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人,最值得深交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提問:為什麼“自私”的人,往往活得更幸福?


其中有一個回答特別耐人尋味:

人生在世,敢於直面自己的需求,以自我感受為主,不虧欠別人,也不委屈自己地活著,當然會越來越幸福。

看完這個回答,彷彿一下被戳中了心窩。

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的一生都致力於活成別人心目中的理想模樣。

然而,渺小卑微地不斷付出,到頭來卻只得到了一身傷痕。

這樣的人生,我寧願你活得“自私”一點。

自私”的人,最值得深交

1

敢於直面自身的需求

才是對人生最大的負責


多年前,曾認識一位朋友。

她從小就謹遵父母的教導,要做一個無私奉獻的“好人”。

上學時期,她一個人包攬了寢室所有的內務,還幫所有人打好了熱水;


上班之後,面對同事的無理請求,她從不拒絕;


步入婚姻後,她更是體貼懂事地扛下了所有事。

每當有人問她“有沒有什麼想要的東西”時,她的回答永遠都是“我什麼都不想要”。

她把所有人的需求都放在自己之上,儼然把自己活成了一尊無慾無求的大佛。

可是,我卻分明記得:

她曾多次徘徊在一家商店的櫥窗外,觀看一件漂亮衣裳;也曾多次委婉的向我傾訴,自己工作繁多,壓力很大;甚至也曾渴望有人能幫她多分擔一點……

但即便如此,她依然會堅定的告訴所有人:“我真的什麼都不需要。”

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曾經說過:

“愛人,當從愛自己開始。不懂愛自己的人,絕不會真正的愛他人。”

深以為然。

一個不敢開口為自身需求辯護的人,又如何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呢?

“自私”是人性的一部分,它深深地刻在我們的基因裡。

我們不僅要尊重它,更要學著去接受它。

自私”的人,最值得深交

以前曾聽過一位禪師的講座。

禪師說:

世人對佛法有一個普遍誤解,以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才是佛法之道。


但實際上,佛法所追求的是離苦得樂——首先讓自己離苦得樂,然後讓親朋好友、有緣之人離苦得樂。

簡單來說,就是先利己,再利人。先學會讓自己獲得幸福,然後再把幸福更好的傳遞出去。

誠然,“自私自愛”不是損人利己,而是真切地感受自己的需求。

唯有如此,我們才會真正理解、在意他人的需求,而這才是一個幸福健康的理想國。


2

有一種“無私”

比自私更需要嚴防


前幾天,在一檔調解家庭紛爭類的電視節目裡,看到這樣一位母親。

她特別“無私”地為家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

平日裡,為了丈夫的飲食健康,她常常天不亮就開始做飯;


為了全身心輔導孩子的學習,她甚至辭去了自己的工作;


有時,家裡買了一些好食好物,她都堅決不吃不用,一定要留給丈夫和孩子。

然而這一切犧牲的背後,卻潛藏著一個巨大的代價——等價的回報。

一旦丈夫和孩子沒有按照她的心願行事,她就會把自己的付出與不幸昭告天下。

一次,孩子因為吃東西沒有及時分享給她,她就把孩子數落半天:

“你可真是自私自利、不知感恩,我為了你連工作都辭了……”

有時,丈夫忙於應酬沒有按時回家吃飯,她則會抱怨地說:

“我倖幸苦苦給你做了飯,你卻跑去外面吃。為了這個家我犧牲了什麼多,沒想到換來你們這些白眼狼……”

最讓人感到悲哀的是,她的家人自始至終都對她很好。

丈夫會給她買昂貴的護膚品,孩子也很出息懂事。

但她卻用這種極盡誇張的賣慘,讓家庭裡的每一個人都活在負罪感裡,惶惶不得終日。

自私”的人,最值得深交

曾經在知乎看過這樣一句話:

“這個世界並不存在完全無私的人,即使有也會活得特別痛苦、扭曲。”

的確,人與人之間最美好長久的感情,從來不是依靠犧牲自己、成全他人而建立的。

以自我犧牲為前提,強行要求每個人都捨棄自身利益,才是這世間最大的自私。

就像歌曲《我不願意》裡所唱的:“我愛你,可是我也得愛我自己。”

愛,當然值得我們為它付出,但我們卻無須為它所累,更不該被它綁架。


3

“自私”的最高境界

不虧欠別人,不委屈自己


記得有一期《天天向上》,嘉賓林志玲不小心被主持人衣服上的鉚釘扎破手,鮮血直流。

但她卻一聲沒吭,繼續若無其事地表演。

直到主持人發現她的傷口後,她都在微笑著道歉。

自私”的人,最值得深交

可是明明自己受了傷,卻要不斷照顧周圍人的情緒,生怕惹惱了旁人。

這樣小心翼翼地活著,難道不辛苦不委屈嗎?

作為林志玲多年的好友,蔡康也曾感嘆道:

“如果林志玲能再多分給自己一點心力,就好了。”

是啊,我們何必要費盡心思,又徒勞無功地滿足所有的期待,時刻保持熱情呢?

與其這樣,倒不如努力去討好、取悅自己,活成自己最理想的模樣。

自私”的人,最值得深交

之前,看訪談視頻時,發現蔡康永就這樣一個人。

他從不參加別人的婚禮,無論是朋友生日還是逢年過節,他都不會送上祝福。

若碰到不喜歡的熟人來搭訕聊天,他便乾脆找機會溜走。

有時,他還會把隨身攜帶的書拿出來看,即使有不識趣的人非要打擾。

他也會很直接的告訴對方:“不好意思哦,我不能陪你聊了,我想把書看完。”

這樣的蔡康永確實活得挺“自私”。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獲得無數好評,甚至還被眾人稱為“高情商的代表”。

後來,蔡康永才解釋道:

“我的冷漠就是來自於,跟我無關的還少來煩我。我得留著精力解決對我重要的事情。如果沒有前面的冷漠,就成全不了後面的溫暖。”

自私”的人,最值得深交

很喜歡美國影壇常青樹梅麗爾·斯特里普的一句話:

“不想浪費時間在一些讓自己感到不愉快或是傷害我的事情上;不願去取悅不喜歡我的人;或去愛一個不愛我的人;或對那些不想對我微笑的人去微笑。”

行走於人世間,一定要擁有不虧欠別人的淡然,和不委屈自己的清醒。

不在無關緊要人與事上浪費感情和時間,這樣的人生才是最美好。

脫口秀演員李誕說過一句話:

“歷史已經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維繫是依靠我這樣自私的人。

我們這樣自私的活著,但是不傷害別人,這個世界才能更好地運轉。”

我們終其一生,就是為了尋找真實的自己。

若如此輕易就被這個世界改變的話,我們又如何坦蕩地告訴自己不枉此生、不虛此行。

往後餘生,不迎合,不妥協,做一個“自私”的俗人,就挺好。

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