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势坤”到底能否抵御得了“刮地皮”?

今日汉字讲解

汉字:地

六书:会义(传统认为是形声字)

意思:本义指大地。其它衍生意思不在此介绍。

演变:

“地势坤”到底能否抵御得了“刮地皮”?

在现有的甲骨文中,没有发现“地”字,到了小篆时期才出现。“地”字是由“土”和“也”组成,这两个偏旁部首却都有甲骨文字形,但后世的解释却有所不同,我们来一起看看:

我们先看“”:

“地势坤”到底能否抵御得了“刮地皮”?

甲骨文有两种写法,从字形上看是“指事字”,一横代表大地那个椭圆形的图画,就是指地上的泥土,还有写法在椭圆形四周加上几个点,表示飞溅的泥土。

金文将甲骨文椭圆形的图画简化成一竖,籀文在金文一竖上一点,都是在椭圆形的图画基础上演变的。

篆文将籀文的一点变成一横,变成两横一竖,但上下两横长短基本一致,在隶书时,将下横拉长,楷书延续隶书写法。

“地势坤”到底能否抵御得了“刮地皮”?

“土”与“士”两个字非常容易与混淆。土是自然界的物质,而士是指人类的一种身份。

“士”字也没有发现甲骨文,金文写法象手拿大斧的人,是“象形字”。上边一横是两手的形象,一竖加三角形是大斧的形象。

《说文解字》: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凡士之属皆从士。(士是指善于办事的人。天地之数,从一开始,到十结束。字形采用“从十到一”是会义字。孔子说:“能推十合一从众多事物中推演归纳一个根本道理的人,就是高明的士。”所有与士相关的字,都采用“士”作偏旁)。依然是用后世的观点解释字源,有本末倒置之嫌。

”是上古掌刑狱之官,与金文手持大斧字形相应,所以应该是象形字,不是会义字。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

从小篆开始“士”下部的三角转变为横,为了与“土”区分开,上横长,底横短。

地”的右半部是“也”字。对“也”的来历解释,目前有两种说法:

《说文解字》的说法:“也,女阴也。象形”(翻译:也字是象形字,就是女性生殖器的形状),因为女人生育有男有女,有无限和可能的意思,故表示“也”。这种说法似乎是见金文/篆文字形有女阴之象,反推字义和六书。但因为出自《说文解字》,现在大部分媒体都采用这种说法。

另一种说法,是“也”与“它、虫”相同,都是由引申演化而来。

“地势坤”到底能否抵御得了“刮地皮”?

古人看见蛇后创造了三个字:“虫”、“它”、“也”。“”是象形字。甲骨文与金文字形一致,方向相反。

商朝以前甲骨文/金文字体存在正反通用现象,就是文字可以有方向相反两种写法。

“地势坤”到底能否抵御得了“刮地皮”?

我们上学时,小学历史课本有个“司母戊鼎”,现在国家博物馆再出版图录和专题展览中都已经把它更名为“后母戊鼎”了,意思是“商王的母亲戊之鼎”。“司“是“”的反方向写法。

”字,到了小篆时,从表“蛇”之意延伸为小虫,小虫往往聚集而生,所以写成三个字形。隶书时化繁就简,只保留一个字形,并规范笔画,成为今天的“虫”字。今天蛇依然有“长虫”的叫法;

它”、“也”在小篆之前字形都是通用的,意思也相通。看金文和籀文字形,就是眼睛蛇的背影外形,所以是象形字。

《说文解字》对于“它”的解释与上述相同。发展到隶书阶段,“它”单指蛇的本义消失,延伸为代词。

在近代“它”用作专指事物的代词,而动物代词使用的是“牠(tā)”。在简化汉字时,取消了“牠”字,统一用“它”表示人类以外的事物代词。

小篆规划字体时,“它”、“也”两字开始有所差别。“它”字突出了蛇头,并在隶书时化为“宝字盖”,下部化为“匕”。

“也”字突出了身体,将象征蛇头的圆弧下降到中间。在向隶书过渡时,将圆弧拉直,后来在右侧增加折笔竖,成为今天的字形。

持“”字是蛇的观点认为:蛇在地上挖洞穴,可以向左挖,也可以向右挖,因而其字义引申是同样地并列,在“也可”“也好”“也许”等词语中“也”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游蛇捕猎,猎物从哪里走过,蛇也从哪里走过。蛇与猎物同步而行。“也”由“游蛇”得名,自然就能表示:一样的,一致的等意思。

“地势坤”到底能否抵御得了“刮地皮”?

各种解释根源难寻,我们就当两者都正确吧。因为在中国文化中“蛇、女人、大地”是能找到关联性的(传说女娲蛇身人面,抟土造人;大地和女人在《易经》中都用“坤”表示)。

《说文解字》中:,从土,也声。是说“地”是形声字,但“也”与“地”在发音中似乎很难找出相同点,也许古音相同,现在很难求证。但是从“也”的几种来源解释来看,“地”应该是会义字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理想主义,现实更多的“君子”都沦为“刮地皮”者

《周易 坤卦》象辞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是对应《周易 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两句翻译为:天道是动态的,所以说“天行”。“健”指的是生生不止,周行而不殆的特性。君子处世要效法天道的德性,刚毅果敢,自强不息,无需外力而自我前行;

“地势坤”到底能否抵御得了“刮地皮”?

大地是静止的(古人观点),所以说“地势(对应天行)”。“坤”指的是坤顺于乾。君子应效法大地的德性,厚积薄发,宽厚待人,勇于承担,生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大地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包容、承载、孕育”等优良品性。这也是“地势坤”的另一种诠释。

所谓同样米养百样人,道德完美,不过是理想国,所以从古至今,圣人少之又少,更多的人一朝身居要职,面对名利权情的诱惑,将圣人教化、律法惩治都抛在脑后,成为“刮地皮”者。

刮地皮”典故出自《新唐书 程日华传》:唐德宗李适(kuò)年间,沧州刺史李固烈贪腐成性,离任时席卷全部府库金银。军中士兵怒说:“战马瘦如柴,士兵皆饿死,刺史不舍一丝一毫救济,如今离去,依旧刮地三尺,让我们怎么活?”于是群起杀了李固烈一家。“刮地皮”的典故由此而来,后来人们用它专指贪官污吏搜刮民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