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微博上有個段子叫“網紅的嘴,騙人的鬼”,這話一點不誇張。

“種草”式消費正越來越影響著90後甚至95後的消費。

抖音上的李佳琦,小紅書上各種網紅安利,大眾點評上的各種吃喝玩樂,每次一打開這些app基本上就停不下來。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但對這一代人來說,其實小學中學的語文課本才是第一代“種草達人”,簡直是在那個時代給小夥伴們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

當然,除了那些年#被語文書安利過的東西#,當然踩過的雷也不是一般多。

網友紛紛感慨:

語文書的帶貨能力全宇宙最強!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在吃貨的眼中,

這明明就是一本瘋狂帶貨的美食指南啊。

排在首位的便是——高郵鹹鴨蛋,

應該沒人反對吧?

筷子一戳就冒油,

這誰頂得住,

隔壁小孩都饞哭了。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網友@波濤如怒張養號表示,以前他以為“吱”是老鼠的叫聲,自從學了這篇課文,一看到“吱”字就是鹹蛋黃冒油的畫面。

經過汪曾祺先生的“種草”,不少人愛上了鹹鴨蛋。網友@高熱高bar 就是其中一個被成功種草的人, “以前不愛吃鹹鴨蛋,這篇文章後超愛吃,蛋黃蛋白都吃”。

不少網友表示,汪先生應該寫一本美食攻略,適合做一下微商,如果汪先生有微博,那絕對是網紅級的“美食博主”。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除了讓大家心心念唸的鹹鴨蛋,

牡蠣也必須榜上有名。

but

那麼悲傷的故事,

你們卻只記住了牡蠣多好吃……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這段課文引發了不少人,對於“牡蠣”的深切期待。

網友@尋找土塊的土撥鼠 說,“恨不得跑到全世界找牡蠣 ,結果發現就是家門口的生蠔”。可謂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物卻是“海蠣子”。

說起讓人印象深刻的一道美食,網友們回憶起來都有自己最特別的選擇。

@TMGirls隊長:社戲裡面的船上水煮芸豆(我記得好像是)。

@您的私人點歌臺:孔乙己的茴香豆。

@L_DD兒:有一篇講桂花的,當時很想試試文中的桂花糕到底是什麼。

以為語文書只是交給我們語言技巧和知識,那就還沒有領悟到語文書的“精髓”。不少網友把語文書看成了“菜譜”,一些美食還參考課本做了一遍。

“從小學到高中,最喜歡的語文課文是哪篇?”這個答案千千萬,但在吃貨的眼裡,書中自有……好吃的!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當然,

還有……

魚湯、糖葫蘆、楊梅、杏兒、槐花飯、臘八粥、白煮豆腐……

向上滑動閱覽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有人因為《滕王閣序》,專門跑到滕王閣去看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有人照著語文書做了一遍東坡肉,表示巨好吃;

有人說,記得《五月的槐花》那節課上完,學校的槐樹上爬滿了同學;

有人說,《心田上的百合花》讓自己覺得百合花特別純潔,特別美;

還有人表示,媽媽當時給自己買了好多語文書推薦的書:《森林報》《昆蟲記》《少年百科全書》,買了一堆……

回想起那些年的語文課本,分明就是一本本地道的中國美食指南啊:

鹹鴨蛋-《端午的鴨蛋》

“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汪曾祺《端午的鴨蛋》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最愛看汪曾祺先生寫吃,寫的都是風土和尋常,正是這樣也使得汪曾祺先生筆下的食物更為活潑而畫面感十足。由此知道了去高郵一定要要吃鹹鴨蛋!

茴香豆-《孔乙己》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櫃裡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魯迅《孔乙己》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可能是天生的吃貨體質吧,還記得當時看《孔乙己》饞茴香豆饞的不要不要的,要吃最地道的茴香豆,還得去紹興,在紹興,茴香豆原是四季皆宜的“過酒坯”,茴香豆表皮起皺呈青黃色,豆肉熟而不腐、軟而不爛,咀嚼起來滿口生津,五香馥郁,鹹而透鮮,回味微甘。雖然紹興魯迅故居旁的咸亨酒店已不再是當年的咸亨酒店,但茴香豆還是當年的那種茴香豆啊。

羅漢豆-《社戲》

“離平橋村還有一里模樣,船行卻慢了,搖船的都說很疲乏,因為太用力,而且許久沒有東西吃。這回想出來的是桂生,說是羅漢豆正旺相,柴火又現成,我們可以偷一點來煮吃。大家都贊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裡,烏油油的都是結實的羅漢豆。”

