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伯侯的戰爭遊戲——《封神》解讀67

東伯侯的戰爭遊戲——《封神》解讀67

天下諸侯雲集孟津,獨缺東伯侯姜文煥及其麾下的兩百東方諸侯。沒有姜文煥的話,武王伐紂就顯得不完整,畢竟當時的輿論說天下諸侯共反殷商,不湊夠八百鎮諸侯,姜子牙下面的新聞稿都不好寫。

也趕上姜文煥倒黴,攤上這麼尷尬的地理位置。武王東征,純憑實力和強大的關係網,一路打到孟津。也因為武王東征,朝廷接二連三的調走了鎮守三山關的鄧九公、洪錦、孔宣,成就了南伯侯鄂順沒遇上什麼抵抗就到了孟津。北伯侯崇黑虎畢竟比鄂順、姜文煥歲數大一些,做事就很沉穩。崇黑虎能在自己親哥哥崇侯虎背後下黑手,都不公然反叛殷商。自封北伯侯的崇黑虎,坐看商周大戰和東、南戰亂,一直等到陳塘關總兵李靖投奔西岐,崇黑虎也從從容容的穿過陳塘關進入孟津。唯有這姜文煥,倒黴催的遇上了遊魂關總兵竇榮,打了這十幾年的仗,一點便宜都沒佔到。

要說東伯侯的實力得算是相當雄厚,在姜子牙輔佐文王之前,東魯一直是四大諸侯之首。在商朝本土防守四大諸侯的關隘中,遊魂關的實力又是最差,這一強一差的對決,就反映出了很多問題。在小說中,據說帝乙先君是個人人敬仰的國家元首。哪怕是最後用生命在輔佐紂王的魯仁杰、雷鵾、雷鵬都是念在先帝的面子上。帝乙留給紂王的,是個鐵桶江山。除了君主權利太受大臣限制之外,地方上的諸侯根本不足為慮。且不說聞仲、黃飛虎多麼的能打,單說守禦商朝本土四大關,就反映出了這個問題。北伯侯崇侯虎無論如何也不是陳塘關總兵李靖的對手。南伯侯鄂崇禹罵街可能還行,打仗真不是鄧九公的對手。姬昌不老實怕是朝廷早有察覺,所以防守西伯侯的除了汜水關之外,還有青龍、佳夢兩關參與協防。韓榮、張桂芳、魔禮青這三大總兵坐鎮,就憑西岐的南宮适、四賢八俊真翻不起什麼浪花。

東邊有竇榮鎮守遊魂關,勇冠三軍的姜文煥十幾年都攻不下來。竇榮跟那些位總兵相比,實力弱爆了。既沒有張桂芳、李靖那樣的法術護體,也沒有魔禮青那樣的兄弟和法寶,更不具備韓榮、鄧九公麾下的能人異士。即便是這樣,姜文煥還佔不到一點便宜。

那麼說遊魂關這十幾年的戰爭,是反映出來姜文煥是個廢物嗎?還真不是。姜文煥做事,還是很有譜的。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姜文煥的姐姐變成了弒君未遂的罪人,父親成了企圖篡位的反賊。姜文煥如果不反,只需一道聖旨,他也得人頭落地。當時紂王連親兒子都要殺掉,更別提這個小舅子了。看意思不把姜家團滅,紂王是不會罷休的。所以姜文煥有倆選擇,一個是逃走,投奔一個大諸侯請求政治避難,另外一個就是造反。這道選擇題對於姜文煥來說,是個賭博。

在歷史上,很多人面對類似選擇的時候,一般舉兵起義的少,選擇政治避難的多。比如漢武帝時期的大將李廣利,見勢不妙直接投奔匈奴,沒有舉兵謀反。比如三國時期劉備部將孟達,見風不對,趕緊投降了曹魏,也沒選擇起兵造反。總之造反是個高成本、高風險、高失敗率的活動。所以姜文煥這次選擇,顯得至關重要。姜文煥沒有過多的猶豫就選擇了造反,因為當時殷商有個大麻煩,北海袁福通造反,朝廷正在平叛。而且袁福通很厲害,在沒有神仙背景的情況下,居然拖了太師聞仲十幾年,可見這位袁福通的實力不亞於四大諸侯。袁福通拖住了聞仲,也就等於拖住了殷商的主力。在那種情況下,朝廷是不可能調動戍衛朝歌的中央軍去滅姜文煥,所以姜文煥高舉造反大旗,正式跟殷商決裂。姜文煥的造反極大鼓舞了鄂順,所以鄂順也反了。

反了之後,姜文煥又面臨第二道選擇題。這個仗該怎麼打?姜文煥造反的理由是報父仇,但是他心裡知道,造反的原因是為了自保。這就意味著,姜文煥沒有攻下朝歌、推翻殷商的戰爭訴求。報仇也就是喊喊,能獨立就行,玩大了容易容易吸引朝廷的火力。

