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裡未盡的真相:扼緊成年人咽喉的,不是生活,而是鹹魚

近日,《奇葩說》第13期的辯題"伴侶一心當鹹魚,我該鞭策還是接受TA?"引發廣泛熱議。靠著出色的演技,外加自己的婚姻作為賣點,傅首爾驚險贏得了比賽。

《奇葩說》裡未盡的真相:扼緊成年人咽喉的,不是生活,而是鹹魚

這道辯題乍一看很正常,沒什麼;細看一下正反兩方的陣容,有意思的地方就來了:全場除李誕之外看起來最像鹹魚的程璐,竟然要支持鞭策鹹魚;堅持不懈鞭策鹹魚老公十幾年的"悍婦"傅首爾,突然要轉身維護起鹹魚的權利,主張給鹹魚更多的自由。

不知道這兩位抽到辯題的時候內心是個什麼感想。

由於這兩位腦門上的標籤實在是深入人心,以至於一看見這個陣容,就感覺這場辯論缺乏基本的說服力。如果再加上除了賣臉就沒啥觀點的外國人星悅,以及隨時隨地都在尬唱的許天奇,全場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在辯論的,只有實力派新奇葩陳凌嶽。

《奇葩說》裡未盡的真相:扼緊成年人咽喉的,不是生活,而是鹹魚


《奇葩說》裡未盡的真相:扼緊成年人咽喉的,不是生活,而是鹹魚

傅首爾為什麼會贏?

儘管陳凌嶽的觀點更加犀利,邏輯更加嚴謹,講述的事實也痛擊人心,傅首爾卻仍然靠著段子+煽情的老套路贏得了比賽。

不用替陳凌嶽叫屈,畢竟《奇葩說》原本也不是什麼正經的辯論節目。

傅首爾能夠打贏陳凌嶽,是因為她精準地抓住了多數女觀眾的情感軟肋:缺乏安全感。

傅首爾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目的只為把女觀眾拉進一個能夠激發普遍共鳴的情感陷阱:你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個普通女孩,優秀的男人是看不上你的,只有鹹魚老公能給你安全感。如果你鞭策成功了,他會甩了你;如果鞭策不成功,他會厭煩你。

《奇葩說》裡未盡的真相:扼緊成年人咽喉的,不是生活,而是鹹魚

其實傅首爾的觀點很好反駁,但陳凌嶽顯然不太瞭解女性。傅首爾作為一個極其精明的中年女人,孜孜不倦鞭策鹹魚老公十幾年,不論這個鞭策到底對不對吧,這個行為本身就說明:鞭策鹹魚是人類的本性,至少是女人的本性。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堅持本性十幾年的人突然告訴你她頓悟了,你信嗎?

其次,今天的傅首爾有閒心、有情懷去關心他的鹹魚老公有沒有鹹得開心,主要還是因為她本人具備了足夠了底氣。當女人有了足夠的錢,自然就沒有壓力去計較男人能不能掙錢。但女強人畢竟是社會的少數,絕大多數女性還不能僅依靠自己的力量就生活得衣食無憂,當基本生活都受到威脅,誰還能有多餘的精力為一條鹹魚去考慮?

《奇葩說》裡未盡的真相:扼緊成年人咽喉的,不是生活,而是鹹魚

如果觀眾還有記憶的話,應該能想起傅首爾在比賽中有多少回都是在吐槽自己的老公。儘管是以開玩笑的方式,但吃瓜群眾仍然能聽出傅首爾話裡話外的怨念。這次為了贏得比賽,傅首爾不得不拿出看家演技,違心地為觀眾描繪了一個被極度美化的、超越物質層面的理想婚姻狀態,鼓勵女性脫離現實環境和個人需求地去"愛我所選"。然而現實世界裡的愛情和婚姻,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奇葩說》裡未盡的真相:扼緊成年人咽喉的,不是生活,而是鹹魚

生活的重壓下,無人有資格做一條躺平的鹹魚

真實世界就像陳凌嶽所描述的,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奇葩說》裡未盡的真相:扼緊成年人咽喉的,不是生活,而是鹹魚

小兩口在大城市打拼,辛苦攢好幾年的工資才頂多能付個首付,突然有個人要宣佈做鹹魚,孩子怎麼辦?老人怎麼辦?更關鍵的問題是:沒有付完的房貸要怎麼還?

先來看看前一陣子火遍全網的一張時間表:

1:00——賣水果的婆婆準備收攤了1:30——外賣小哥還在給加班的白領送去夜宵

2:00——飯局上應酬的中年人才剛到家

3:00——值班的護士正在全力配合搶救剛送來的病人

3:30——貨車司機已經整裝待發

4:30——賣早餐的婆婆吃力地穿過逼仄的弄堂

5:00——喚醒城市的環衛工走上蕭瑟的街頭

6:00——媽媽們給遲遲不肯起床的孩子做早餐

7:00——在郊區租房的年輕上班族去趕1h的公交地鐵

這張簡簡單單的時間表,概括了人生萬象,道盡了各行各業各階層的苦難和心酸。經濟下行、內需乏力,連王思聰都會創業失敗,羅永浩也要賣藝還債,在當前這個生存壓力空前巨大的社會,不只是社會的底層人口才活得痛苦和焦慮。

《奇葩說》裡未盡的真相:扼緊成年人咽喉的,不是生活,而是鹹魚

前陣子,我的一個白領朋友把她在北京的出租屋給退了,準備搬到北京郊外的男友家裡。儘管這個舉動使她每天上下班花在路途的時間增加到接近5個小時,她仍然別無選擇:原來的房租一個月將近7000塊錢,她失業好幾個月,已經付不起這麼高昂的房租了。