——魯迅《社戲》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羅漢豆其實就是蠶豆,而關於蠶豆的吃法,中國人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在寧波、紹興一帶,流行將帶殼的羅漢豆拿鹽水煮開,這樣的吃法最為原汁原味。

槐花飯-《槐香五月》

“在洋槐開花的季節,只要哪位小朋友走進槐鄉,他呀,準會被香氣燻醉了,傻乎乎地臥在槐樹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鄉孩子就會把他拉到家中,請他美美地吃上一頓槐花飯。槐花飯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鹹的,澆上麻油、蒜泥、陳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

——《槐香五月》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每年四五月份的時候,槐花香氣四溢,在山西、河北的很多地方,人們喜歡拿槐花來蒸飯,這樣蒸出來的槐花飯米香和花香互相滲透,極為美味。

荔枝蜜-《荔枝蜜》

“吃鮮荔枝蜜,倒是時候。有人也許沒聽說這稀罕物兒吧?從化的荔枝樹多得像汪洋大海,開花時節,那蜜蜂滿野嚶嚶嗡嗡,忙得忘記早晚,有時還趁著月色採花釀蜜。荔枝蜜的特點是成色純,養分多。住在溫泉的人多半喜歡吃這種蜜,滋養精神。熱心腸的同志為我也弄到兩瓶。一開瓶子塞兒,就是那麼一股甜香;調上半杯一喝,甜香裡帶著股清氣,很有點鮮荔枝味兒。喝著這樣的好蜜,你會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楊朔《荔枝蜜》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荔枝蜜是中國南方地區生產的上等蜂蜜,顏色為琥珀色,芳香馥郁,帶有濃烈的荔枝花香味,以廣東的荔枝蜜尤甚。

楊桃-《畫楊桃》

“有一次學校上圖畫課,老師把兩個楊桃擺在講桌上,要同學們畫。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講桌上那兩個楊桃的一端正對著我。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

——岑桑《畫楊桃》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要吃到最美味甘甜的楊桃,還得去馬來西亞;在國內,還是海南的楊桃最正宗,相比廣東以及福建楊桃,海南楊桃味道更正,楊桃特有的香味濃郁,且水分充足。

牡蠣-《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父親忽然看見兩位先生在請兩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蠣。一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拿小刀撬開牡蠣,遞給了兩位先生,再由他們傳給兩位太太。他們的吃法也很文雅,一方精緻的手帕託著蠣殼,把嘴稍稍向前伸著,免得弄髒了衣服;然後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喝了進去,蠣殼就扔在海里。”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看書中的描述,牡蠣大概就是我們所說的生蠔了,關於生蠔的吃法,會吃的人認為生吃最為鮮美,在國內,廣東的生蠔值得一試,在國外,以法國蠔最佳,它也是常滑入法國人喉嚨裡的尤物。法國蠔乃至歐洲蠔大多是秋冬季節最棒,因為這個時候的歐洲氣候偏冷,在冷水中生長的蠔肉質更為肥美,於是也就有了歐洲那個只有以“R”結尾的月份適於吃生蠔的古老說法。

葡萄-《葡萄溝》

“葡萄種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

收下來的葡萄有的運到城市去,有的運到陰房裡製成葡萄乾。”

——權寬浮《葡萄溝》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提起葡萄,似乎立馬能想到家家戶戶門前都是葡萄棚的新疆,由於日照充足,新疆的葡萄格外甘甜。

荔枝-《荔枝》

趁著她高興的勁兒,我掏出荔枝:“媽!今兒我給您也買了好東西。”母親一見荔枝,臉立刻沉了下來:“你財主了怎麼著?這麼貴的東西,你……”我打斷母親的話:“這麼貴的東西,不興咱們嚐嚐鮮!”母親撲啼一聲笑了,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著荔枝,然後用小拇指甲蓋劃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託著荔枝,像是託著一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

——肖復興《荔枝》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小時候的語文課本真的給我們安利過太多好吃的,有人對荔枝情有獨鍾,就是因為那篇出現在小學課本里的《荔枝》。

糖葫蘆-《萬年牢》

我父親是走街串巷賣糖葫蘆的。他做的糖葫蘆在天津非常有名。

父親的糖葫蘆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早晨起來,父親去市上買來紅果、海棠、山藥、紅小豆等,先把這些東西洗乾淨。紅果、海棠去了把兒和尾,有一點兒掉皮損傷的都要挑出來,選出上好的在陽光下晾曬。青絲、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蘆必須用冰糖,綿白糖不行,蘸出來不亮。煮糖用銅鍋,鐵鍋煮出的糖發黑。

——新鳳霞《萬年牢》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一年四季都想吃!

