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生產的中國專利,大多是劣質專利

中國的專利法保護著這樣一些專利:

“嗅之微臭”、泛著“青光”的紅茶臭雞蛋製作、溫胃止嘔型臭豆腐味羊肉串製作、將中國傳統荷葉雞和西方漢堡結合起來的漢堡雞製作;

又或者是,專為婦女設計的、不鏽鋼材質的“防強暴自衛鎧甲短褲”,在婦女受到猥褻需要防衛時褲腳暗槽會彈出鋼刺,褲腰還設有安全栓和密碼鎖;


批量生產的中國專利,大多是劣質專利

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多功能防強暴自衛鎧甲短褲”

再如將吸塵器機身上安裝音樂播放器的“快樂吸塵器”,專利說明書中寫著“快樂吸塵器,達到了邊聽音樂邊吸塵的目的”。

這些專利本享受著10-20年的專利保護期限。但實際上,除了誕生時間較晚的臭豆腐味羊肉串和漢堡雞外,其他都已經夭折,平均壽命僅為2.7年。

在中國,有大量白菜價的劣質專利,正在批量生產,批量死亡。

坐上火箭的專利大國

單從專利的數量上看,作為後起之秀的中國可謂來勢洶洶。

201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針對工業產權進行了全球範圍的統計,其最新發布的《專利事實與數據報告 2017》(IP Facts and Figures 2017)顯示,中國在工業產權方面的發明專利、商標專利、工業設計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等四種專利的申請量中均佔絕對優勢,數量比美國、日本、韓國、歐洲專利申請數量之和還要高出許多。

在這四種專利類型中,最為特殊的是“實用新型”專利。實際上,多數“實用新型”專利既不“實用”,也不“求新”,多被用來授予對現有發明做出微小改進的次要發明,含金量低,創新水平差,且審查寬鬆。

上述“防強暴自衛鎧甲短褲”和“快樂吸塵器”就是實用新型專利中比較典型的存在。


批量生產的中國專利,大多是劣質專利

而在全球155萬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中,中國獨佔鰲頭。2016年,中國以30.9%的超高增速、創下了148萬件的申請量記錄,佔世界總量的95%。

中國在專利申請上實現了量的飛躍,作為拉車老牛的34個省級行政單位功不可沒。

2006年之前,中國34個省市在專利擁有量上並無明顯差別,增長髮生在“十一五”規劃(2006-2010)的後幾年。

雖然“十一五”規劃提出“專利質量、數量兩手抓”,但政策到了地方,只有“數量”被寫進政府年度規劃,如安徽省政府就在2007年發佈了《確保完成專利申請量的年度任務》,專利數量作為政府指標強制完成。

在專利申請數量上,安徽省衝的最猛。

“十一五”規劃實施的頭一年,安徽省專利申請才不到4700件,處於全國的中下游水平。十一年間,安徽專利申請量的年均增速高達43.44%。2016年時,安徽專利申請量已經達到17萬餘件,比起2006年,翻了近36.9倍。


批量生產的中國專利,大多是劣質專利


科研底子好的北京、江蘇、廣東,也都保持著相對穩定的高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眾高歌猛進的省份中,只有不適用中國專利政策和審查制度的臺灣省數據不那麼“體面”,是34省市中唯一一個專利申請數量年均增長率為負的省份。

批量生產的中國專利,大多是劣質專利

專利泡沫,一戳就破

作為專利生產大國的中國,數量上去了,但是在專利質量與創新水平方面仍然任重道遠。

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發佈的研究報告就曾一針見血的指出,中國還不是真正意義的知識產權強國,高質量專利佔比不高,專利對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的有效支撐力度還遠遠不夠。

圍繞“提升專利質量”這一主題,2015年國務院陸續頒佈若干政策,十九大也再次重申“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與運用”。

但知易行難,專利結構畸形、低質垃圾專利氾濫的現狀仍然沒有明顯改善。

中國的三大專利類型中,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在含金量上有著質的區別。發明專利的投入成本高、研發難度大、對專利質量及創新性有著較為嚴格的把關,“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這一指標常被用來衡量一個地區的科技創新水平。

