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Da英語”被曝涉嫌違規售賣大課時包,且App未在教育部備案

記者丨趙雨欣 應鑫 綜合北京商報


3月31日,北京商報發佈了一篇題為《DaDa英語兩宗罪:售賣大課時包,App未備案》的報道,稱DaDa英語涉嫌違規售賣超過60個課時的大課時包,且其APP“DaDa英語”並不在教育部公佈的教育App備案名單內。

一週過去,報道的情況是否有所改變呢?紅星新聞記者諮詢DaDa英語在線客服,被告知“(平臺的課程)短期是半年,長期(課程)一般是1-2年的,具體還是要根據小朋友的實際情況來調整的。”

隨後,課程顧問來電告知:違規的大課時包已經取消,目前售賣中的課時包主要包括30個課時的半年包和60個課時的1年包。


DaDa英語涉嫌違規售賣大課時包

最長課時包達265課時


據北京商報3月30日報道,DaDa英語涉嫌違規售賣大課時,且其App未備案。據家長反映,在線少兒英語一對一品牌DaDa英語在售賣大課時包,課時包時長高達114課時。也就是說,這個課程包的時長超過了此前教育部對教培機構預付費規定的“不得收取超過60個課時的費用”。


“DaDa英語”被曝涉嫌違規售賣大課時包,且App未在教育部備案


報道稱,DaDa英語課程體系分香港朗文IC課程和美國Wonders課程,兩種課程分別設有強化班、高定班和尊享班三種,對應60課時、114課時和265課時。以Wonders課程體系為例,最短的60課時包另有贈課12課時,共計72課時,優惠後10492元。最長的265課時,包含贈課後為277課時,價值36216元。

這意味著,DaDa英語涉嫌違規售賣大課時包,最長課時包達265課時,超出教育部對培訓機構預付費規定。對此,“DaDa英語”北京地區負責人高強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稱,大課時包沒有在售賣,目前在售的是60課時包。而有離職課程顧問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政策上早有聽說不讓賣大課時包,但我們一直在賣,說日後會取消,不知真假。”


“DaDa英語”超大課時包已停止售賣

一次性最多購買60課時


據紅星新聞了解到,成都家長劉女士(化名)在2019年6月也報名了DaDa英語的wonders課程,半年課時包一次性繳費11000多元,包含79個課時,於同年9月開課。


而早在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門發佈的《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中,就經營規範方面就明確要求: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收取的預付資金總規模應當與服務能力相匹配,嚴禁超出服務能力收取預付資金,預付資金只能用於教育培訓業務,不得用於其他投資,保障資金安全。按課時收費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60課時的費用;按培訓週期收費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4月7日,紅星新聞記者通過DaDa英語官網諮詢客服,客服工作人員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DaDa英語的課程有短期和長期課程,具體還是要看孩子的實際情況。談及短期課程和長期課程的區別,客服工作人員解釋:“短期課程是半年,長期課程一般是1-2年的。”由於具體課程信息需要課程顧問介紹,記者留下電話後,一名自稱DaDa英語課程顧問的張姓男老師介紹,“現在DaDa英語有30個課時的半年課時包和60個課時的1年課時包,由於教材的版權費用不同,報名wonders和朗文兩種課程的課時包價格也有不同。”


“DaDa英語”被曝涉嫌違規售賣大課時包,且App未在教育部備案


當記者問及客服人員告知的1-2年長期課時包時,課程顧問張老師告訴記者,“大課時包上個月還在賣,但是由於政策不允許一次性購買超過60個課時,所以現在只有半年課時包和1年課時包可選,這個客服老師可能還不清楚最新的課時套餐。”同時,該課程顧問向記者解釋,“半年課時包和一年課時包並非課時的實際時間,而指的是購買課程的有效期為一年或者半年。”


“DaDa英語”被曝涉嫌違規售賣大課時包,且App未在教育部備案


教育部3次更新教育APP備案名單

DaDa英語App均不在列


2019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備案管理辦法》,要求各單位要在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對現有教育移動應用的備案工作,2020年2月1日起,公共服務體系將向社會公眾提供備案信息查詢,接受社會監督。

從2019年12月到2020年1月,教育部新聞辦公室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分三批累計公佈了1928個已完成備案的教育App名單,其中包括:好未來、作業幫、新東方等知名教育APP。但在教育部公佈的三批已備案教育APP名單中均未找到“DaDa英語”APP。


未在教育部備案的APP是否還能正常下載使用?4月7日,紅星新聞記者登陸各大應用商店,發現“DaDa英語”依然能夠正常下載使用,其中在小米應用商店,平臺顯示,其下載量高達239.1萬。對此,DaDa英語有關負責人高強曾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教育App的審核目前正處於辦理中,公司只是缺了幾個小的細節性問題沒有上報,加之疫情影響而延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