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成本這麼高,為什麼還要做?


倉儲成本這麼高,為什麼還要做?

本文開篇,要先介紹下倉儲和倉儲物流概念。

倉儲是指通過倉庫對物資進行儲存、保管以及倉庫相關儲存活動的總稱。它隨著物資儲存的產生而產生,又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倉儲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物流活動的重要支柱。

倉儲物流(Warehousing Logistics),就是利用自建或租賃庫房、場地、儲存、保管、裝卸搬運、配送貨物。傳統的倉儲定義是從物資儲備的角度給出的。現代“倉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倉庫”、“倉庫管理”,而是在經濟全球化與供應鏈一體化背景下的倉儲,是現代物流系統中的倉儲。

人們觀念中的倉儲類似於倉庫的概念,但物流從業者都知道,倉儲作為供應鏈中的一個資源提供者的獨特角色,倉庫再也不僅是存儲貨物的庫房了。倉儲角色的變化,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倉庫向配送中心的轉化。

倉儲在供應鏈中扮演的角色:

1、倉儲是物流與供應鏈中的庫存控制中心。

2、倉儲是物流與供應鏈中的調度中心。

3、倉儲是物流與供應鏈中的增值服務中心。

4、倉儲還是現代物流設備與技術的主要應用中心。

其中,倉儲中的增值服務組裝、包裝、打碼、貼嘜等服務,也是物流或供應鏈公司重要的的營收來源之一。

對於快遞(電商小件)而言,建立智能化立體倉庫,存放數量更多,分揀效率更高,物流中轉速度提升更快,時效更短。當然,建倉對應的資金成本也是很高的,場地、人力、自動化設備、信息系統等費用也不可小覷。


倉儲成本這麼高,為什麼還要做呢?


以下是雕叔分析的幾點建倉的原因:

1、智能製造發展如火如荼。“互聯網+”、物聯網、大數 據等概念落地生根,在這種環境下,製造業越來越追求精益化生產,對於廠內物流實時、準確、高效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電子商務的火爆也使得商業企業都追求更加簡單、智能、柔性化的倉儲物流。因此,企業對能夠滿足這些要求的 倉儲物流解決方案的需求迫切。

2、從長遠利益來看,建倉的舉措利大於弊。第一,倉儲採用自動化立體倉庫,充分利用空間,和平庫相比可節省70%佔地面積;第二,作業採用先入先出法,發陳儲新的出入庫原則,可防止貨物自然老化、變質等現象;第三,節約人力成本,自動化技術能適應特殊場合,如冷鏈、化工物質等。

3、國家規劃和政策。2018年年底,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合推的《國家物流樞紐佈局和建設規劃》提出,到2020年佈局建設30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到2025年佈局建設150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推動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至12%左右;到2035年基本形成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應的國家物流樞紐網絡。


今年,國家發改委等24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針對企業“用地難”問題,提出利用工業企業舊廠房、倉庫和存量土地資源建設物流設施或提供物流服務給予支持政策;地方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地方政府利用有效載體和多種渠道整合盤活存量閒置土地資源,用於物流用途;政府負責土地平整並建設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企業負責建設經營性物流基礎設施等。

當然啦,縱使建倉是發展趨勢,但成本實在是很高,所以目前只有較大型的物流公司會建倉,如京東的“亞洲一號”、菜鳥保稅倉、亞馬遜海外倉等等。雕叔翻資料發現,日日順在去年9月份建立了行業內首個智慧無人倉,率先實現了從商品入庫到出庫全過程的無人化作業模式,並且形成了包括智能多級雲倉方案、幹線集配方案、區域可視化配送方案、領先1KM送裝方案、價值交互增值方案在內的智慧物流五大核心解決方案,從倉儲到配送到安裝,無斷點式為用戶提供了全流程的解決方案。


倉儲成本這麼高,為什麼還要做?

日日順智慧倉


雕叔作為一名C端消費者,購買京東自營商品,基本今天下單明天送達。為什麼?是京東的物流特別牛逼,用火箭送的嗎?不是,是因為這個商品離消費者根本就不遠。京東在主要消費城市次日達公里圈都設置了倉庫。將商品根據大數據放在這些倉庫中,根據消費者下單地址匹配出庫倉庫,力求最短時間將商品送至消費者手中。

提及這個,不得不反思:現下各家物流公司正在激烈搶佔電商大件市場,在為客戶提供物流服務的同時是否提供了全流程的解決方案?還是隻提供貨物包裝、運輸中轉、派送等服務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