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方方和她的日记

首先申明,我这篇文章不骂方方,虽然我也不夸她。只是因为一直关注公共问题,关注舆论动向,所以才就着方方的舆情,说点自己的感想。

一、从一首诗谈起

1966年,著名作家邓拓去世,这是“三家村集团”第一个含冤去世的人。作为三家村集团成员的廖沫沙,因为正被批斗,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好友去世了。他得知邓拓、吴晗先后去世的消息,还是在劳改过程中。仅仅三年时间,三家村集团便只剩下廖沫沙一人,孤零零地在江西农场改造。

怎么看待方方和她的日记

虽然知道悼念这两位好友兼“三家村集团”伙伴会有风险,廖沫沙还是坚持要悼念。当然,“酸腐”文人的悼念就是写文章,写诗挽诗,寄托哀思,针砭时弊,也搞不出什么大风大浪来。更让廖沫沙痛苦的是,他写的东西发不出去,当时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也没有外国人来联络他买他的书稿。

不幸的廖沫沙,最终竟然幸运地逃过一劫,没被整死,熬到了拔乱反正时期。作为著名作家和党的宣传战线上老资格,他在1979年被平反,开始了新生活。这时候,他在狱中的许多文章才得以出版,其中就包括一首诗,叫《挽邓拓》:

岂有文章倾社稷, 从来佞幸覆乾坤。

巫咸遍地逢冤狱, 上帝遥天不忍闻。

海瑞罢官成惨剧, 燕山吐凤发悲音。

毛锥三管遭横祸, 我欲招魂何处寻。

这里并不是想把方方,和“三家村”相提并论。不论从文学地位,还是从为革命做的贡献来讲,方方没那个资格。之所以引这首诗,只是提醒一下对方方口诛笔伐的人们,“岂有文章倾社稷,从来佞幸覆乾坤”,连“三家村”的三个老革命,都没有凭借他们的笔锋把这人世间,搅个天翻地覆,方方更做不到。但是,“三家村”的悲痛遭遇却告诉我们,“巫咸遍地逢冤狱”的情形,最好不要再重复一次。

有些人在社会发生一些情况的时候,没有别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只是写写东西,发发牢骚,她颠覆不了我们这个朗朗乾坤,阻挡不了国家伟大复兴的步伐。但是,因为一些人说的东西,不喜欢,感觉不带劲,就想封住他的嘴,甚至就要把他批倒批臭,那恐怕我们离“巫咸遍地逢冤狱”的阶段就不远了。

怎么看待方方和她的日记


二、怎么看待和对待方方

我们身处一个多元社会,既然多元,就意味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有不同的价值评判,有不同的行为选择。方方和她的日记,之所以会引起很大争议,无非是因为她在敏感时期,借助一个敏感事件,发了些牢骚,又被敏感的人利用了。炒作这个话题的人,本身就希望我们对他们的炒作“敏感”一些,弹跳得更厉害一些。所以,我们越是情绪激动,越是想要做些极端的行为,他们越是高兴。那为什么要中计呢?做好自己的事,解决好我们身边的问题,懒得理那些炒作的人就好了。我们越淡定,把自己家国的事解决的越好,想要炒作的人就越不淡定,这不是更好吗?

首先,方方覆不了国,我们大可不必把一个人一本书上升到攸关国家利益的高度。我没看过《方方日记》,也不太了解这个人,不敢去猜测方方有没有一些人说的“误国”的主观过错。但我认识不少比方方影响力更大,祸国殃民机会更多,而且态度更积极的所谓文人学者。他们,也误不了国,只能用自己的笔杆子为工具,去㖭他们各自的主子而已。相比方方与国外出版社联系,用她所谓亲历写就的可能真也可能假的日记,谋取利益的事,其实我们许多高举着爱国爱党大旗,拿着几十万几百万财政经费,以“科研”名义做着溜须拍马之事的许多专家教授们,才更是祸国殃民。至少,方方还用她的日记,给国家挣到外汇了吧,虽然给她支付外汇的主体,我们不喜欢,好像现在我们也不太缺外汇。但她用自己的本事,挣外国人的钱,总之要比根本没有实际本事,却通过溜须拍马,争得国家财政经费支持,搞所谓科研,写一些他们自己看不懂,对社会也一无用处的狗屁文章的人,还是要强很多的。

怎么看待方方和她的日记

其次,对方方日记中提到的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即使方方有主观过错,但她确实在几个月封城的时候,就在武汉现场,了解一些当地的情况,并以文字记录下来了,让我们没有身处武汉现场的人,得以知道当地的一些状况。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有真有假,有亲眼见到亲身经历的事,也有道听涂说的胡言乱语。在社会发生大事的情况下,有记录总比没记录好;有从不同角度做的记录,总比只有一家记录好;有批判、质疑和猜测,总比只有赞扬好。所以,为什么要骂方方呢,如果她记录了一些真实且糟糕的情况,那我们应该反省,应该纠正。如果她只是猜测,那有必要调查清楚的,调查清楚,查不清楚的,就当作一笑罢了。如果她胡言乱语,不是还有《民法》,《刑法》和公民征信体系吗?用法律武器去制裁她的诽谤、诬陷就好了,还能借着她的名气,在全社会搞法制教育呢。

最后,不喜欢,可以不看不买她的书。大家都不理会这事了,想炒作的人,自然也就炒作不起来了。你看一个过气的明星,还能要到很高身价吗?没有身价的明星,还有人会拿她炒作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