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瑰寶之鈞瓷無雙

國之瑰寶之鈞瓷無雙

鈞窯在河南禹縣,始於唐盛於宋,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鈞窯出品的鈞瓷胎質堅固敦實,造型端莊典雅,釉色豔麗絕倫,氣韻含蓄凝重,被人們稱之為“國之瑰寶”。唐宋以後的帝王都把鈞瓷列為御用珍品,每年只准生產三十六件,誥封為“神鈞寶瓷”,直到清朝才傳入民間。


鈞瓷胎質細膩敦實,釉厚渾活。鈞窯的釉色基調是青色,偶然有在青色中出現或深或淺的紅色或紫色來,而這種紫色,有時像雲後迸射出萬道霞光,有時像萬里晴空飄浮的彩雲。古人有詩讚:“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煙光凌空星滿天,夕陽紫翠忽成嵐。”

鈞瓷色澤,紅若胭脂硃砂者為最,青若蔥翠紫若墨者次之。這些絢爛奇妙的色彩在燒製中自然形成,即使同施一種釉,一經燒成即五光十色,變幻無窮。紅裡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紅,五彩滲化,相映生輝。在不同光線、不同角度下觀賞各有情趣,耐人尋味,並輒有新意。

閒觀窯變神韻色,靜聽鈞瓷開片聲。鈞瓷開片裂紋的聲音,如鈴如泉,虛妙清冷;如琴如澗,令人渾然忘我。而鈞瓷開裂的紋路,似蟹爪,似蛛網,似冰裂,釉面晶瑩剔透,而紋理清細可觀。釉中更有點如珍珠,星溪銀河,光澤潤目,此乃鈞瓷在形色以外,另具神韻之處。

鈞瓷乃皇室的傳世寶,唐玄宗立令“鈞不隨葬”,所以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也甚為稀少。世界著名的各大博物館雖有收藏,為數亦寥寥無幾。

鈞瓷憑藉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的神奇窯變居於中國“五大名瓷”之首,素有 “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 的美譽。

鈞窯瓷器以“釉俱五色、豔麗絕倫”而獨樹一幟,它創造性地使用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在還原條件下燒製出窯變銅紅釉,並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紅、丁香紫、硃砂紅、玫瑰紫等多種窯變色彩。

千變萬化的窯變效果,形成了色彩變換無窮的神奇。紅中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紅,青者若藍天,白者勝美玉,五彩滲化,相映生輝,在不同光線角度下觀賞各有情趣,耐人尋味。

“千鈞萬變,意境無窮 ”、“鈞瓷無對,窯變無雙”,鈞窯獨特的窯變色彩讓每一件成品都成為世間獨一無二的傳世珍品。

國之瑰寶之鈞瓷無雙

不同於其它瓷器的民官兩用,鈞瓷一直是作為君王專用之瓷,定量進貢給皇宮。

由於宋徽宗的喜愛,鈞瓷雖始於東漢,卻在宋代才達到技藝的最高水平。宋徽宗專門設立了應奉局,在鈞瓷之都禹州城內設置官窯,差人在全國各地選出了宋代最優秀的能工巧匠為皇室服務,可見宋徽宗在藝術上追求極致的態度。

不僅如此,宋徽宗將鈞瓷封為“神鈞寶瓶”,每年欽定生產36件,只許皇家擁有,次品全部砸碎深埋。

自宋徽宗以後,鈞瓷奠定了自身在陶瓷史上無可撼動的地位。宋、元、明、清歷代帝王,無一例外的選擇將鈞瓷作為君王專用之器物。

國之瑰寶之鈞瓷無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