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旅遊成了瑞金的支柱產業,推動了瑞金品牌城市的打造和文明城市的創建,也帶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激活了工業、農業、產業一體化的經濟體系,瑞金成了贛南、閩西,粵北地區的商貿中心。

豐富的文化底蘊帶來了更加多彩的課程開發資源,我們相機開設了很多紅色文化學科資源拓展的子課題,帶領學生共同研究實踐,如《臍橙節的活動研究》、《我做紅色小導遊》、《我愛家鄉的雲龍橋》、《家鄉的美食文化》、《我愛家鄉的羅漢巖》、《別開生面的招聘會》、《帶你研究龍珠塔》等。綜合實踐活動更大範圍地滿足了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拓寬了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

校本課程的開發集中體現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追求,同時建立起一種合乎時代發展需要。新課程,新文化,發揮了更有實效的育人功能,提升了學校品位,凸顯了紅都精神的內涵,紅色故都的風采和文化內涵將滋養一代代紅都人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