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孙中山为何不北伐,却要让位给袁世凯?

在1905年的8月,孙中山与友人们一起创建了中国同盟会,并且由孙中山担任总理,同盟会的成立是他们迈向革命的第一步,而且同盟会的成立也推动了全国革命的发展。逐渐地越来越多的革命志士开始响应然后加入他们,同盟会的规模也开始越来越大,而孙中山的名声也是越来越响。

辛亥革命时,孙中山为何不北伐,却要让位给袁世凯?

武昌起义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他推翻了统治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我们国家也开始步入新的时代。在当时以蒋翊武为总指挥的军队在湖北武昌发动了兵变,这次兵变更是令十几个省纷纷响应,各个省市都发起了革命运动,而这次武昌起义更是大获全胜,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起我国的第一个采用民主共和制度的国家——中华民国。而经过多个省的投票,孙中山的声望最高所获票数也是最多的,他成功当选临时大总统。可是为何他不选择继续进行北伐而是决定议和呢?

辛亥革命时,孙中山为何不北伐,却要让位给袁世凯?

其实孙中山的本意并非是议和,他也希望继续进行北伐,把革命进行到底,可是迫使他改变本意的因素有太多了,他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是什么使得孙中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初衷。

辛亥革命时,孙中山为何不北伐,却要让位给袁世凯?

排在首要因素的是反清阵营之间的关系十分脆弱,并不是牢不可破的。能够使他们分裂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革命派中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与陶成章领导的光复会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不可调节的,主要是由于孙中山身边的一位亲信暗杀了光复会的领导陶成章,以至于光复会实力大减。

辛亥革命时,孙中山为何不北伐,却要让位给袁世凯?

况且革命派也不只这两个派,还有其他派系如共进会与文学社,武昌起义也是这两个派系联合发起的。这各个派虽然都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可是他们的目的并不完全相同,一定会在之后发生冲突。况且除了革命派,还有立宪派,比如领导云南起义的蔡锷就属于立宪派的。除了立宪派还有那些清朝遗留下来的旧官僚的人,他们可以说是墙头草,看见清朝日渐式微,便马上改变舵向转身便投靠这些革命势力。所以他们也是一个不定的因素。除此之外的第二个因素就是钱了,孙中山的领导的政府根本没有足够的钱去发动北伐战争,当时钱财匮乏,财政也是陷入危机。

最后一个因素就是袁世凯自己了,袁世凯一直试图推动议和的进程,并且以钱财来诱惑这些将领,从而阻挠北伐战争的推荐,许多将领也是心不在焉的,根本无法继续战斗下去。所以最后孙中山也只能放弃北伐,蒋总统之位让袁世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