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暖气和“小太阳”,宋朝人是如何过冬,为何不用“燃料”取暖

说起冬天,一些怕冷的人甚至会有些不寒而栗,有句话说得好,叫做:

腊七腊八,冻死鸡鸭,这几个节气可谓冷到令人发指,在现代的冬天,最舒服的是莫过于冬天在家里的暖气旁边吃上一顿火锅,这感觉简直是给个神仙都不换。

随着科技的发展,羽绒服等御寒的衣物效果越来越好,并且暖气、空调、小太阳等取暖设备更是层出不穷,使得我们冬天不必再忍受凛冽刺骨的寒风,然而,身处现代的我们冬天在屋里靠暖气的时候,会不会想到,在我国古代社会,人们是怎样度过寒冬的呢?尤其是宋朝时期的冬天,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出了名的冷,那宋朝人又是怎样度过凛冽的寒冬呢?

没有暖气和“小太阳”,宋朝人是如何过冬,为何不用“燃料”取暖

一、宋代的过冬御寒神器:汤婆子、纸衣纸被、棉被棉毯、暖茶暖酒

宋朝时期,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新兴行业的产生以及社会的进步,许许多多的御寒神器也被研发出来,而宋代使用最多的御寒物品,大概就是以下四种,分别为:汤婆子、纸衣纸被、棉被棉毯、暖茶暖酒,接下来我们就来逐一的研究并且解一下这四种宋代的御寒神器。

1、暖脚神器----汤婆子

汤婆子也叫做“脚婆”,大文豪苏轼苏东坡并不仅仅是一位只会“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尚寒”的诗人,更是一位大发明家,汤婆子就是苏轼发明的的。这一点在苏轼当时写给一位好朋友的信中就能发现,信的内容大概是:

我离开家乡该有21年了,十分感谢您的帮助,如今岁月匆匆而过,但是您老人家的身体一直挺好,这算得上是一件幸事,我没有什么能够感谢你的,所以送您一只暖脚的铜钉,每到晚上将热水倒在里面之后,将盖子盖上,再用布包裹,放在被窝里的脚边,这样在冬天就不至于冷了,希望它能够陪伴您老人家,不至于让您老人家大冬天受寒,也是我这个做晚辈的一点小小的心意。

从而我们也可以看出,汤婆子就是一种密封的不散热的铜盆、铜鼎、小壶之类的东西,也与今天的热水袋类似,就好比今天的热水袋,只要灌上热水,将之密封,那么就不会轻易的变凉,从而达到保暖的效果,当时汤婆子一出世,就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统治阶级、士人阶级又或者是大户人家几乎是人手一个,但因为在最初发明之时的价格太贵,所以汤婆子在一开始是仅限于上流社会中流通的。

没有暖气和“小太阳”,宋朝人是如何过冬,为何不用“燃料”取暖

汤婆子

2、贴身暖贴----纸衣纸被

但是冬天也不能光在屋里呆着,毕竟还要工作、干活,哪怕是赋闲在家的人,也难免不会出去溜溜弯,这个时候就轮到纸衣纸被登场了,这里说的纸衣并不是说用纸做成的衣服,而是皮衣、丝绸等填充物,到了唐宋时期,科技比之前的朝代发达,为了应对冬天的严寒,人们就想出了这个方法。

其实这是比较简单的一种,诸如动物身上的皮毛就是他们御寒的工具,相当于人的衣服一样,而在古代,像一些肝脏皮毛,这些东西古人们是都不会吃的,都比较廉价,故而人会将这些价格低廉的羊皮、狗皮之类的东西洗干净晒干,在冬天将它们填充到衣物里,就能很好的抵御寒冬了,并且做法其实是相当的简单与低廉,诸如东汉时期蔡伦的造纸术一般。

将一些兽皮、破布等等混合在一起,用开水煮之后,将它们晒干、压平,在喷洒上一些带香味儿的水,小的用作纸衣,大的用作纸被,这样就能就能够很好地抵御严寒了。

没有暖气和“小太阳”,宋朝人是如何过冬,为何不用“燃料”取暖

纸衣

3、传承至今----棉被棉毯

第三件就是棉被棉毯,棉被棉毯可不仅仅是现代的专属,宋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棉花在唐朝末年开始出现,到了宋朝,种棉花的人数规模已经不少了,棉花能够御寒,从而棉被棉毯就应运而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曾经写道:“永漏侵春已数筹,地炉犹拥木绵裘”,诗里就出现了棉袄,从这可以看出,那个时期棉袄棉被已经是普及了,南宋时期多以川蜀地区种植棉花的人最多,全国的棉花大多数也都是从川蜀地区流通出去的,也正是因为有了棉被,使得严寒冬天的人们能够睡上一个好觉,体会一下冬天还出汗的感觉。

