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是我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第一批留守兒童應該是80後,現在多數都已經為人父母,我也是其中之一。父母外出打工,過年才能見到父母十幾天,所以我的原生家庭很簡單,但給我很大的影響,當我有孩子後,決不讓我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這是我能給他最好的教育。

1、留守兒童,與父母相處太短,童年快樂的時光太少。

我記得我的童年最快樂的時光,一年就只有過年那十幾天,期待了一年的父母終於回家,他們可以陪我了,那十幾天,他們給了我一年的愛,有新衣服,還有我愛吃的東西。

可是他們並不瞭解我,比如我學業遇到問題時,根本不知道問誰?他們更加不知道,我在學校被同學欺負時,其實我都是打回去,就算我打不過也打,受傷是肯定的,還有被同學孤立,都是一個人默默忍下來。

我的童年時光大多數是在幫爺爺奶奶做農活中度過的,90年代在農村多數都是這樣,呆在自己那片土地,12歲之前,來鎮上逛街的機會都沒有。

2、留守兒童,長大後不會跟父母相處和溝通。

小時候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太少了,讀書的時候都是在學校,等畢業出社會了,才有機會跟他們相處,沒在一起時,總是掛念他們,在一起時,就會出現各種矛盾。可能從小在生活中都是一個人做主習慣了,突然被管就覺得很煩,衣服沒有及時洗啊,被子沒有疊好啊,這些小事情,總是會有吵的地方。大家都不瞭解彼此的生活習慣,所以才會有很多衝突。

如果你有一個什麼事情,需要聽聽他們意見,他們總是會說這樣不行的,你做不成的,還沒開始就被他們打擊了,在他們那裡是聽不到任何的鼓勵。 後來就不太願意跟他們交流了。

3、留守兒童,不知道家的味道是什麼?

家的味道,是我們對食物的味道,以前讀書的時候,看到別的同學飯盒裡,都是媽媽做的飯菜,可好吃了,特別羨慕。我一次都沒有,父母給我做飯的機會都很少,所以要問我家的味道是什麼?我真是不知道。

所以當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後,我告訴自己日子再困難,都要把孩子帶在身邊,讓他們在童年這個時光,能有父母的陪伴,感受到家的溫暖,知道媽媽的味道。

陪在孩子身邊是我能給他們最好的愛。

不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是我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