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疫情的反覆,對我們敲響一記警鐘

今天早上一起來,就感到在這兩天稍有緩和的氛圍,又變得緊張起來。

湖北以外的新增確診病例出現了反彈,這是人們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尤其北京一下子增加了10例新增確診病例,該起疫情為輸入性單位聚集性疫情。北京前兩天還維持了零新增,大家長期緊繃的神經開始放鬆,大街上的人明顯多了(沒戴口罩的人也逐漸增加),去香山的路上還一度出現堵車的情況。這種放鬆剛剛露頭,就被疫情的反覆打了回去。

今天疫情的反覆,對我們敲響一記警鐘

是疫情防控形勢惡化了嗎?我們還不能下這個判斷。今天鍾南山院士在通氣會上表示,有信心在四月底基本控制。可以說,大局已定,我們一定能贏得勝利。但現在才是2月底,到4月底,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兩個月的時間,對很多人來說,實在是太漫長了。我們期待擊退疫情的心情十分迫切,以至於對疫情防控的反覆性、複雜性和艱鉅性,認識不足。

今天疫情的反覆,就是敲響了一聲警鐘,警醒我們,疫情防控正是吃緊的時候,真的一點不能鬆勁。千里之堤往往毀於蟻穴,這麼宏大的一場戰疫,哪一個環節出現了漏洞,哪一處崗哨沒有守住,就會製造出一個風險點,就有可能在一定範圍內形成燎原之勢。

而且現在情況變得更為複雜,就在中國疫情緩解之際,韓國、意大利、日本等國的疫情開始惡化,疫情迴流的風險大大增加。我們需要防控的關口更多了。要徹底打贏這一仗,最需要警惕的就是麻痺大意,致使功虧一簣。我們還需要有一個全局思維。

今天疫情的反覆,對我們敲響一記警鐘

當然,我們在防控一線,也應該避免過度反應,要講科學防控。這個分寸是很難拿捏的。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因為緊張得不夠,吃了太大的虧了,代價太慘重了。由此,現在很多中國人有點像驚弓之鳥,寧願過度一些,也不能放鬆,這當然情有可原,確保萬無一失總是沒錯的。但有些工作,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嚴守防線的前提之下,換一種方式方法綜合效果可能更好。

舉一個例子,說明抗疫形勢的複雜性。就說我們對待韓國人的方式。現在韓國疫情形勢嚴峻,確診人數,僅次於湖北省,還在快速上升。韓國和中國之間的人員往來又很密切,中國青島、威海對可能出現的韓國疫情迴流高度警戒,已經採取了相應措施。但是很多韓國人難以接受,覺得中國的做法過度了。韓國人的性格本來就比較敏感,對特殊時期中國的態度和做法非常在意。中國出於自身防控需要不針對任何具體國家的措施,被一些韓國媒體傳到韓國,形成輿論事件,韓國反對黨開始大做文章,向文在寅政府施壓。現在文在寅政府面臨巨大壓力,左右為難。


今天疫情的反覆,對我們敲響一記警鐘

中韓民間的這次齟齬,其實很難說誰對誰錯,因為立場不同,又因為雙方的心態比較緊張而難以做到換位思考,雙方各說各話,不能相互理解。我再舉一個例子,可能大家會有一個對比。

中國的另一個鄰居俄羅斯對這次疫情也比較緊張。有自媒體披露,莫斯科在公共交通系統中,對中國公民進行騷擾式檢查,中方有關部門已經提出不滿,要求停止這種做法。據俄羅斯媒體報道,莫斯科市長謝爾蓋·索比亞寧回覆說,“隔離措施是針對所有從疫情發生國家來莫斯科的人,措施沒有歧視性,涉及所有人,也包括中國人。”索比亞寧表示,希望中國人理解目前無奈的措施。


今天疫情的反覆,對我們敲響一記警鐘

今天在小區門口,遇到一箇中年婦女和快遞小哥吵架,具體緣由沒聽清楚,只見那個婦女火氣非常大,拿快遞包裹要砸快遞小哥,被一位大爺拉住了。大爺說,特殊時期,大家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一下吧。憋了這麼久,大家火氣都大,相互理解吧。

是啊,大爺的這句話,可以說給中國人、韓國人、俄羅斯人、美國人……全世界的人聽一聽。病毒是全人類的敵人,我們需要不僅要相互理解,還要相互幫助,攜手擊退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