4、暖茶暖酒

在文章的开头的中说过,冬天最爽的事情莫过于在暖气旁吃火锅,这个道理和在冬天喝上一杯暖茶、喝上一杯暖酒是一样的感受,在《水浒传》中,那些梁山好汉们冬天的标配就是

煮上一锅羊肉,在温上一壶好酒,宋朝时期,那些行走江湖的侠客,他们的标配就是一柄剑,一壶酒,平民百姓在钻进被窝之前也总是喜欢喝上一杯热腾腾的茶。

那个时候还诞生出来了一种新的职业叫做提茶瓶人,他的目标就是那些三更半夜没睡觉的,或者是夜生活丰富的,又或者是办公室私事回家的,这一来一回赚的可多了,毕竟这相当于是无本万利的买卖,只要勤奋一些,三经半夜的一两个时辰,甚至能够赚到别人两三天,甚至是一个星期的钱。

没有暖气和“小太阳”,宋朝人是如何过冬,为何不用“燃料”取暖

喝酒

综上所述,自古以来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一脉相承的,就像我们刚谈列举的汤婆子,发展至今就变成了暖水袋,棉被发展至今变成了各种纤维、针织纺纱被喝热茶热酒到现在变成了热汤、姜汤等,而纸皮纸衣则是能够和现在的暖贴、暖宝相关联。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能够发现,其实古人也是十分聪明的,他们也能发明出许许多多的东西来帮助他们度过寒冷的冬天,以上我们论述了古人取暖的方式,以及所依赖的神器,那还会有一个疑问,诸如现代,一些农村就会烧煤,或者是烧一些天然气用于取暖,那么古人为什么不用燃料来取暖,反而要这样的麻烦繁琐呢?

二、为何宋朝人不用“燃料”取暖——传统燃料的危机

关于宋朝人不用燃料取暖,人们可能会认为是那个时期的燃料费用太过于昂贵

,其实并不是如此,在古代像天然气没这样的染料,根本就没有出现过,宋朝时期人们主要用于取暖的燃料就是木柴,木柴的价格是十分低廉的,而人们依旧没有选择用木柴去取暖,那么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燃料危机,不,应该是说传统燃料的危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1、传统燃料的历史

之前说了,传统的燃料就是木柴,而木材主要来源于树的身上,早在远古时期人类文明刚刚出现的时候,几乎遍地都是森林、木柴,有人一直会疑惑,诸如商朝、周朝等等,它的实际面积加起来也就两个省左右,但实际上并不是他不够强,而是他没有过多的能力去开拓,所统治的那个区域可以说是这个王朝所能开拓的最大极限,而除去他统治之外的地方,自然就是原始森林了。

早在商朝,因为气候温暖,还能够随处看见大象,在那个时期可以说最不缺的就是燃料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登上了时代的舞台,那么为了开垦农田、开垦荒地,这些碍眼的森林自然就会被砍掉了。

根据记载,在汉朝时期,中原地区的丛林几乎已经被砍伐殆尽,加之古代没有明确的立法,也没有重工业,从而并不存在所谓的环境污染,树木的作用就显得比较单一,仅仅是用作取暖或者是建造一些宫殿等等,三国时期,连年的战乱使得百姓民不聊生一些,居住在山里的住户们就将砍柴当做养家糊口的唯一途径,这样一来,大量的树木被砍伐,使得树木资源更少了。

没有暖气和“小太阳”,宋朝人是如何过冬,为何不用“燃料”取暖

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混乱的时期,政权的更迭几乎是每天都在上演,而一旦称帝,自然皇宫这些派头就不能少了,这就导致了宋朝时期的树木资源十分稀缺,想要获取这些资源,只有到更远的川蜀地区,或者是一些没有被过多开发的地区,这一来一回路上要耽误不少的时间,而这些资源还不够路费钱。

所以没人做这方面的生意,这就导致了身处平原地区的那些百姓们得不到相应的资源取暖,只得退而求其次,选择另外的取暖方式。

没有暖气和“小太阳”,宋朝人是如何过冬,为何不用“燃料”取暖

2、宋代时期燃料的现状

宋朝时期,燃料的情况不容乐观,再加上因为世道安稳、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根据记载,今山东平原一带到山西、江南等大片地区都是新生的婴儿,彰水浊水一带因为没有树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从而宋人感叹:河北地区难以看见一棵木材,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在宋朝时期,燃料的资源是十分紧张的,更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尤其是华北地区,因为是宋朝政治中心的缘故,大多数的王公贵族都生活再次,从而华北地区的资源问题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在支撑着,《农桑辑要》记载:每当冬天来临的前后,都会有大批人去收集干柴或者是柴灰,或用布包在一起,又或者是用作取暖。

由此可看出,当时人们对燃料的资源需求量很大,但却苦于没有资源,只能出此下策,用以保证冬天不受冻,所以用一句网络热词来形容宋朝时期人们对于冬天的反应,那就是

“整个人都不好了,没有一天开心的”

没有暖气和“小太阳”,宋朝人是如何过冬,为何不用“燃料”取暖

总结

有句话说得好,叫做大自然是无情的,但是无情的大自然却没能难倒聪明的人类,在困难面前,宋朝时期人们也依旧能够想出其他的办法来抵御严寒,或许正是因为这迫在眉睫的形势,使得人们发明出了一个又一个“取暖神器”一直传承至今,再度造福了人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