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孙中山亲笔题写“开国元勋”蒋翊武不考试

被孙中山亲笔题写“开国元勋”蒋翊武不考试

蒋翊武何许人也?1884年,出生于澧州(常德澧县)一个平民家庭,自幼便勤奋好学、天资聪颖,“深受乡党器重”。少年时期,蒋翊武“有侠气,骨嶙嶙不苟合,喜为人鸣不平”,常常与好友黄贞元、夏国瑞、龚霞初等以诗文相会,议论时政、臧否人物。辛亥革命前夕曾任武汉文学社社长,主办《大江报》等报刊。1913年,蒋翊武在广西进行反对袁世凯的活动时,被亲袁的广西军阀逮捕并杀害。蒋翊武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孙中山唯一亲自题字“开国元勋”这四个字,这是对蒋翊武革命人生的最高褒奖。那这么刻苦读书,救国救民的革命先行者,怎么会不考试呢?

1903年正值他即提前毕业那年,各府、州、县生员会试,当时的会试可是关系着次年举荐人才的乡试,所以读书人纷纷应试,考场就设在澧州的棚厂街。蒋翊武应是不去,父亲非常生气,责怪他,而他抗辩说:“奴隶功名,要他何用?”19岁的他,已经选定了一条不以科举进阶的前行之路。这可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你会以为他家境富裕,是“富二代”吧,不是,他父亲是从乡下出来跟堂兄学做腐竹的,租住的是人家的地方,就在“澧县街上,南街吕家的白家巷崔氏祠堂”,蒋翊武就是在那里出生的。当年蒋翊武的父亲学做豆油皮,后来自己开店小油坊商号名为“蒋兴发豆笋店”。并且他家中五男一女六个孩子,唯一被送去读书的。原因还是算命先生告诉他父亲“令郎必成大器”。所以他的家道很艰难。

那他又是怎样做出这样的决定,并最后投身革命的呀?这跟他的年少时求学的经历分不开的。他的启蒙教育是从“澧兰书屋”开始的,当时城里有名的态度严谨的学者、塾师晏开甲、周宣生等。

而当时维新运动正在湖南兴起,一些“新学”书刊广泛流传,也发行到了澧州一带。蒋翊武“搜求披阅,胸襟为开”,深感“惟年幼应时,尚希深造”。

1897年,蒋翊武听到湖南时务学堂在长沙开办的消息,即“欲考该校”,后来因“戊戌政变发生……时务学堂被封,凡论政治学术革新者搜索逮捕,网罗殆尽”,而蒋翊武也因为“言论维新,颇遭世忌”。在师友规劝下,“避世幽居,岁余未出门户,诗酒为乐,意效金人三缄其口矣”。那段时间里,他帮着家里的店子挑水推磨,同时也在自学。

1902年,蒋翊武18岁,被澧州创办官立高等小学堂破例录取,编入第一班就读。在校中,他是唯一的穷学生,也是唯一的苦读生。当时在学校里的蒋翊武,努力读书,他写古体词赋、文章,尤为出名的是一手好字,“字迹俊逸,遒劲有力,深受乡党器重”。无论寒暑,都是“履露足趾”。学校学制四年,蒋翊武仅用了三个学期,通读了全部课程,“试辄优等”,1903年即提前毕业。

也就是这个时候,蒋翊武已经开始思考国家的命运与前途,盼望变革社会,救国救民”。“奴隶功名,要他何用?”19岁的他,已经选定了一条不以科举进阶的前行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