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旅遊消費的變與不變

春節之後我們國家經歷了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與衝擊。疫情發展到今天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開始從高位運行期,轉向了低位運行期。

新冠疫情給我國的生產與生活帶來了廣泛的影響,尤其是對以旅遊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的影響和衝擊更加明顯,具體可以將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用“三個變”與“三個不變”來概括。


後疫情時代,旅遊消費的變與不變


旅遊消費的三個“變”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來分析,旅遊消費要關注三個變化。

消費觀的變化

這次的新冠疫情帶來的傷害是對生命的傷害,在我們經歷了新冠疫情之後,更加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尤其是對旅遊消費者來講,他們在消費觀念上都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尤其感受到健康和自由價更高。所以我們在未來促進旅遊消費的時候,要關注旅遊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變化。

消費體驗的變化

經過新冠疫情的衝擊之後,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潛在的消費者,會在消費體驗方面不再像之前那樣片面追求走馬觀花粗放式的大眾旅遊,而更看重靜心與放飛。因為自春節之後國家為了戰勝疫情,對以武漢為中心的湖北,包括全國的各大城市,甚至鄉村,都實行了普遍的封閉城鄉阻斷病毒傳播的一系列政策。廣大城鄉居民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宅在家裡的時間比較長,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他們的消費觀和消費體驗,隨之帶來他們更看重的是對健康的關注,需要的是一種靜心和康養,和讓心靈和身體放飛的一種融入大自然的感覺。

消費頻次的變化

疫情在給城鄉居民帶來消費觀念和消費體驗變化的同時,消費頻次會相應發生變化,尤其自駕遊、研學遊和家庭遊會發生明顯增長。同時圍繞著城市周邊遊,包括鄉村遊,一種定製化休閒遊的頻次也會提高,甚至會成為一種高頻的消費趨勢。因為大家都需要擺脫宅在家裡的這種困惑,更好的去接觸自然,享受放飛心情。

旅遊消費的三個“不變”

旅遊供給和旅遊需求不匹配的態勢不變

在新冠疫情之前,實際上旅遊增長也在面臨著一些困惑,尤其是在旅遊消費領域的供給和需求,無論從數量,還是結構方面均出現了不匹配。旅遊產品所涉及的業態、類型等方面,都遠遠滿足不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對旅遊的追求。所以在新冠疫情之後,這種供給和需求不匹配的態勢仍然還會延續,也是需要我們去發力突破和關注的。

科技助推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不變

科技助推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態勢沒有改變,甚至在經歷了新冠疫情之後還在增強。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導致我國所有的旅遊企業關門歇業,消費者不得不宅在家中,運用包括中國聯通、移動的4G、5G網絡,利用VR和虛擬、智慧旅遊等科技方式,在家虛擬旅遊。在這個過程中間會發現,經歷這次重大疫情之後,未來旅遊高質量發展中一系列現代科技的助推作用會逐步加大、越來越強。這啟示我們在未來旅遊業整體消費過程中,要廣泛藉助現代科技多元化的手段來助推文旅產業高質量的發展。

旅遊消費迭代升級的趨勢不變

我國旅遊業近10年中呈現出非常快的發展速度,旅遊已經成為國人大眾消費的剛需。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出人們存在著一種旅遊消費升級的趨勢,同時也存在著旅遊消費分級的現象。這次疫情給我國文旅業應對和振興發展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經過此次新冠疫情,旅遊消費迭代升級的總趨勢沒有改變的,甚至還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持續的加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