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越“講道理”,孩子往往越不聽話,這3個技巧讓你解決問題

近來,"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但人們也往往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

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有位家長就說她7歲的女兒特別逆反,不讓做什麼就偏去做,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脾氣。她知道打罵孩子不對,但不知該怎麼辦。

家長越“講道理”,孩子往往越不聽話,這3個技巧讓你解決問題

不止這一位家長,還有很多父母都跟我討論這些事:

“天天回家不肯安靜做作業的,好好跟他講不聽,兇他也不好使。”

“孩子不肯吃蔬菜,在旁邊跟她說了一堆,挑食不好、營養要全面……好好說話都不聽的,還是把蔬菜給扔到一邊,每次都要大人大發雷霆才肯吃下去。”

家長最近的最大感受就是,在我們試圖去尊重孩子,不打不罵,好好地跟TA講道理時,發現效果並不理想。

家長越“講道理”,孩子往往越不聽話,這3個技巧讓你解決問題

其實,專家告訴過我們,世界上有三種最沒用的教育方式是:講道理、生氣、刻意感動。

對孩子來說,用最理性的方式去跟TA講道理,是最無趣的體驗。

我們都期望孩子是理性的,善解人意明事理的,但這些基本上是不切實際的,很多時候孩子的大腦就自動屏蔽了道理,說得再多也是油鹽不進。

家長越“講道理”,孩子往往越不聽話,這3個技巧讓你解決問題

教育從來不是一個講道理的過程,不是說通過講道理就能讓孩子明白道理。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長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說得有道理重要得多。

與孩子講道理要講究“方法”:

第一,道理不要講得太直接。

父母在對孩子講道理或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評價時,不要直接向孩子講道理,這樣孩子並不容易接受,採用一些婉轉、隱蔽的方法會使孩子較為容易接受。例如,通過講故事的方法,讓故事中的人物“講”道理給孩子聽。

家長越“講道理”,孩子往往越不聽話,這3個技巧讓你解決問題

第二,“講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

想給孩子講點什麼道理,必須首先確認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

經常有心口不一的家長,比如有的家長明明自己對孩子的考試分數斤斤計較,向我討教的問題卻是: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時,如何給孩子做思想工作,讓他不要在意分數? 

家長越“講道理”,孩子往往越不聽話,這3個技巧讓你解決問題

第三,找到給孩子講道理的最佳時機。

對於孩子而言,並不是只有他們犯錯誤之後才能給他們講道理,生活中還有很多既不傷害孩子的感情,又能使他們明白道理的好機會。

在這種機會中,家長們通過引導孩子以旁觀者的身份看待問題,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重視,從而會客觀公平地評價這些事情,這個時候也很容易接受父母對他相應的教育了。

家長越“講道理”,孩子往往越不聽話,這3個技巧讓你解決問題

想讓孩子懂道理,家長就要口頭少講道理,行為符合道理,這樣孩子才能明白道理。這就是教育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