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局,中國戰略史精讀——1.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的戰略分析

1.定都於四戰之地,自取滅亡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首先佔領蘄縣,蘄縣屬於宿州市南部,東經117°02′ 、北緯33°27′,距市區約22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程20.8—23.2米。春秋末年,蘄地屬宋。戰國時期蘄地屬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統一,在全國建立郡縣制度。蘄地設縣名蘄縣,屬泗水郡。

蘄縣老街南頭,沿澮河北岸向西約100米至200米處,是一處新石器時期遺址,遺址面積約有1000平米,上面疊加著各個時期的生活遺物。自新石器之後還發現有西周,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的生活遺蹟。據考證得知,古代先民多傍水而居,西商行遺址就位於澮河北岸,即澮水之陽,澮河是一條天然河流,水面寬闊。過去的陸路交通不便,交通都以水運為主,河流相當於古代運輸的大動脈。這裡曾經是古代延續數百年的碼頭,因而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貨物集散地,像集市一樣可以進行貿易往來,影響很大。

由此我們可知陳勝吳廣的部隊是由水運輸送的,而非傳統認知為步行跋涉。蘄縣當時是南北交通之大動脈。故暴風驟雨之時,步行尚可跋涉,航運必不可通。陳勝他們延誤必矣!

蘄縣西南不過15裡,就是雙堆集,淮海戰役解放軍於此殲滅國民黨優勢精銳主力10多萬人。

陳勝佔領蘄縣後,兵分兩路,一東一西,東路軍由葛嬰率領,向東進軍,以穩定後方。西路軍由陳勝親自率領,攻取了宿縣、永城、鹿邑、亳州一帶,並且攻佔了楚國故都——陳,(今周口淮陽縣)。

大棋局,中國戰略史精讀——1.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的戰略分析

淮陽據說為太昊伏羲氏和神農氏之都。歷史非常悠久,西周初,武王封胡公滿為陳侯,陳為周十二大諸侯國之一。春秋末,楚滅陳。戰國末楚頃襄王遷都於陳,陳為楚都。2008年淮陽縣被評為“中國旅遊強縣”,被定為河南省8個“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之一;是全國18個“魅力小城”和50個“最美小城”之一。

總之,淮陽縣為交通要道,物質充沛,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為當時中原地區的名都大邑。陳勝於此地駐紮,大批戰鬥人員開始加入起義事業,一時之間,陳勝擁兵數萬,騎兵上千,戰車六七百輛。

陳勝召開豪傑大會,共商大計,大部分人都是庸人之資,慫恿陳勝稱王。唯有張耳、陳餘力勸其——1.不稱王,2.立六國後,為秦國多樹立敵人。

陳勝智商較弱,不聽良言相勸,於是自立為王。定都於四戰之地,無險可守的淮陽。這就定下了陳勝失敗的根源。

2.七路分兵攻強秦,焉能不敗

第一路:吳廣為代理陳王,率主力攻擊滎陽,意圖直接攻擊洛陽、函谷關、直取關中,消滅秦朝。洛陽至西安必走豫西孔道,一路上險關要隘太多,不易攻擊和保障後勤供給,並不適合作為主力部隊的進攻路線。吳廣久攻滎陽不下,即派周文為將軍,帶兵繞過滎陽、洛陽,直取關中,自己仍頓兵堅城,無所作為,貽誤戰機,影響士氣。

大棋局,中國戰略史精讀——1.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的戰略分析

周文大軍長驅直入,突然停留於戲。章邯認為調兵已經來不及了,於是秦國赦免罪犯,配發武器,與周文大戰於鴻門,周文大敗,退守靈寶2個月,公元前208年1月,章邯率軍出擊,周文又大敗,退守澠池,半月後,又被章邯擊敗,全軍潰散,周文自殺。(鴻門為西入咸陽的必經之地,驪山向北突出,渭河與南山之間最為狹窄之處、靈寶、澠池均為險關所在)。

