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長白山兩萬日軍負隅頑抗,蹤跡卻至今成謎

引言

1912年,宣統皇帝宣佈退位,清朝退出歷史舞臺。此時天下大亂,就連滿清祖地東北,也是盜匪橫行。雪上加霜的是,因為東北有大片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東北還引起了日本的覬覦。1931年9月18日,日本軍國主義悍然發動918事變,東北軍奉行不抵抗政策放棄了東北,正如花蕊夫人在《述國亡詩》中寫的那樣“十四萬人齊卸甲,竟無一個是男兒”。此後,東北便一直被日本軍隊佔領。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我國才重新收回了肥沃的東三省。

抗日戰爭是全體中國人心中的痛,即使事情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了,我們今天只要想到那段往事,依然會會忍不住感到氣憤不已。不過總歸經過多年的浴血奮戰,我們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我們應當記住1945年,正是在這一年,日本投降,中國人迎來了勝利和希望。不過你知道嗎?其實在日方宣佈《終戰詔書》後,依然有不少日本軍人拒絕相信事實,拒不投降。更有甚者,在那之後,還曾有兩萬人的日軍偷偷逃到了長白山,並一直躲避在那裡。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長白山兩萬日軍負隅頑抗,蹤跡卻至今成謎

▲侵華日軍舊照

01

我們將歷史倒回到抗日戰爭之前。事實上,當時日本就已經在東北境內駐軍,他們向東北地區派出了大量的軍隊以及來自日本本國的移民。當時,日本通過簽訂不平等條約,獲取了東北境內的許多租借權。而應當讓每個中國人感到羞恥的是,日本的條約還不是同東北的主人中國簽訂的,它的簽訂對象卻是俄國。1905年,日俄戰爭在東北爆發,兩個敵對的外國竟然為了爭奪東北的主導權在東北爆發了一場大戰。結果,俄國戰敗,日本和俄國就此簽訂了《樸次茅斯條約》。通過這份條約,日本的勢力開始逐步滲透東三省。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長白山兩萬日軍負隅頑抗,蹤跡卻至今成謎

▲“日俄戰爭”地圖

經過幾十年的經營,日本對東北可以說了如指掌,所以戰敗後,有部分日本軍人逃竄與東北,也就不足為奇。當時,中國畢竟已經是二戰的戰勝國,並且在國際上也開始以大國自居,所以國民政府根本不可能容忍有帝國軍隊留置在東北。為了把他們找出來,我國曾經出動過大量飛機,併為之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即便國民政府已經費心費力地尋找了,結果依然沒有任何消息,他們依然沒有在長白山境內發現日本軍隊的蹤跡。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長白山兩萬日軍負隅頑抗,蹤跡卻至今成謎

▲侵華日軍舊照

慢慢地,許多人也就懈怠了,他們認為這支小部隊難成氣候,已經沒有為他們耗費人力和物力的必要了,畢竟,孤立無援的2萬人,他們的後勤和武器彈藥從哪裡獲得補充呢,而且畢竟是支小部隊,還能有什麼威脅呢。後來,這支部隊的下落就慢慢成了一個謎,大家只能憑自己的邏輯去推測他們的下落了。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長白山兩萬日軍負隅頑抗,蹤跡卻至今成謎

▲長白山風光

02

有人認為,這支日軍可能早就被凍死了,因為長白山的深山老林未經開發,環境惡劣,加之交通不便,所以他們才沒有被發現。另外,還有一些人認為,這部分日軍可能已經投降國民政府了,只不過國民政府因顧及顏面而沒有公佈出來。要知道,當時的日軍在正面戰場上可是不斷擊潰過國民軍隊的。這麼強的戰鬥力,自然有可能被惜才的國民政府高層吸收了。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長白山兩萬日軍負隅頑抗,蹤跡卻至今成謎

▲南京總統府舊址

當然,這都只是人們的推測,就連提出這些觀點的人也承認,他們沒有掌握住確鑿的證據。而且除了以上這些還具有一定合理性存在的猜測之外,民間還傳出來了很多富有神話色彩的傳說。比如,有一種觀點就認為,日本軍隊在長白山失蹤是因為受到了長白山山神的懲罰。畢竟,日本軍隊在中國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給中國人民帶來了非常慘痛的記憶,所以就有些人寄希望於虛無縹緲的神仙來懲罰他們。

結語

作為二戰的戰勝國,中國並沒有一味地報復日軍,而是本著人道主義的精神,對留在中國的日本俘虜予以優待。尤其相比於那些被蘇聯擒獲的日本軍人,只能被禁錮在了西伯利亞的苦寒之地,做中國政府的俘虜更是幸運了。別說回國了,能不能活得下去都難說但就像我國古代的傳統故事——農夫與蛇一般,這些執迷不悟的劫掠者依然不肯承認錯誤,甚至還想私自埋伏在我國境內伺機捲土重來。不僅如此,

抗戰勝利後,我國還幫助被日軍拋棄的十萬日本女人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讓她們得以在我國境內過上安穩又舒適的幸福生活。兩相比較,高下立見。

《述國亡詩》

《中國抗日戰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