而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審查則較為寬鬆。如實用新型的審查重點為“申請書有無包括請求書、說明書、摘要、附圖及權利要求書”、“格式有無缺陷”、“申請費有無繳納”、“文件中有無實質明顯缺陷”等。

審查不嚴格,為低質專利留下了可趁之機。在外觀設計專利領域,不乏專利申請者以“剪刀加漿糊”的形式對已授權專利進行形狀、圖案、色彩抑或材料、組分、配比、部件再編輯後重新申請的侵權案例。

然而,低質低效垃圾專利充斥的實用新型與外觀設計專利,卻在中國整體專利結構中佔據著絕對優勢。

批量生產的中國專利,大多是劣質專利

2012年至今,實用新型專利與外觀設計專利授權的佔比從未低於75%。發明專利授權在2015年才首次超過20%。

對於不能帶來收益的低質專利,申請容易,但維持起來就日漸艱難。

專利申請與維持並不是零成本。實際上,中國對專利收取的申請費、維持費、審查費、複審費和年費與國外相比已經算高昂。

專利權人需要在專利保護期內繳納年費。越接近保護期限,需繳納的年費越高。如發明專利在專利保護的第16-20年,每年需繳8000元用於專利維持。

於是,在低質低效、侵權案件高發、年費成本高昂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現了中國專利中頗為壯觀的“曇花一現,批量死亡”場面。

批量生產的中國專利,大多是劣質專利

彭博社此前查閱了 JZMC 數據庫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對中國的短命專利進行了報道,發現2013年至2017年間,中國分別有91%的外觀設計專利和61%的實用新型專利因未繳年費而失效。

只是年費一項,就輕易地戳破了中國專利的泡沫。

能拿補貼就行,質量不重要

事出必有因。造成中國專利結構扭曲、垃圾專利氾濫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的專利資助制度。

為了激發專利創造的熱情、減輕專利研發成本,政府以財政撥款的方式對專利申請和維護費用進行減免或定額補貼。

這本來是好事。但財政資源是有限的,大量低質低效的專利項目勢必會分流一大部分財政資金,而真正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專利研發項目卻可能因資金短缺而夭折。

國家知識產權局發佈的《2016年中國專利調查數據報告》顯示,當年共有83%的省市項目受到資助。國家級項目、區縣級項目、部委級項目和高新技術企業資助佔比總和不超過20%。

批量生產的中國專利,大多是劣質專利

而中國畸形的專利結構意味著,流入地方的財政資金被規模龐大的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所消耗。

通過梳理27個省市的專利資助政策可以發現,2016年時,有16個省市對三種專利都進行資助,20個省市的資助政策中包括實用新型專利。僅有7省只針對發明專利進行資助。

雖然單筆資助額度並不高,但由於缺乏嚴格的篩選機制、數量上可以最大限度地膨脹,仍然可以套取一筆可觀的資金。

批量生產的中國專利,大多是劣質專利

2002年就曾發生過典型的專利資助詐騙案件。當事人吳某從互聯網上下載他人已被授權的專利文件,做了簡單處理後,藉助專利代理機構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了206項專利,套取資助費20.6萬元。

不以對專利質量嚴格審查為前提、沒有針對性的專利資助,實際上是在變相鼓勵垃圾專利的生產。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資助政策的風向已有顯著改變。2018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省市加強了對資助對象的篩選,專利資助類型更有針對性。三類專利全部資助的省份大幅減少,僅對發明專利進行資助的省份增加到了16個。

不過,作為專利發明活水源頭的專利權人,對提升專利質量的措施卻有不同的看法。


批量生產的中國專利,大多是劣質專利

國家知識產權局發佈的《2017 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徵詢了多省抽調的高校、企業、科研單位等專利權人對提升專利質量措施的意見。與加大科研投入的強烈呼聲不同的是,提高政府補貼對專利質量的要求、提升專利審查、複審以及無效程序質量、打擊專利侵權的呼聲寥寥。

畢竟,如果提高了專利申請的質量要求,以後再申請專利勢必會變得更難,想拿補貼,也不容易了。

1775年法國科學院通過決議,宣佈永不接受永動機。美國專利及商標局也嚴禁將專利證書授予永動機類申請。而在中國的專利檢索及分析系統中,你可以輕易搜出90項永動機的申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