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父女兵”

从突泉县突泉镇永胜村到小城村,两地相距近13公里。这两个地方,因为父女两代人的驻村工作,成为他们各自心中的牵挂。这父女二人,一位是永胜村驻村第一书记马振平,一位是其女小城村驻村第一书记马晓晶。

扶贫路上“父女兵”

马振平与女儿马晓晶一起做表格

最美人间四月天,各地脱贫攻坚“春风行动”正如火如荼开展。4月初始,这组脱贫攻坚战线上的父女两人,走进彼此所驻村,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谈到自己的驻村工作,马振平总是这样说道。产业结构调整、基础信息排查、各项工作和政策落实等,都是驻村工作的重要事项,这其中,帮助村民自力更生尤为重要。

扶贫路上“父女兵”

马振平带着女儿入户 传授工作经验

村民任中海是永胜村幸福院居民,曾经的他靠着低保和分红过日子,每天懒懒散散四处闲逛、是村民和村“两委”眼中扶不起的懒汉。但这样的“问题户”却在马振平的手里勤快起来了,现在的任中海每天开着电动小三轮走街串巷收废品,自给自足的同时还经常下馆子改善伙食。

扶贫路上“父女兵”

任中海展示他收敛到的废品

“之前我思想确实有点问题,总想着靠国家的补贴就够吃饭了。”提起从前,任中海挠着头不好意思的说:“有一天马书记叫我去村部,给我找出一堆废纸说让我拿去县里废品收购部,我拿去后一下子卖了二十块钱,见着钱了,我这干劲就有了,从那之后,每天一有空我就走街串巷收废品,既锻炼身体了,一天还能收入三十多块钱,很感谢马书记没放弃我啊!”

扶贫路上“父女兵”

马振平到村民家入户 劝说他们搞养殖

“我爸的农村工作经验很足,已经近30年了,做思想工作和人际交流方面比我强,但我在创新工作思路方面比他想法多,所以我们在工作上能很好地互补。”马晓晶说道。

2019年7月,小城村全村的果蔬大棚喜获丰收,为了帮村民拓宽销路,马晓晶创新工作思路,萌生了通过搭建微信平台帮着村民卖菜的想法。针对女儿的想法,马振平开始并没有表示支持,甚至觉得不可能实现,但随着售卖果蔬的微信群里购买人数越来越多,新生村的种植户们也找上了马晓晶,希望她帮忙销售,就这样线上售卖蔬菜的工作进展的越来越顺利,马振平对女儿的工作思路也有了新的认识。

扶贫路上“父女兵”

马晓晶带着父亲学习线上售卖

“年轻人有创新,我们也有实干经验。”马振平既肯定了女儿马晓晶在驻村工作中的成绩,也说出了自己在脱贫攻坚路上的优势,“以后将加强学习,多沟通交流,取长补短,更好地做好工作”。

道路边,四月的杨柳树开始发芽,脱贫攻坚路上一个个坚实的脚步落地有声,双方所驻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也取得扎实成绩。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完善,增收致富产业加快培育,村级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逐渐提升,贫困户增收致富能力稳步提高。

而今,父女驻村工作还在继续。在决战脱贫攻坚的路上,他们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地奉献自己的力量,演绎着“父女兵”的动人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