自古以來,中國的所謂起義戰爭都是這樣,口號大多是說給人聽的,實際訴求都跟口號不符。洪秀全說斬邪留正推翻清妖,實際上他的目的是滿足自己窮奢極欲的生活。到了南京的洪秀全,根本不記得他說過推翻清朝的話。李自成說均田免糧,這話他自己都不信。李自成是流寇,搶到哪算哪,怎麼個均田法?免糧這是真的,李自成走到哪搶到哪,真不收賦稅。其實要說這些個起義口號,還就陳勝、吳廣說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最真實。

姜文煥正兒八經跟竇榮交手之後,發現竇榮真是個高手,姜文煥想過很多辦法,除了玩命之外,這位年輕的東伯侯跟竇總兵真憑實力鬥了幾陣。所以那段時間朝廷接到的戰報是遊魂關晝夜不寧。再後來姜文煥決定保留實力,象徵性的騷擾一下竇榮,然後拜西周為老大。鄂順是緊跟姜文煥的步伐,姜文煥怎麼做,他也怎麼做。所以那段時間朝廷接到的戰報是竇榮屢勝東伯侯,鄧九公連勝南伯侯。也正因為如此,朝廷才騰出手來攻打西周。西周就這樣成功的吸引了火力。

所以最後十多年的戰爭歲月過去了,姜文煥還是有四十萬人馬。而西周如果沒有神仙下凡,早被滅了三十六回了。姜文煥這手其實就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只不過開了掛的西周戰無不勝,姜文煥第一時間決定堅決的站在西周的旗幟之下。

姜文煥攻打了十幾年的遊魂關,居然零傷亡,這就能反應姜文煥作戰出了多少力。然後選擇題又來了,天下諸侯已有兩大路到了孟津,西周大軍也殺到了澠池。姜文煥該怎麼辦?拼死攻下游魂關?容易落下觀望的口實。不打也不像話,說好一起孟津會師的。此時的姜文煥,多希望朝廷把竇榮也調走啊。不過姜文煥就是姜文煥,他給姜子牙寫信,說竇榮無敵,他實在是搞不定,急需支援。姜子牙給姜文煥派出了自己師侄當中很靠譜的金吒、木吒前去支援,解決了姜文煥的難題。

其實就在姜文煥動著心眼的時候,竇榮也面臨著選擇。他的選擇題有四個選項:A.繼續堅守。B.出關滅了姜文煥。C.投降姜文煥。D.撤回朝歌。

結果竇榮一個都沒選,他選擇了第五條道路。天下分崩,竇榮是看在眼裡的。以他的地理位置,投奔西岐是不可能的。陪殷商殉葬,又覺得不值當的。如果他滅了姜文煥,或者重創姜文煥,那他極有可能被調往西岐前線。歷代三山關總兵,沒有一個有好下場,這條路竇榮是不會選的。姜文煥的未來在哪裡還不知道,投奔姜文煥是下策。所以大廈將傾,竇榮決定養寇自重。

中國每個王朝的末期,都有這樣的大將存在。混戰的軍閥都是養寇自重的典範。遠的不說,就說從明末的左良玉到清末的袁世凱,都是在朝廷和反賊之間最大的獲利者。所以我們很難想象,竇榮和姜文煥打了十幾年的仗,但是戰爭的結果是竇榮洋洋得意自己關內之兵將甚多,一個打攻堅戰換來了零傷亡。這倆人平時得有多默契,彼此心照不宣。

這兩位與其說在遊魂關打仗,不如說是拉練。也正是因為如此,金吒、木吒混進遊魂關之後,竇榮還本著擴充實力的原則力排眾議留下這兩位道長。竇榮知道,自己缺的就是這類人才。而且姜子牙遠在孟津,又處於戰爭最前線,怎麼會自降身份跟自己玩反間計呢?只不過竇榮沒想到,決定用反間計的是金吒和木吒哥倆,根本不是姜子牙。

對於竇榮和姜文煥來說,這二人在遊魂關打了十幾年的交道,其實都是賭博。姜文煥賭的是竇榮不想下來,而竇榮賭的是姜文煥不想上來。在面對大莊家姜子牙的時候,姜文煥選擇了棄牌,而竇榮在賭金吒、木吒不是姜子牙門人的時候,輸光了全部。

金吒和木吒所謂的智取遊魂關,其實也就那麼回事。只要他願意,刺殺竇榮也沒人能攔得住。總之這二位在遊魂關演了這一齣戲,姜文煥終於可以通過遊魂關到孟津會師。滅紂只是時間的問題,對於像姜文煥這樣的諸侯來說,最關心的還是怎麼分蛋糕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