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掉我媽後,我在餐廳坐了40個小時” 13歲少年殺母真相引深思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那麼,子毒呢?

近日,鹽城建湖,13歲少年弒母案件,再次引發公眾關注。

13歲的邵某因不服母親楊某管教,雙方發生激烈衝突,在家中用菜刀將母親砍殺身亡。

“殺掉我媽後,我在餐廳坐了40個小時”  13歲少年殺母真相引深思


事後,他沒有再去上學,而是去了附近的一家24小時餐廳,花幾塊錢點了一杯水,坐了近40個小時,直到警察將他帶走。

“殺掉我媽後,我在餐廳坐了40個小時”  13歲少年殺母真相引深思


楊某生前的朋友圈截圖,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事發兩天後,學校班主任發現邵某沒來上學,電話聯繫家長也無人應答,在前往邵某家中查看時,發現了門口的血跡,於是報警。

被帶走時,警察問邵某:你媽媽死了你知道吧?邵某回答知道,平靜地上了車,甚至沒有掉一滴眼淚。

邵父平時在外地打工,一直是媽媽照顧兒子,她每天早上七點多騎電動車送兒子上學,之後去照看店鋪,中午回家為兒子做飯,晚上一般七八點鐘回家。

一夜之間,這樣的場景再也不可能重現了。

從外地趕回來的邵父,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直接拉去槍斃了,我老婆都沒了,還要兒子幹什麼?

他找親友喝了一夜的酒,哭了一夜,經親友勸解,才去接兒子,為他辦理了取保候審。

01

猶憶3個多月前,湖南沅江,同樣是12歲少年弒母事件,同樣震驚全網。

僅12歲正上六年級的孩子,就因為母親勸阻他抽菸,他拿著菜刀,對著母親瘋狂砍了20多刀,直至母親的頭皮血肉模糊,雙手完全被砍斷,手腕被砍至露出白色骨頭,脖子上被砍出長長深深的傷口。

案發現場血流成河,慘不忍睹,手段可謂殘忍至極。

“殺掉我媽後,我在餐廳坐了40個小時”  13歲少年殺母真相引深思


而後,他不慌不忙地把弟弟哄睡,換掉了沾滿母親血的衣服,鎮定地將作案菜刀扔進了魚塘,並用已死去的母親手機向班主任短信請了假。

所有操作過程,有條不紊,一氣呵成,堪比職業殺手。

後來,他的外公透過窗戶,看到悚駭無比的案發現場,差點嚇暈。

據說,警察來抓他時,他特別鎮定自若,還臉露微笑。

警方詢問他時,他的回答輕描淡定,若無其事,就好像他只是殺了一隻螞蟻:

為什麼要殺你媽媽?媽媽不好,我就是恨她。你把你媽媽殺了,你認為錯了沒有?錯了……但是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媽。那以後怎麼辦?學校不可能不讓我上學吧?

弒母后還如此淡定從容,毫無悔意,還說殺的是媽媽,不是別人,多讓人毛骨悚然?!

“殺掉我媽後,我在餐廳坐了40個小時”  13歲少年殺母真相引深思


“殺掉我媽後,我在餐廳坐了40個小時”  13歲少年殺母真相引深思


02

網絡上,對此類事件的聲討無比激烈,

有人說,這些孩子是惡魔,泯滅了人性,

有人說,是天生如此,人之初,性本惡,

有人說,這都是被長輩寵壞了的孩子……

是的,這孩子是弒母惡魔,罪大惡極,天理難容。

只是,這樣的惡魔是如何養成的?

為人父母的我們,是否要深深思考?

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告誡家長們:

很多毫無人性的殺人犯,都是在生命初期的撫養出了問題。比如,孩子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父愛母愛及父母的陪伴,是最自然的設計,一旦缺失或失衡,都會在孩子往後的人生中,埋下一個巨大的隱患。


“殺掉我媽後,我在餐廳坐了40個小時”  13歲少年殺母真相引深思


那麼,這兩位弒母兇手,他們的生命初期經歷過什麼?

