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父母幫著培養這幾個習慣,孩子受益終生

對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良好的習慣比成績更重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不僅在成績上可以後來居上,而且還可以受益終身。

以下幾個習慣,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

第一、作息時間

作息時間就是人的生物鐘,每天計劃好什麼時間做什麼,到了那個時候自然的就會去做,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不會再是負擔。

對於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就是要早睡早起,因為小學的開校門時間一般都比較早,小孩的睡眠時間又比大人長,如果睡得晚,第二天早上就會睡不醒,即使是起來也是精神狀態不好。

好的精神狀態上課就可以專心聽講,能吸收當天老師講的知識,精神狀態不好的話,即使是強打精神,那麼效果也不會太好,況且還有的小孩因為困在課堂上睡著了。那麼這種狀態去上學又有什麼意義呢?

有的小孩晚上八點就開始睡覺了,但最晚也不能夠超過九點,否則睡眠真的保證不了,還要影響身體的健康發育。

第二、上課專心聽講

小孩子上學,他的大部分的知識都來源於老師課堂上的傳授,如果課堂上不專心聽講課的話,課下花再大的功夫都是白費。就等於是丟個西瓜,撿個芝麻,而且還費了很大的勁,撿個芝麻。

課堂上專心聽講的孩子,回家就能夠基本上自己獨立完成作業。如果是課堂上不專心聽講,那老師講的是什麼?他根不知道,老師留下的家庭作業,他自然不會做,不會做的時候就會有各種的小動作,要不就是問爸爸媽媽等等。

所以說要想看自己家的孩子到底有沒有上課專心聽講,通過看他完成家庭作業的情況,就能夠基本上了解。

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父母幫著培養這幾個習慣,孩子受益終生

孩子專心聽講是一種能力,可能有的老師和父母多次強調,孩子也做不到,關於這個問題,我會有專門的文章來介紹。

第三、午休的習慣

關於午休的問題,好多家長就會說了,我家的孩子中午不喜歡睡覺。這一點上,我們家的孩子也是一樣的,孩子只要有精神的時候,他就一個勁的想玩呀鬧呀的等等,為了讓孩子午休,我們放下手中要乾的活,陪著他一起午休,這樣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就慢慢入睡了,多次嘗試以後形成習慣,他自然就會午睡了。

有的人會覺得午睡不午睡都無所謂,反正孩子有精神。其實這是不一樣的,孩子上了一上午的課,如果讓他的大腦和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之後,下午他的精神頭會仍然旺盛,如果讓他中午玩一中午,或者是有的家長讓孩子寫作業等等,那他的體力和腦力都在消耗,到了下午,即使是有精神,那也是屬於疲倦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再去專心聽老師的課,就比較困難了,那吸收的效果也不會太好。

所以讓孩子適當午休,可以保證下午的精神狀態和聽課效率。

第三、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對於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獨立完成作業可能比較困難,但是習慣成自然,如果大人陪慣了,如果哪天不陪的話,孩子就會感覺到不舒服,不想自己去做。

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父母幫著培養這幾個習慣,孩子受益終生

我們的這個“不陪”也不是完全放棄不管,而是要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作業,大人在孩子的周圍做大人的事情,大人雖然在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心思應該在孩子身上,注意觀察孩子的坐姿是不是正確?拿筆是不是正確?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有沒有小動作等等,如果孩子哪兒做的不對?大人要及時的糾正,因為一旦糾正不及時,孩子就會形成習慣,再改就比較難了。

第四、獨立思考的習慣

本來獨立思考是獨立完成做作業必備的一項能力,我之是所以要把它單列出來,說明這一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旦養成孩子受益終身,如果孩子不能夠獨立思考,形成依賴的習慣,那麼她的學習根本不會有上進。

在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當他遇到不會的時候就會問爸爸媽媽,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急於告訴孩子答案,要看他是什麼地方不會,如果是題目看不懂的話,試著讓孩子再讀兩遍,如果他實在理解不了,再幫他讀題。對於其他題目也是一樣,要讓孩子形成自己獨立思考的習慣,好多小孩兒一遇到不懂的就會問家長,自己想也不想,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懶得動腦了,一個孩子腦子都懶得動了,那麼他的學習還能好嗎?

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父母幫著培養這幾個習慣,孩子受益終生

在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同時,一定要多加鼓勵和讚賞,可以先從一些簡單的題目做起,讓孩子自己去把它完成了,在大人鼓勵下,讓孩子感覺到有成就感,讓孩子感覺到“我能行”,所以他才敢去嘗試,繼續去挑戰自己的能力。有人說,好的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在這一點上確實如此。

當然,誇孩子的時候不能誇孩子八聰明”,而要誇:因為你動腦子了,因為你思考了,因為你自己想辦法了,所以能把問題解決了。

千萬不要孩子一不會了就打擊,這樣她也就覺得我笨,我不會,我也不想思考。

第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朋友,剛剛上小學,自己的事情也就是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整理被褥、自己刷牙洗臉、整理自己的書包、放好自己的東西、拿出來的東西不用時放回原處、晚上睡覺前把衣服放到指定地方等等。

這些事情每一件事情看起來都不大,但是對於一個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都能自己完成,就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因為這是一個良好的習慣,有這種習慣的孩子,他不會懶惰,他會動手,他會動腦。

因為做每一件小事情的同時,都是需要動手並要動腦的,他在動手、動腦的同時,還促進他身體和大腦的發育,尤其是促進孩子身體協調能力的發育,還有精細動作的能力。

所以對於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不僅是學業上的習慣,生活上也需要的養成良好的習慣。