苦柚-《苦柚》

正是柚子上市的旺季,一筐筐黃澄澄的柚子擺在街道兩旁,賣的人在吆喝:

“賣柚子,好甜的柚子!”

“先嚐後買,不甜不要錢!”

我們東瞧瞧,西看看,不知買誰的好。

往前走,來到一個賣柚子的小姑娘跟前,她大約和堂妹一樣年紀。紅紅的臉蛋上印著兩個淺淺的酒窩,胸前,彆著一枚中學校徽。她安靜地坐在那裡,一雙美麗的大眼睛出神地盯著打開的書,看樣子她早已忘了自己是賣柚子的了。

“多少錢一個?”伯父指著她那筐又大又黃的柚子問。

“一毛”。

“這麼便宜”。

“今天是星期天,我幫媽媽賣柚子,她說自己家的,賣便宜點”。

“這是什麼柚子?” 伯父又問。

“這叫棉花柚,個兒大,其實裡面的肉不多。”姑娘合上書,鄭重其事的說。

伯父的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接著問:

“甜嗎?”

小姑娘害羞地搖搖頭:“有點苦。”

——尹風庭《苦柚》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小時候愛吃甜的柚子,長大一點覺得...還是甜的柚子好吃!

花生-《落花生》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嗎?”

我們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兒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裡,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許地山《落花生》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花生又叫長生果,無論生吃還是熟吃都好吃,當時學完《落花生》之後,就特想吃花生米。

覆盆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那時候一直想知道覆盆子什麼樣子,有多好吃呢?桑椹已經很好吃了,居然還有比桑椹更好吃的。後來才知道,覆盆子就是山裡的一種野果,長相和樹莓類似,在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廣西等地的山裡都很常見。

粽子-《陳毅吃墨水》

他一邊看,一邊用筆摘錄重要章節,到了吃飯的時候,親戚幾次來請他,他都捨不得把書放下。親戚見他這樣用功就不忍再打擾他了,就把糖和粽子給他端去。陳毅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書本和摘錄上,粽子本來是蘸糖吃的,可他竟把粽子伸到書桌上的墨硯裡蘸著墨汁往嘴裡送,一連吃了兩個粽子,竟然沒有品出異味來。

——《陳毅吃墨水》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粽子就不陌生啦,每年的端午節都會吃,似乎北方一點的地方愛吃粽子蘸白糖,而在江浙一帶多愛吃肉粽。(有一樣小時候模仿陳毅蘸墨水的嗎...)

西瓜-《少年閏土》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魯迅《少年閏土》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不知道為什麼,當時看這篇課文的時候,覺得西瓜史無前例地特別好吃。

杏子-《杏兒熟了》

我家院子裡有一棵大杏樹。

夏天,到了麥收時節,樹上就結滿了杏兒,一顆一顆,橙黃橙黃的。從我家門前路過的人,總忍不住要望一望杏樹,羨慕地說道:“嗬,好杏兒呀!”

杏樹是奶奶親手栽的。聽她說,栽杏樹那陣兒,還沒有我呢。我是在奶奶身邊長大的。有一回,我依偎在奶奶懷裡,天真地問奶奶:“奶奶,咱們家杏樹上的杏子有多少?”

“數不清啊,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要不,你數數看。”我仰起頭“一、二、三……”數哇,數哇,數到後來就糊塗了。

奶奶爽朗地笑了。我不知道奶奶是笑我傻,還是笑杏兒多。

——《杏兒熟了》

比李佳琦帶貨還狠的,是來自語文課本的安利!網友:種草鼻祖


“像天上的星星那樣多”,那時候看到課文,配著插圖,常常幻想自己家院子裡要是有這樣一棵杏樹該有多好啊。

妙筆生花的課文

讓我們對外面的世界產生了無限的嚮往

究其原因語文書中的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好文章

文字講究才能深入人心

而另一層原因則是

因為當時的我們都在很認真地閱讀每一篇文章

長大成人後有很多生活瑣事、娛樂誘惑圍繞著我們

但也不要忘了靜下心來品味閱讀

你學生時代被語文書“安利”過哪些東西呢?

有著怎樣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