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當時能夠取明而代之,是多種原因交織的作用

引言:

中國封建史上有兩個時期漢族人失去過統治者地位成為了少數民族的附庸,一個時期是蒙古人建成的元代,一個時期是滿族人建成的清朝。今天所要探究的焦點,就是當時為什麼滿族人可以憑藉二十萬左右的大軍就擊垮明朝那麼龐大的一支軍隊,讓漢族人所建立的統治政權幾乎是頃刻間就瓦解。

這其中的原因絕對不是單一的,我們如果置身到當時那樣一種歷史環境下可以發現,漢族中央統治政權的瓦解是多種原因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結果。無論是內部的政治與經濟還是外在影響,都在其中發揮著作用。

滿清當時能夠取明而代之,是多種原因交織的作用

滿清軍隊

明朝的政治,已經黑暗到了一定的程度

政治強大的時候國家實力自然不會弱,明朝當時的失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政治已經進入到了極端的腐朽狀態。無論是歷史資料還是我們經常見到的明朝中後期影視作品,大都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明朝的中央政府已經承擔不了治理國家的責任。官員們貪汙腐朽,朝中外戚宦官深度干預政治。

當時的政治生態已經遠離健康,政治秩序隨時都會崩塌。從中央層面來看,一個又一個宦官接續參與政治,他們憑藉著皇帝給予他們的信任橫行政壇無所不為,這期間還夾雜著得勢的外戚。從地方層面來看,大部分官員為了保全自己紛紛站隊尋求政治庇護,結黨營私非常嚴重。全國從上到下的官員,能夠稱得上清官的很少,能夠真正為國家為百姓做事的也很少。

這樣的一種政治生態怎麼可能會讓國家強大?

雖然表面上明朝還是亞洲國家的中心,但實際上明朝中央早就失去了強有力的統治能力。各個地方政府長官可以憑藉著手中的權力,在交足了中央部分權勢人員所要的餉銀之外獨立治理自己的轄區。處在皇位上的皇帝,失去了有效治理國家的權力,他的號令已經被大部分官員所忽視。

滿清當時能夠取明而代之,是多種原因交織的作用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

明朝經濟的下滑,導致民眾生活異常艱辛

當中央失去了對地方的絕對控制權之後,中央的政令在地方上得不到有效的執行,全國的經濟發展受到了極大得阻礙。即使這個時候在位的皇帝比如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想要推行一些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措施,也難以得到有效的回應。全國的經濟秩序隨著政治秩序的混亂也進入到了混亂的狀態。

除此之外,那些地方上的官員為了個人的利益加緊盤剝地方上的百姓,他們運用手中的權力從民眾的手中掠奪走大量的錢財,並且幫助少部分得勢的商人一起壟斷地方上的許多產業。財富向少部分人集中,大部分人淪為了貧農,民眾的生活異常艱辛。

外部倭寇的橫行,一直讓明朝的軍隊負重而行

除了政治經濟領域出現了混亂之外,當時明朝的外部還存在了一個雖然不怎麼強大但是卻一直侵擾不斷的敵人,那就是倭寇。明朝中後期為了杜絕倭寇的橫行東南沿海全部關閉,以海禁這樣一種人為阻隔的方式來阻止倭寇對於明朝沿海地區的侵擾,但也沒有能夠真正阻止住倭寇的行徑。

滿清當時能夠取明而代之,是多種原因交織的作用

明朝倭寇

倭寇雖然沒有能力進行大規模作戰,但是他們經常會利用小股作戰的優勢不斷突襲明朝沿海。由於海岸線較長,為了防止這些倭寇偷襲成功,明朝中央需要派重兵在沿海領域佈防。這就導致明朝內部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兵力空虛的情況,而且能夠被派到沿海的部隊,一般還都是明朝部隊中比較能戰的隊伍,駐守地方的軍隊的戰鬥力十分堪憂。

這也就是為什麼到了後來,滿清的軍隊能夠以那麼順利的姿態一路攻進明朝的都城。很多人都喜歡把明朝當時迅速潰敗的原因歸結到吳三桂這位人士的投降上,但是即使吳三桂堅守防線也不能真正阻止住滿清大軍前進的步伐,最多隻能拖上一些時間而已。明朝的軍隊不僅存在內部腐爛的問題,而且戰線拉得太長了,他們並不能承擔起當時那麼繁重的抗敵任務。

生活在草原上的滿族,軍隊戰鬥力也非常強大

明朝軍隊的戰鬥力實在難以與滿族人的大軍相匹敵,即使明朝軍隊士兵從數量上要遠遠勝過滿族人軍隊的數量。

一直生活在草原上的滿族人,天生有著戰鬥的優勢。他們在那種艱難的生活方式中為了爭奪生存資料已經習慣了搏鬥,無論是與大自然還是與同伴,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生存下去。

滿清當時能夠取明而代之,是多種原因交織的作用

滿清人

與之相比明朝的軍隊,除了沿海防線一直在與倭寇在作鬥爭之外,很少有一直參與到實戰中的隊伍。他們常年在和平的環境中過著和平的生活,大部分士兵都失去了強有力的戰鬥能力。軍隊的指揮官們也就是明朝的那些將領們,早就為和平的環境所腐蝕,喪失了在戰場上真正指揮戰役的能力。

即使還有鄭成功這樣少部分的能人存在,但在強大的滿族軍隊面前也只能是杯水車薪、遠水救不了近火。明朝軍隊的戰鬥能力,在明朝晚期的時候已經弱到了一定程度,就連李自成帶領的那支民間拉拔起來的隊伍都能夠戰勝他們攻入明朝的都城。當然李自成先行發動的農民起義也消耗了一部分明朝軍隊,這也是後來明朝軍隊那麼不堪一擊的一小部分原因。

滿清當時能夠取明而代之,是多種原因交織的作用

李自成

結束語:

單純從軍隊數量上甚至是人口數量上,估計當時大部分的明朝漢人都沒有想到他們會被滿族人打敗。但現實情況擺在那裡,明朝的失敗擺在那裡,明朝時期的漢人不得不認清這個現實。雖然說後來他們也曾經試圖做出過反抗,發生了揚州保衛戰等等彰顯了漢人氣節的戰役,但最終都沒能阻止住滿族大軍的腳步。

現在再來反思明朝的失敗,有一種歷史發展的必然在裡面。政治黑暗帶來的官員隊伍的潰爛,導致明朝國力逐年下滑。經濟上,海禁政策阻止了對外的經貿往來讓內部經濟失去了流通的活力,並且還存在少數人統治了商業的發展盤剝了大量民眾的生產資料的情況,導致經濟秩序陷入了混亂。軍隊更是早就在內外部共同作用下失去了戰鬥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