大棋局,中國戰略史精讀——1.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的戰略分析

大棋局,中國戰略史精讀——1.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的戰略分析

第二路:派宋留攻擊南陽、武關,迂迴攻擊關中。南陽地理位置優越,足糧足兵,由此迂迴武關、藍田關,進軍關中地區,是符合迂迴進攻的兵法原則的。側翼迂迴的作用力當大於正面硬攻的3倍以上。可惜宋留太弱,雖然攻下南陽,卻未能大膽穿插,迂迴關中,貽誤戰機,當然,這也和陳勝對南陽武關戰略重要性認識不足有極大的關係。

大棋局,中國戰略史精讀——1.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的戰略分析

後來宋留聽說陳勝失利,就向新蔡撤退,途中遇到秦軍,立刻投降,結局是拉到咸陽車裂。

第三路:派武臣、張耳陳餘攻取趙地。趙地倚山帶河,位於北方,戰略最為重要。陳勝舉事不過一月,即分兵六出,給予陌生之人以實權,這是自取分裂之道。武臣率3000人自白馬津北渡黃河,迅速拿下趙地30多城,擴軍數萬,一月之內,攻入邯鄲,自立為王。並拒絕陳勝要其攻擊關中的命令,分兵略取燕地、常山(正定縣)、上黨等戰略要地。擺出獨立姿態,準備打持久之戰。

大棋局,中國戰略史精讀——1.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的戰略分析

第四路:派鄧宗攻取九江郡(壽春)。

第五路:派周市攻取魏地(開封)。周市佔領魏地,即立魏咎為王,脫離陳勝獨立。

第六路:派召平攻取揚州。

第七路:即東路葛嬰軍。葛嬰打到安徽定遠縣,立襄疆為王,後來聽說陳勝稱王,立刻殺掉襄疆,還報陳勝,陳勝立刻殺掉葛嬰。

3.章邯銳不可當,起義軍兵敗如山倒

章邯軍繼續東出,此時吳廣的部將們認為吳廣太笨,不能聽取正確意見,又太自大,無法溝通,軍情緊急,這時應當留少量軍隊在滎陽,率全部精銳戰士向西與秦軍決戰,於是兩軍在敖倉(今河南滎陽東北敖山上)大戰,起義軍大敗,主將戰死。章邯繼續攻擊,滎陽城外的起義軍也被打敗,主將李歸戰死。

章邯佔領滎陽後,又得到關中的兵員補給,分兵南下,直撲陳勝的國都淮陽,一路擊破起義軍的阻擊部隊,威逼淮陽,陳勝親自督戰,主將張賀又戰死,陳勝眼看淮陽不能堅守,於是撤走汝陰。汝陰即春秋鬍子國(在今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鼓樓街道北部和潁泉區農機校以南300米處。),地處中原腹地,為軍事重鎮。失去汝陰,則江南不保,晉滅吳、侯景滅梁、隋滅陳、宋滅南唐都是典型的例子。三國時魏將張遼大敗孫權十萬大軍的逍遙津戰役;南北朝時梁將韋睿水攻破汝陰;永初三年(422年),北魏趁宋武帝劉裕死,發兵淮北,佔領汝陰郡之戰。

大棋局,中國戰略史精讀——1.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的戰略分析

如果陳勝能夠在阜陽堅守,或者向東南方向,沿淮河後撤,逐次抵抗,斷章邯軍糧道,收攏九江軍、揚州軍的力量,或許還有轉機,因為此時天下皆反,中原大亂,章邯戰略目標模糊,唯知略去中原地,趙國、齊國、魏國都是更明顯的戰略目標,退走邊角之地,是最好的選擇。

但陳勝突然又想回到大澤鄉,他的發家之地,於是背離正確的戰略方向,向東北前進,走到蒙城,被自己的馬車伕殺死。陳勝自起義到身死國滅,不到6個月時間。這都是不懂戰略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