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精準扶貧時代畫卷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在這一重大時間節點上,各廣電機構圍繞宣傳主線,從電視劇到新聞報道,始終感知著時代脈搏。《一諾無悔》《綠水青山帶笑顏》《一個都不能少》等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電視劇用富有感染力的故事、人物、情節打動觀眾,在回望貧困之態、凸顯扶貧之難、激發脫貧之志上下功夫,生動詮釋精準扶貧戰略的重大意義;從中央到各地方,廣電媒體不斷深入一線,挖掘各地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的感人故事和時代精神。本期《廣電週刊》05、06版帶領讀者走近這些精品力作。

□本報記者 張雪嬌

描绘精准扶贫时代画卷

作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脫貧攻堅重點劇目,同時也是今年第一部與觀眾見面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近日在央視一套首播收官的《一個都不能少》,受到媒體和觀眾一致好評。

該劇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為主題,以全國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時期為時代背景,講述了西部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感人故事,揭示了精準扶貧路上扶愚、扶智以及提升廣大農民精神文明程度的現實意義,描繪了一幅廣大民眾砥礪前行的歷史畫卷。

新視角展現新農村

同屬於西部地區培黎縣、千人規模的丹霞村是全縣的首富村,而只有百十來人的焉支村,則是縣裡唯一等待“摘帽”的貧困村。相近的風土人情、巨大的貧富差距,《一個都不能少》的故事就在這個發展的不平衡中展開。

由白永成執導,曹銳編劇,黃品沅、趙君、陳瑾、薩日娜等聯袂主演的《一個都不能少》,講述了貧困村焉支村合併到本縣最富裕的丹霞村後,兩村村民逐步摒棄過往嫌隙,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

該劇是白永成繼精準扶貧劇《苦樂村官》後,執導的第二部決戰脫貧攻堅的作品。白永成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與前者相比,《一個都不能少》更貼近農民當前生活實際,更具厚重感、大情懷。

作為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歷史節點,2020年湧現出眾多以脫貧攻堅為主題的劇作。如何在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擺在主創團隊面前的一道難題。

為此,白永成和創作團隊多次前往雲南、貴州、四川、陝西、甘肅等省市貧困地區進行考察,最終將該劇切入點放在了地質差異、易地搬遷、兩村合併等事件上。在業界看來,切入點新穎獨特正是該劇成功的原因之一。

《一個都不能少》從一名普通村支部書記的視角切入,圍繞易地搬遷的故事展開,全方位展現西部農村面貌和農民精神風貌發生的巨大變化,深刻反映新時代西部地區脫貧攻堅的成功實踐。

很多觀眾表示,與傳統的扶貧劇不一樣,《一個都不能少》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舊時印象,而是智能生活進入千家萬戶、田間地頭的全新時代。

白永成和他的團隊希望把採風過程中看到的祖國發展變化,用鏡頭表達出來。“讓世界看到一個真實的、全新的中國新農村,一個已經實現了智能化,村民們紛紛邁向小康社會的中國新農村。”白永成說。

著重引導思想轉型

“《一個都不能少》是農民自己講述的脫貧故事,希望它成為扶貧幹部幫助貧困戶解決‘疑難雜症’的一部教科書。”白永成這樣形容這部劇創作的初衷和價值。

與其他扶貧劇中較多關注如何脫貧不同,《一個都不能少》立足於脫貧攻堅戰果的集中展示,深入探討在我國2020扶貧攻堅年之後,新農村的經濟如何做到可持續性發展,進一步從根源上杜絕返貧現象的發生。

脫貧不是終點,關鍵是幫助農民脫貧後如何不返貧。白永成表示,當前部分地區農民仍然存在“等、靠、要”的陳舊思想,這部劇就是希望給他們念念“致富經”,通過劇情故事,用一些具體方法和扶貧經驗,寓教於樂、潛移默化地教他們如何致富。

劇中多次強調,脫貧工作不僅體現在經濟方面,更體現在產業轉型、思想轉型上,劇集重點大多放在提出問題上。面對當下全國農村都在做鄉村旅遊開發,但都是千篇一律的農家樂,同質化比較嚴重的現象,如何解決“空心村”,讓農村真正熱鬧起來,是《一個都不能少》探究的重點。該劇拋磚引玉,提出用發展文化、體育、演藝等項目,吸引外出務工的青年人回鄉創業致富,也給那些願意去鄉下“呼吸”新鮮空氣的城裡人就業提供更多的崗位。“精準脫貧還是要讓農村以農為本,大力發展那些可持續發展的有質量的農村文化旅遊項目,徹底解決農村老齡化、缺乏勞動力、缺少親情關愛的狀況。”白永成說。

致敬扶貧大軍

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

劇中富裕的丹霞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脫貧攻堅已取得的成果,而焉支村則是如今攻堅克難時必須要啃的硬骨頭。編劇把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的老大難具象化為姜大嗓、三不沾、賈吉祥等貧困戶形象。劇中,村幹部為幫助他們脫貧,費盡了心思,最終幫他們把“等、靠、要”的“救濟經”念成自發自覺加油乾的“致富經”。而該劇主人公趙百川,作為新舊丹霞村的村支書,做事果決,信念堅定。他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引路人,也是劇中帶領兩個村的老百姓脫貧致富的領頭羊。

《一個都不能少》以大筆墨交代了基層幹部的一些日常工作。比如,在兩村商議合併時,夏寶生與趙百川面對兩邊同樣激烈反對的村民,各自使出渾身解數;面對每戶不同人口,村幹部們按照不同人數分配大小房,然而姜大嗓因妻子懷孕認為自家該算成三口,強硬霸佔一間大房子;村裡有老人覺得自家兒子還沒結婚,應該把未來的媳婦也算在內等。

現實生活中,每一年都會有好幾百位扶貧幹部犧牲在工作崗位上,他們都是千千萬萬扶貧幹部的縮影。“脫貧攻堅取得節節勝利,離不開數百萬扶貧幹部的心血和汗水。”白永成表示,希望通過鏡頭把一樁樁、一件件發生在農村基層和扶貧一線的真實故事展現在觀眾面前,向最可愛、最可敬的扶貧大軍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