在一般人眼裡,這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女性:名校MBA畢業,外形條件不錯,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如果放在幾年前,以她的條件跳槽到某個高薪職位很容易,但今年彷彿突然就不行了。按照她的話來說,註冊了幾乎所有的求職網站,發現上面的中高端職位比以前少了好幾倍,僧多粥少的結果就是競爭激烈到白熱化,而她作為一個37歲的女性求職者,已經沒有任何優勢了。

《奇葩說》裡未盡的真相:扼緊成年人咽喉的,不是生活,而是鹹魚

別問為什麼會沒有優勢,如果不是特別優秀到極其突出的地步,我國女性在企業管理職位的應聘中就是那麼備受歧視。高不成低不就的態勢令她備受煎熬,加上她離異帶孩,生活壓力巨大,因此而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一個有學歷有能力的白領女性尚且找不到工作,一線打工族的生活,更是可想而知的艱難。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誰有資格做一條等待餵養的鹹魚?一個人做了鹹魚,另一個人就得承受兩個人的重量,鹹魚們需要的不是伴侶,而是聖母。

《奇葩說》裡未盡的真相:扼緊成年人咽喉的,不是生活,而是鹹魚

《奇葩說》裡未盡的真相:扼緊成年人咽喉的,不是生活,而是鹹魚

擊垮成年人的,不是生活,而是鹹魚

陳凌嶽揭露了鹹魚的自私,闡明瞭鹹魚的不合理性,但為什麼還是輸了?

其實,陳凌嶽輸給的不是傅首爾,而是觀眾的偷懶心理:重壓之下,人人都有做鹹魚的願望,期望在某個承受不住的時刻,能夠有機會放縱片刻、躺平任嘲。就連偷偷在半夜寫稿的李誕,也在各個場合表露出對鹹魚生活的嚮往,甚至公開宣佈"做鹹魚是人生的夢想"。這種相當鹹魚的心態,成為觀眾們理解鹹魚的基石。

《奇葩說》裡未盡的真相:扼緊成年人咽喉的,不是生活,而是鹹魚

然而,偶爾的偷懶,並不是徹底的放縱;偶爾想當鹹魚,不代表一心想當鹹魚。多少人在連續加班一個月之後內心默唸著"老子再也不想幹了",第二天擦乾眼淚準時走到辦公室?

聯繫到馬東對鹹魚的定義:能不做事就不做事,沒有追求和夢想的那個人。這個定義的打擊面太大了,夢想是個奢侈品,不是誰都能擁有。許多普通人沒有什麼追求和夢想,但一直過得十分地努力;他們用盡全力,也只能平淡地度過這乏善可陳的一生。

在某知名雜誌一篇名為《2019年,有太多人在街頭痛哭過》的文章中,記錄了兩個被生活擊潰的普通人:

10月24日,合肥一女子駕車停在路邊突然情緒失控,當交警走近詢問時,她表示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導航都不會用!我打電話給我老公電話又沒人接。"

"我今天好不容易正常點下班,我加了2個星期班了,我還想今天可以早點回家做晚飯,又在這被堵了……"

《奇葩說》裡未盡的真相:扼緊成年人咽喉的,不是生活,而是鹹魚

既真實又扎心,這種被瑣碎細節堆積起來的壓抑和崩潰,太多人能夠感同身受。

再往前推,今年4月,南京一名男子醉倒在新街口地鐵站,面對前來詢問的民警,他連連道歉:"對不起,給你們添麻煩了。"

他說自己是外地人,為了老婆來到南京,現在在做銷售,為了簽單陪客戶喝酒喝醉了。

直到他的妻子趕來接他,男子才抱住妻子大哭,邊哭邊對她說:"寶寶,我沒有用。"

《奇葩說》裡未盡的真相:扼緊成年人咽喉的,不是生活,而是鹹魚

他們不是"巨嬰",也不是"玻璃心",他們只是承受了太多負面情緒,暫時堅持不住了的普通人,也許他們在心裡洩氣過無數次,他們也想偶爾偷一偷懶,但你能說他們是鹹魚麼?

真正的鹹魚不會有這樣的情緒起伏,更不會有崩潰大哭的瞬間,因為在壓力和危險襲來以前,他們就迅速地躺進了睡袋裡,任外面狂風暴雨,他自安然入睡。而這些被生活打趴在地的普通人,第二天一早仍然會收拾好沮喪的情緒,以奮鬥的姿態迎接下一次的挑戰。

《奇葩說》裡未盡的真相:扼緊成年人咽喉的,不是生活,而是鹹魚

他們的確不是鹹魚,但試想如果他們的伴侶碰巧是一條鹹魚呢?迷路的女子路邊痛哭2小時後平復了心情,回家見丈夫不接電話是在和狐朋狗友連線打遊戲;醉酒男子被前來接人的老婆破口大罵,第二天醒來後發現老婆因網購而刷爆信用卡。這樣的場景,換誰不會心生絕望?原本已經重新燃起的對生活的信心,一瞬間將會被徹底擊碎。

打倒成年人的,是生活的暴擊;壓垮成年人的,是已成為鹹魚的伴侶。被生活打倒的成年人,隨時都可以重新出發;只有被鹹魚穿心的成年人,才能領略心如死灰的可怕。

抵制鹹魚,從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