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孫中山親筆題寫“開國元勳”蔣翊武不考試

被孫中山親筆題寫“開國元勳”蔣翊武不考試

蔣翊武何許人也?1884年,出生於澧州(常德澧縣)一個平民家庭,自幼便勤奮好學、天資聰穎,“深受鄉黨器重”。少年時期,蔣翊武“有俠氣,骨嶙嶙不苟合,喜為人鳴不平”,常常與好友黃貞元、夏國瑞、龔霞初等以詩文相會,議論時政、臧否人物。辛亥革命前夕曾任武漢文學社社長,主辦《大江報》等報刊。1913年,蔣翊武在廣西進行反對袁世凱的活動時,被親袁的廣西軍閥逮捕並殺害。蔣翊武是中國近代傑出的民主革命活動家、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孫中山唯一親自題字“開國元勳”這四個字,這是對蔣翊武革命人生的最高褒獎。那這麼刻苦讀書,救國救民的革命先行者,怎麼會不考試呢?

1903年正值他即提前畢業那年,各府、州、縣生員會試,當時的會試可是關係著次年舉薦人才的鄉試,所以讀書人紛紛應試,考場就設在澧州的棚廠街。蔣翊武應是不去,父親非常生氣,責怪他,而他抗辯說:“奴隸功名,要他何用?”19歲的他,已經選定了一條不以科舉進階的前行之路。這可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你會以為他家境富裕,是“富二代”吧,不是,他父親是從鄉下出來跟堂兄學做腐竹的,租住的是人家的地方,就在“澧縣街上,南街呂家的白家巷崔氏祠堂”,蔣翊武就是在那裡出生的。當年蔣翊武的父親學做豆油皮,後來自己開店小油坊商號名為“蔣興發豆筍店”。並且他家中五男一女六個孩子,唯一被送去讀書的。原因還是算命先生告訴他父親“令郎必成大器”。所以他的家道很艱難。

那他又是怎樣做出這樣的決定,並最後投身革命的呀?這跟他的年少時求學的經歷分不開的。他的啟蒙教育是從“澧蘭書屋”開始的,當時城裡有名的態度嚴謹的學者、塾師晏開甲、周宣生等。

而當時維新運動正在湖南興起,一些“新學”書刊廣泛流傳,也發行到了澧州一帶。蔣翊武“搜求披閱,胸襟為開”,深感“惟年幼應時,尚希深造”。

1897年,蔣翊武聽到湖南時務學堂在長沙開辦的消息,即“欲考該校”,後來因“戊戌政變發生……時務學堂被封,凡論政治學術革新者搜索逮捕,網羅殆盡”,而蔣翊武也因為“言論維新,頗遭世忌”。在師友規勸下,“避世幽居,歲餘未出門戶,詩酒為樂,意效金人三緘其口矣”。那段時間裡,他幫著家裡的店子挑水推磨,同時也在自學。

1902年,蔣翊武18歲,被澧州創辦官立高等小學堂破例錄取,編入第一班就讀。在校中,他是唯一的窮學生,也是唯一的苦讀生。當時在學校裡的蔣翊武,努力讀書,他寫古體詞賦、文章,尤為出名的是一手好字,“字跡俊逸,遒勁有力,深受鄉黨器重”。無論寒暑,都是“履露足趾”。學校學制四年,蔣翊武僅用了三個學期,通讀了全部課程,“試輒優等”,1903年即提前畢業。

也就是這個時候,蔣翊武已經開始思考國家的命運與前途,盼望變革社會,救國救民”。“奴隸功名,要他何用?”19歲的他,已經選定了一條不以科舉進階的前行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