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不起的地攤,其實月入過萬很簡單,來看這兩個擺攤故事

你看不起的地攤,其實月入過萬很簡單,來看這兩個擺攤故事

點擊上面“藍字”關注,一起吃瓜!

擺攤其實一直是小本創業裡的典範,不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鎮,有跡可循有例可證的依靠小本創業發家致富的事蹟太多了。

從一開始的小攤子到最後的一家店甚至是一家公司,這樣的事情也不少。

1

大哥菜市場賣鴨怪招多生意好

有這麼座小城,各地的特色風味食品不少,大多是你方唱罷我登臺,各領風騷數百天。

你看不起的地攤,其實月入過萬很簡單,來看這兩個擺攤故事

在菜市場賣板鴨的精黑漢子,生意人和顧客都稱他為“板鴨大哥”。

他穿著洗得一塵不染的白色廚師服,每天都是準時蹬著三輪車悠悠而來,出現在自己的攤位上,從容不迫地支起那塊“南京板鴨”的廣告牌。

因為板鴨質量好,“板鴨大哥”的生意自然紅紅火火。當然他也做出許多常人看來不合情理的事情。

一是不租正式的門面。

有人勸“板鴨大哥”在繁鬧市區或買或租一個門面房。

“板鴨大哥”都以沒錢為由拒絕了。說成本高生意反而沒有現在好。

二是不買市場上的好攤位。

當初他進市場晚,得到一個偏僻的位置。此後市場上多次進行攤位競買,他卻只用自己的老攤位。

他有自己的“攤位觀”:攤位最好能固定,不宜經常變動,否則回頭客不容易找到你。

三是從不講價。

市場低迷,板鴨的銷售理所當然地進入低潮。

這個大哥的板鴨價格卻始終不降。

你看不起的地攤,其實月入過萬很簡單,來看這兩個擺攤故事

他一本正經的對別人說:“活鴨雖然便宜,但我製作板鴨時不能偷工減料,新添了幾種名貴的中藥,板鴨也比以前更好吃。”

大家覺得有理,不再計較。

價格雖然不變,售貨方式卻有一點小小的改變。過去鴨肉、鴨骨都是放在一塊兒稱。

現在若是你買的板鴨中骨頭稍多了一點,“板鴨大哥”主動地把骨頭抽出來,給你切點肉補上去。

四是出攤不勤快。

每天上午11時和下午5時,是市民買菜高峰期,購買慾望特別強的人們也要下班買菜回家,正是一個出攤的好時候。

“板鴨大哥”說,太勤快了不一定就是好事。若是一大早就把板鴨擺在市場上,臨近中午大家就有理由懷疑板鴨不夠新鮮的。

賣板鴨時他也有不少吊顧客胃口的“小”竅門。擺在桌案上的板鴨,只有那麼兩三隻,讓人產生一種貨將售空、再晚就買不到的感覺。

實際上等你剛剛走開,他就從案桌底下的暗櫥中又拎出幾隻肥肥大大的板鴨。

還有一條就是,不管颳風下雨他都按時出攤。

有人看不下去了:“這麼冷的天,你還出攤呀?”“板鴨大哥”回答得很實在:“要是有人跑了一趟,買不到板鴨,不是要跺著腳罵我嗎?”

2

年輕夫婦鄉下襬攤勵志創業路

在天涯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帖子,樓主自2014年更新至今,這個樸實的帖子記錄他們夫妻兩的創業歷程。

最開始夫妻兩也是做烤鴨,而且是隻做烤鴨,第一年初初開始經營,在自家周圍的鄉鎮集市流動擺攤,每天按時出攤,堅持一年過後淨盈利接近十萬。

你看不起的地攤,其實月入過萬很簡單,來看這兩個擺攤故事

而在第二三年裡周圍的人自是知道了這做烤鴨的兩口子,他們兩的攤子連個招牌都沒有。

就兩張桌子一口鍋一個爐,加上準備新增的十餘種菜品,生意口碑傳播出去後他們不在流動趕集。

而是在自家鎮上一個路口堅守了兩三年,彼時的年營業額已經能夠達到二十多萬。

你看不起的地攤,其實月入過萬很簡單,來看這兩個擺攤故事

時至2019這位小本創業的朋友已經開始做自己的店面了,很多朋友不會相信一個路口擺攤的賣熟食的能夠達到二三十萬的營業額。

其實這兩個賣烤鴨的經典案例其實正是廣大微小勞動者的典範,勤勞加上變通,小攤子月入過萬隻不過是一個小目標,而更大的財富得益於他們的堅持,智慧的堅持,勤勞的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