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環境“頑疾” 護一江清流

長江安徽段生態環境“大保護大治理大修復、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專項攻堅行動展開;6月,專項攻堅行動拓展到全省範圍,以此作為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的主抓手。1128個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完成整改,佔問題總數的86.6%。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反映的涉皖23個問題,完成整改12個,5個取得階段性成效,其餘問題正在積極整改。

長江流經安徽416公里,素有“八百里皖江”之稱。治環境“頑疾”,護一江清流。我省深入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打好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治攻堅戰,勠力守護綿延後世的生態長江。

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我省長江流域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83.1%,好於年度考核目標3.1個百分點;10月,長江流域水功能區監測斷面達標比例97.6%。這兩項指標,都是近年來最好水平。

高位推進攻堅行動,“點對點”整治23個突出問題

——我省成立攻堅行動指揮部,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指揮長;實施清單管理,掛圖作戰,已有12個問題完成整改,5個取得階段性成效

因自然條件優越,薛家窪一度是長江干流馬鞍山段漁民、漁船最集中的地段,也成為一些非法碼頭和“散亂汙”企業的聚集區,給長江帶來汙染。如今,薛家窪華麗“變身”生態遊園、城市“會客廳”。馬鞍山市對986畝薛家窪區域進行總體規劃,組建拆違、復綠、環保、漁民上岸四個專項工作推進組,搬遷拆除、種草植樹、修復江岸、建設遊園步道,專班負責、對標對錶、倒排工期、掛圖作戰。隨著遊園建成,一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景象呈現市民眼前。“過去,這一帶髒亂差,我們很少去。現在變乾淨了,還建了綠化帶,我們帶孩子玩有了好去處!”馬鞍山市民侯龍海高興地說。

黑臭水體看得見、聞得到,影響周邊居民環境獲得感,影響長江水環境。針對尖擔溝、昭明溝黑臭水體問題,馬鞍山市對尖擔溝實施清淤、中下游暗涵改明渠、水生態構建和堤岸景觀綠化工程,對昭明溝實施河道清淤、雨水排口截汙改造、水生態構建和水質超磁淨化整治等,面貌煥然一新。以整治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帶動,該市遠謀近施長江東岸綜合整治,並圍繞“沿江風光展示區、溼地生態涵養區、城市生活融入區”的定位,以塑造良好的沿江生態景觀為核心,進一步優化沿江產業佈局,打造一個生態自然、開合有度、文韻深厚的濱江綠色風景線。

薛家窪、尖擔溝等地環境改善,是我省強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涉皖問題整改帶來的變化。警示片涉皖共有23個問題,涉及馬鞍山、蕪湖、銅陵、池州、安慶、宣城6市,涉及黑臭水體、企業超標排汙、非法碼頭、固體廢物汙染、自然保護區農業開發等問題。狠抓問題排查和整改,我省實施長江安徽段“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設立攻堅行動指揮部。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指揮長,多次採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一線督導整改。打好“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成為全省上下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點對點”解決這23個問題,是專項攻堅行動最基礎、最核心、最關鍵的任務。我省迅速行動,進一步完善省級領導包保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制度,建立省、市、縣三級領導幹部及“點對點”“長對長”整改責任網,制訂整改任務細化清單,逐條逐項明確整改措施、整改標準、整改責任,按月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密集加強調度。

截至目前,警示片反映的涉皖23個問題已完成整改12個,並經省直主管部門驗收通過,如池州市升化碳酸鈣有限公司廢渣傾倒江灘溼地問題、蕪湖市金江物流公司填佔江灘溼地問題、銅陵市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大面積農業種植問題等。

從沿江推開到全省,對生態環境問題“大起底”

——全省印發“23+N”問題1303個,截至目前共完成整改1128個,佔問題總數的86.6%

攻堅行動是既要“點對點”、更要“面對面”系統整治。以整改警示片問題為帶動,我省率先在長江流域並推開到全省,對各類關聯性、衍生性問題及風險隱患進行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

“狠抓‘23+N’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是擺在專項攻堅行動首位的重要任務。“N”即為其他類似問題。

省生態環境廳印發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全面深入查找全省長江流域存在的各類生態環境問題及風險隱患,建立問題臺賬。為決策做參考、為督察作對比、為歷史留資料,今年6月我省組織攝製《八百里皖江全景錄》,採取航拍、江拍、陸拍等方式,對長江安徽段1公里、5公里、15公里範圍進行了立體、全景式拍攝實錄,在安徽歷史上是第一次。入河排汙口管理好壞,直接關係到長江水環境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我省採用“航拍航測+現場核查”的模式,對4281個疑似入河排汙口進行了現場核查,對現場核實的正在開展溯源分析。為提升精準治汙水平,我省推進1410家重點排汙單位實現自動監控設備安裝、聯網和運維監管“三個全覆蓋”,其中皖江8市847家。生態環境大數據資源中心建成投運,實現全省監測網絡的可視化和數據分析,提升精準治汙水平。

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決定,“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拓展到全省範圍,以此作為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的主抓手,形成上下聯動、集中攻堅、重點突破、全省整改的局面,並積極實施淮河(安徽)生態經濟帶建設,全面推廣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經驗。各地特別是沿江各市把“23+N”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作為重中之重來抓,採取超常規舉措、超常規力度進行攻堅,尤其注重項目方式推動,實施進園區、納統管、關汙源、生態修復等一大批項目,確保問題真改真有效。

經過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全省印發“23+N”問題1303個,截至目前共完成整改1128個,佔問題總數的86.6%,其中已驗收通過960個。除警示片反映的涉皖23個問題外,“N”類問題共1280個,各市上報完成整改1116個,完成驗收銷號備案948個。其餘問題整改正在有序推進。

完善機制強化督查,確保問題改徹底改到位

——整改驗收銷號管理辦法出臺,從嚴銷號;開展整改“回頭看”,嚴查打折扣、搞變通

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決不能反彈。為切實提升整改質量,確保改徹底、改到位,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安徽省整改工作領導小組聯合印發《安徽省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驗收銷號管理辦法(試行)》,進一步完善整改工作機制,規範驗收銷號程序。

辦法明確,申請驗收銷號問題,整改方案中要求的任務措施必須全部落實到位;涉及環境違法問題的,必須依法依規處理處罰到位;整改效果必須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技術規範;舉一反三,同一企業或同一點位其他生態環境問題必須一併整改到位,同一園區類似生態環境問題必須整改到位;追根溯源,完成源頭整治,建立長效機制,保持整改成效。

10月18日起,我省組建10個督查組,對全省16個市開展為期近1個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回頭看”。對核查發現的問題,督查組及時移交相關市黨委、政府立行立改。

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回頭看”督查,切實推進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防止整改過程打折扣、搞變通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保證整改質量和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