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亡於婚姻悲劇,賈母難辭其咎!

賈母一直不待見兒子賈赦。

按理說,賈赦是長子,該執掌榮國府。

但現實是,賈母不光將西府管理權交給二房賈政夫婦,甚至把賈赦的兒子兒媳賈璉、王熙鳳也派往二房,讓他們協同掌權。

因此,賈赦夫婦對賈母肯定大為不滿。

但兩代人間的分歧和矛盾,一直沒有公開化。

迎春亡於婚姻悲劇,賈母難辭其咎!

直至鴛鴦事件的發生。

這事大家都熟,賈赦想要賈母身邊最得力的大丫頭鴛鴦為妾,老太太對此大為光火——

“你們原來都是哄我的! 外頭孝敬,暗地裡盤算我.有好東西也來要,有好人也要,剩了這麼個毛丫頭, 見我待他好了,你們自然氣不過,弄開了他,好擺弄我!”

這話雖是對王夫人說的,但誰都知道,她是在痛責賈赦夫婦。

待邢夫人來了,賈母又當面說一通,直至說道:“留下他伏侍我幾年,就比他日夜伏侍我盡了孝的一般!”

此話已是很嚴厲的責備,且隱含對賈赦夫婦不是真心孝敬她的不滿。

這事就此暫且擱下。

迎春亡於婚姻悲劇,賈母難辭其咎!

此後,在邢夫人暗中推動下,賈府發生抄檢大觀園之事。

而這,正是賈府悲音的重要前奏。

賈母對此大為不滿,自然也因此對賈赦夫婦更加惱怒。

她不想忍了。

於是,發生退菜事件——

有次,賈母吃飯,各房照例送上孝敬她的飯菜。

對二兒子賈政處送來的椒油蓴醬,賈母笑稱“正想這個吃”;

對“外頭老爺(賈珍?)”送來的雞髓筍,賈母也“略嚐了兩點”;

對大兒子賈赦送來的東西,賈母連是什麼都沒搞清楚(鴛鴦說“這兩樣看不出是什麼東西

來,大老爺送來的”),便命——

“將那兩樣著人送回去,就說我吃了。以後不必天天送,我想吃自然來要。”

一個母親,拒絕兒子孝敬飯菜,這不是小事,幾乎已是公開與之撕破面皮。

迎春亡於婚姻悲劇,賈母難辭其咎!

對此,賈赦不光不反省自己,反而對母親大有指責。

接下來的中秋家宴上,大家輪流說故事,賈赦所說是給偏心母親扎針之事,並當眾說“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

賈母對此自然疑心,“半日笑道”:“我也得這個婆子針一針就好了。”

團圓宴上,母子如此對話,可見他們已彼此心涼,母子情只怕已少之又少。

迎春亡於婚姻悲劇,賈母難辭其咎!

後來,發生迎春出嫁之事。

結果,賈母、賈赦母子關係的冰冷,殃及池魚——迎春。

賈赦做主,要把女兒迎春許配給孫紹祖。

賈府中知道此事不妥的人是有的。

賈政勸諫兩次,賈赦不聽——弟弟勸哥哥,原本就難。

但如果是母親勸兒子呢?

在講究以孝為先、以順為孝的年代,理論上說,兒子聽從母親的可能性很大。

迎春亡於婚姻悲劇,賈母難辭其咎!

可是,賈母沒有勸說兒子賈赦。

對迎春婚事,“賈母心中卻不十分稱意,想來攔阻亦恐不聽,兒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況且他是親父主張,何必出頭多事,為此只說‘知道了’三字,餘不多及。”

賈母為何不阻攔賈赦行為?

因為母子關係的冰冷!

如此,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沒了,迎春陷入婚姻悲劇,終至被折磨而亡。

迎春亡於婚姻悲劇,賈母難辭其咎!

豪門悲劇,總因恩怨而起;

恩怨之根,總在利益紛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