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少读鲁智深,最初的印象是多个闪闪发光的名场面,略举几例:

1、钵盂大的拳头砸在镇关西脸上,直似开了个染铺。

2、倒拔垂杨柳

3、野猪林仗义救林冲。

4、大闹五台山,把狗腿塞在其他和尚嘴里。

鲁智深的作派,看得让人畅快无比,真是粗豪仗义、快意恩仇。

鲁智深: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及年长懂事,对《水浒》着力塑造的鲁智深,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解脱缘缠井、坐化六和寺……鲁智深这一生,真性情,真豪杰,洒脱自在,最后于缘缠井峰回路转,在六和寺戛然而止。

其实,从出场开始,鲁智深就时有不经意闪现的禅意,这是为后半段迷惘半生、回归真我的人生际遇做伏笔。

鲁智深的佛缘,始于他的师父智真。智真是一位得道高僧,看出鲁智深是根基非凡的天人。所以,在为他取法号时,选用了与自己同辈的“智”字,再添一个“深”字,寓意他慧根深藏不露。

然后,在鲁智深将要前往大相国寺时,智真点化了他,佛偈云: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这四句话,便是鲁智深的前程。这一去,鲁智深在东京结识林冲,为救他再次走入江湖;在二龙山落草,成为一方头领;投奔水泊梁山,止于宋江麾下。

鲁智深粗中有细,反对招安却不像李逵那般莽撞,讲话句句入情入理,这是他智慧的闪光。

鲁智深: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一百二十回本《水浒》,征辽战役的结果,宋江大败辽军。本来破辽势在必行,却因辽人贿赂汉朝奸臣,蒙骗少年天子息兵言和。一百零八好汉的心血付诸东流,宋江叹息“功勋至此,又成虚度”,鲁智深则从内心反对招安这一表象开始,思考更深刻的生命真谛。

所以,在大军班师回京时,他向宋江告假,于是他同宋江一起拜谒智真。睽违数载,智真见到鲁智深说的第一句是:“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

杀人放火本是残忍血腥事,为何到智真口中成了不易?这是说,鲁智深俗缘未尽,这一世落入凡间来还杀生之债。

智真再次给了鲁智深,也给了宋江一首新的偈语。宋江看罢便急切地请智真解读,而鲁智深则虔诚地拜受。反复读了几遍才贴身收藏。

从这一点看,对于前途,鲁智深应该比宋江看得更为通达,路就在前方,早已铺好,知与不知,都需亲自走一遭。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第二支佛偈不似第一支那么气势壮阔,颇有些繁盛过后趋于静寂的意味,这潜台词是,鲁智深的人生路,也渐入尾声了。

果然,智真在作偈语前说道:“吾弟子此去,与汝前程永别,正果将临也!”

鲁智深: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接下来是继续南征北战。征讨河北贼寇田虎时,鲁智深别有一番奇遇。他在一场混战中失踪,过了一个多月后又忽然出现。

原来,他不慎跌入一穴,来到另一个世界。他从穴中顺着亮光走出来,进了一座村庄。庄内有屋舍人家,也有草庵和尚。鲁智深见了和尚,便向他问出路。那和尚却不紧不慢打着哑谜:“来从来处来,去从去处去。”

鲁智深不通佛理,只一味焦躁,那和尚继续解疑:“凡人皆有心,有心必有念;地狱天堂,皆生于念。”倘若人能做到一念不生,便能脱离六道轮回。

鲁智深问的是村庄的出路,而这和尚要告诉他的是生命真正的归宿。

见他已有领悟,和尚展颜大笑:“你一入缘缠井,难出欲迷天,我指示你的出路。”

他指引过前方去路便消失了踪影。而鲁智深眼前景致变换,正遇见戴宗与贼将马灵斗法。他劈面杀来,一杖打翻马灵,将其生擒。两人回营途中,鲁智深观眼前物候,惊异于早春二月,此处桃李竟然没有开花。戴宗听了更是惊异非常,道此时已是三月下旬,春红早已尽落!

缘缠井,乃是因缘纠缠之化境,鲁智深走出草穴,也正是解脱凡尘的桎梏,正果不远。

再接下来是“逢夏而擒,遇腊而执。”一百二十回本《水浒》写征讨方腊时,鲁智深迷失于旷野荒山,一老僧从天而降,领他至一处茅屋歇息,告诉他若见一大汉从松林深处跑来,即可捉住。鲁智深谨遵嘱托,守了一夜果然看到一人,将其拿下,正是方腊。

宋江闻讯,请鲁智深还俗作官,在京城封妻荫子,一生荣华富贵。然而,做下了天大的功劳,鲁智深却对世俗富贵无动于衷,自言心意成灰,只愿寻一清静处,安身立命。宋江让他在京城名山名寺中做个住持,他也摇头:“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

鲁智深: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时的鲁智深,似乎已从逃犯、和尚、侠盗、功臣等多重身份中抽身出来了,看到了“我即是我”,已然心无挂碍。

打完方腊,宋江驻军于六和寺中。鲁智深与武松在寺中游走,但见江山景色秀丽非常,心中十分畅快。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正是人间难得的清宵佳景。

夜半时分,江上潮信伴月而生,轰然雷动。鲁智深忽地惊醒,以为是战鼓作响,贼人来袭,提着禅杖就要出去迎战。

众僧见状,赶忙将他拦下,笑说“师父错听了”,这是钱塘江潮信,还拉着他往江头察看。众僧还道,每逢八月十五的子时,就是潮来之时,因不失信,故名“潮信”。

鲁智深看着潮信忽然大悟,今日岂不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旁人只知他今夜错听了潮信,而人身一世,迷失错过的事情还少吗?既然今日是告别人世之际,他不会再次错过。

沐浴、更衣,鲁智深讨来纸笔,为自己写下一篇颂文,燃起炉香,在禅床上打坐入定。待众人赶来看他时,他已坐化不动,往生极乐。他留下的那篇颂文是: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闯荡江湖一生,在功德圆满之际默然顿悟,见到生命的真我,本属于天上的美好生命终于回到真正属于他的地方。

葬礼上,德高望重的大惠禅师亲自将他火化,偈语是:“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登场时霸气纵横,却不失正义率真;趋向终点时,冲和沉静,一片佛心。这个率真可爱的酒肉和尚,最终显露深藏于心的佛性,顿悟正果,回到了金玉满堂的净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