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負面情緒,家長可巧用“暗理性”法則,借力打力助他脫困


導語

孩子的負面情緒處理,對於家長們來說,可以算是一門大學問,不同於成年人會自我疏導,小孩子的負面情緒更為直接和迅速。而負面情緒包括憤怒,膽怯,悲傷等等。這時候家長其實可以運用“暗理性”,助孩子脫擺脫負面情緒。

面對孩子負面情緒,家長可巧用“暗理性”法則,借力打力助他脫困

事例:

最近朋友跟我分享一個情況,他說他的孩子總是在新事物面前出現恐懼、哭鬧不止的情緒,朋友看到他的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便與我訴說苦惱。

在最近的一段時間裡,朋友交給他的孩子一項任務,就是在放學的時候,跟老師說再見。朋友在幼兒園的門口等候著孩子,孩子向老師面前走了幾步,卻又退了回來,匆匆忙忙地跑到朋友面前,哽咽起來,對朋友說:“爸爸,我做不到,我不好意思。”看到她的孩子這樣,我的心裡也是五味雜陳。

面對孩子負面情緒,家長可巧用“暗理性”法則,借力打力助他脫困

事例剖析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孩子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多久,很多時候他們遇到問題並不知道怎麼做、怎麼處理,而且特別容易對未知的事物產生恐懼心理。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這是由於孩子被一些負面情緒所影響著。那麼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家長們應該如何應對呢?家長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走出負面情緒呢?

面對孩子負面情緒,家長可巧用“暗理性”法則,借力打力助他脫困

一、走進負面情緒

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叫做負面情緒。情緒,是暗中的理性,還是理性的基礎。

負面情緒往往在我們的腦海裡窩成一團,我們平日裡也沒有時間去過多的分析負面情緒。但是我們知道情緒是多種多樣的,像開朗、樂觀、豁達,這類情緒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具有促進作用,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生活。而負面情緒,像墮落、萎靡、低沉,這類情緒不利於我們健康生活,有該類情緒的人做事情更容易失敗。

《暗理性》這本書說,情緒不是和理性對立的東西,沒有情緒作為底層,與我們如影隨形的理性便不復存在。

面對孩子負面情緒,家長可巧用“暗理性”法則,借力打力助他脫困

在人類進化的進程中,情緒也是慢慢出現的,科學家分析,無脊椎動物以及沒有進化出大腦皮層的動物,大腦運行機制非常的單一,要麼是生存,要麼是毀滅。現如今,人們的智力越來越高,大腦的理性運行機制也越來越複雜,在一定程度上來講都是在以上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二、如何合理運用暗理性不讓它失控?

1.父母要懂得讓孩子們去了解情緒。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思考問題總是做事情的第一步。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懂得讓孩子去了解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一個帶著消極情緒去做某件事情的人往往會失敗,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現在是激動、還是開心是沮喪、又或是失意,我們只有掌握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情緒,才能進一步克服消極情緒。

面對孩子負面情緒,家長可巧用“暗理性”法則,借力打力助他脫困

2.跟孩子們講掌控情緒的故事

一個可以掌控自己情緒的人,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作為家長,我們讓孩子多帶著積極情緒去處理事情。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講述一些故事:曾經有兩個人,去醫院裡檢查,其中一個人被檢查出來是有癌症的,另外一個人被檢查出是健康的,但是醫生拿錯了他們兩個的檢查單。

面對孩子負面情緒,家長可巧用“暗理性”法則,借力打力助他脫困

患有癌症的那個人拿到了身體健康的檢查單,那個健康的人拿到了患有癌症的檢查單。那位拿到患有癌症檢查單的人便認為自己剩餘的天數不多了,自己每天消極度日,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便離世了。

相反,那位得了癌症的人,看到自己是健康的,別人每天堅持運動,堅持微笑,以一種積極樂觀,開朗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最終戰勝了癌症。

面對孩子負面情緒,家長可巧用“暗理性”法則,借力打力助他脫困

3.負面情緒的出現不代表自己沒有完成事件的能力。

孩子在做某件事情者失敗的時候,負面情緒就會出現。負面情緒出現並不可怕,我們要勇敢地面對他。我們要讓孩子懂得有負面情緒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然後要讓他們知道“情緒只是一種情緒”而已。它並不代表什麼。

沒有必要被負面情緒所影響,當自己覺得害怕的時候,那也只是害怕而已,不代表自己做不到這件事情,負面情緒的出現不代表自己沒有完成事件的能力。

面對孩子負面情緒,家長可巧用“暗理性”法則,借力打力助他脫困

三、總結

孩子的情緒氣象萬千,激盪著每一個父母的內心。孩子的情緒朝氣蓬勃,激勵著孩子努力奮鬥。作為家長,我們要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孩子,又要像關注自己的生命一樣關注孩子的情緒。讓我們巧用“暗理性”法則,幫助孩子擺脫負面情緒,讓孩子更加茁壯的成長。(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