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父母幫著培養這幾個習慣,孩子受益終生

因為我們培養孩子,不能光培養他的學習,還要培養他獨立生活的能力,這個能力也是從小培養的。有的大學生,甚至是重點大學的畢業生,畢業之後還一直在家裡啃老,這種事已經不新鮮了,如果他們從小就有這種勤勞和獨立的習慣,那長大之後可能啃老嗎?當然不會了,習慣是從小培養的。

第六、預習和複習的習慣

在老師講新課之前,如果預習了要講的內容和沒有預習要講的內容,聽課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把內容預習了,就能夠知道這些內容的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有哪些自己已經會了,在聽課的時候就會把精力放到重點和難點上,這樣帶著問題去聽課,在聽課的同時,就可以把自己的問題解決掉,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可以在課下再問一下老師。

如果沒有預習內容就去聽課,不知道老師講的重點在哪裡?難點在哪裡?整節課都是緊繃著神經,老師講完之後也是覺得朦朦朧朧,好像聽懂了,又好像沒聽懂,等完成作業的時候才會知道效果。

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父母幫著培養這幾個習慣,孩子受益終生

複習就更重要了,如果老師講完內容之後,及時的去複習一遍,這樣消化和吸收的效果會非常好,如果老師講完之後,想也不想,過幾天需要的時候再去看,那就比較陌生了,雖然還有印象,但是效果也不太理想。

複習也是有重點和難點的,有的人不分輕重,一律的從前往後看,其實效果是不怎麼好的。複習也是有輕重的,對於比較簡單的,就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在上面,對於難點和重點來說,可以多抽一些時間,多練習一些題目,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

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我發現有的題目或者是有的字吧,有的小朋友不會,即使是你給他講解了,今天問他不會,明天問他還不會,向這種情況,對於這個小朋友來說,這個題目或者這個字就是他的一個難點,那對於難點來說,就需要反覆的加強練習。

第七、總結的習慣

一說起總結,好多人就覺得很難似的,其實這也是一個習慣。如果孩子形成了良好的總結習慣,那麼孩子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他就不會覺得那麼困難了,如果孩子養成了總結的習慣,那麼,老師教給他的知識,他就會自己整理了,自己整理好的,自己總結好的,那自己就更加的容易掌握和不容易忘記。

如果孩子用這個習慣來學習的話,那麼,孩子的學習成績你就不用擔心了,不光是在學習上,他的生活也會變得很有條理。

有人就會說,孩子太小,還不知道什麼是總結,怎麼培養呀?那就從我們身邊最簡單的事情練習吧!

比如說媽媽要做午飯,那麼做午飯,就需要摘菜、洗菜、切菜、炒菜,炒菜時還需要把油煙機打開,把灶打開火,倒油入鍋、放菜入鍋,再往菜裡放上各種調味料,把菜炒熟了最盛到盤子裡,還需要做主食,如果主食是米飯的話,那需要把米從米袋子裡盛到電飯鍋裡、再用水把米淘乾淨,然後把鍋放好,插上電源,再把煮飯的按鈕打開等等。

那你就可以告訴孩子,上面寫的那一大堆,就是做午飯。“做午飯”這三個字也就把上面的內容都給總結了。

第八、培養孩子要懂的感恩

經常看到一些這樣的視頻,一些小孩子打媽媽,這些孩子一般都十來歲,有的十幾歲,爸爸媽媽辛辛苦苦把他們養大,只能換來他們的一頓拳打腳踢,我想這些被打的父母內心也是非常的痛苦和失望的。

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打自己的是自己的孩子,如果是別人打他,還可以報警,讓警察給處理,自己的孩子打了自己了,又不忍心報警,又不忍心打孩子,只能忍著讓孩子打。這也不能怪別人,都是父母從小寵的結果。

如果從小就培養孩子,讓孩子懂得感恩,那孩子會打媽媽嗎?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感恩還來不及呢,怎麼會打呢?

好多人會講了,小孩子怎麼感恩呀?他又小,什麼都不會做。感恩不需要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可以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比如媽媽累了,讓孩子給倒杯水,讓孩子給催催背。媽媽今天不舒服了,讓孩子幫著給掃掃地乾乾家務等等。做父母的要學會示弱,孩子才會變得強大,才會變得有保護的慾望,尤其是男孩子。

不光是行動上,語言上也要對孩子予以鼓勵,比如說爸爸在外不在家的時候,媽媽可以告訴孩子:你就是咱們家的男子漢,你要保護媽媽。久而久之,孩子就有一種責任感在身上,他怎麼會去打媽媽呢?

對於剛上一年級的孩子,父母幫著培養這幾個習慣,孩子受益終生

不要覺得培養孩子感不感恩都無所謂,只要孩子過得好,我們自己也有錢,將來不需要孩子養老,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的希望,是我們生命的延續,如果你的孩子不懂感恩了,那麼,他不光是不會為你養老,還有可能像那些視頻所示的那樣,而是對你一頓打,如果這種打形成的習慣,那你願意你將來的日子,在這種挨打受氣中渡過嗎?而且打人的不是別人,還是你自己的孩子是你自己花了最大的心血培養的孩子。

有人說,做父母最大的福氣就是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我想說的是做父母最大的福氣是培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如果孩子懂得感恩了,那麼他自然是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因為有的人在外邊看起來很有教養,但是回了家對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卻是態度相反,所以說,有教養的孩子不一定感恩,但是感恩的孩子一定是有教養的。

以上八項好習慣,可能做起來比較困難,但是需要的堅持,因為一件事,你堅持一天兩天可能不見效果,但是長期堅持下來,那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