據多家媒體報道,他們有個共同點:父母缺席。

邵某的父親常年在外打工,雖缺少陪伴,但是家人對邵某從小就很寵愛,要什麼都滿足。缺席和無節制的補償,有時候並不能相互抵消。鄰居們經常聽到母子二人吵架。

12歲少年是一名典型的留守兒童,父母在他半歲的時候外出打工,把他扔給爺爺奶奶撫養。

他的爺爺奶奶也有90多歲的父母要贍養,

而爺爺奶奶也已經70多歲,身體不好,一個眼睛看不清,一個耳聾,都要常年吃藥。

這樣的生活,這樣的成長環境,僅是想象已足夠水深火熱。

試想,疲於奔命的爺爺奶奶,能給孩子什麼?

只能給孩子最基本的照看,給吃給喝給穿給少量零錢,以及長大點後,扔到學校。

情感培養?關愛陪伴?對於生在這樣環境的孩子來講,這些只有夢裡才有。

“殺掉我媽後,我在餐廳坐了40個小時”  13歲少年殺母真相引深思


七歲那一年,他被面包車撞傷面部,血流不止,對於孩子來講,這不是小事,那個時刻的他無比脆弱,他太需要父母的安慰和愛。

只是,他沒盼來父母的關愛。父母以傷勢不重為由,拒絕回家探望親兒。

也許,從他七歲被車撞傷的那一刻起,他的內心就結上了冰,沒有情感,沒有愛,只有索取,只有怨恨,他與親屬間的互動,只剩索要零花錢,他對父母怨恨最直接的渲洩,是叛逆和反抗。

弒母慘劇發生,是偶然嗎?

伴隨著他的成長的似乎只有孤獨、不安和無助,他後來所有的殘忍冷血和自我毀滅,都有跡可循。

而造成慘劇的關鍵,就是從小缺了父母的陪伴和關愛。

“殺掉我媽後,我在餐廳坐了40個小時”  13歲少年殺母真相引深思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從生到死,都不過是追尋愛獲得愛的過程。而在生命最初的孩童時期,父母的愛和陪伴,是孩子的全部。

所以,一個孩子,不會在意自己的父母,是當官還是掃大街的,有房還是無房的,賺錢多還是賺錢少,只會在乎父母給了自己多少陪伴和快樂。

只會深深銘記和珍藏:

與父母一起走過的路;與父母一起看過的風景;痛苦時,父母給自己的溫暖撫慰;開心時,父母在身邊的快樂同享;成就時,父母因此露出的驕傲笑容。

這些,才是孩子童年時期的全部幸福!

失去這些幸福,輕則造成孩子小時候逆反、霸道,耍賴。

成年後脾氣暴躁、不懂得愛人,也很難接納他人,為人苛刻,愛抱怨、愛抬槓,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病態人格等心理疾病糾纏不休,痛苦萬分。

重則就如文中的弒母兇手,殘暴無比,冷酷無情,自暴自棄,走向犯罪之路。

“殺掉我媽後,我在餐廳坐了40個小時”  13歲少年殺母真相引深思


《半月談》2012年有一期報道:

廣西北流市連續破獲兩個搶劫團伙案件,涉案嫌疑人近20人,全部為「90後」。其中一個11人搶劫團伙部分成員沾染上吸毒惡習,為購買毒品先後搶劫10餘次。辦案民警告訴記者,涉案嫌疑人父母均長期在外打工,大部分由爺爺奶奶帶大。

而2015年湖南邵東3名中小學生,入校搶劫殺害女教師案更是曾轟動了教育界。

這幾個孩子殘忍地用布條堵住老師嘴巴,致女教師活活窒息死亡,而這位女教師卻曾是他們的任課老師。

這三名孩子,最大的才13歲,都是留守兒童,都缺了父母的愛和陪伴。

04

《奇葩說》有一期辯題,顏如晶在辯論中的發言讓所有父母動容:

孩子這一生唯一的觀眾就是父母,其他人都是後面加入的。連續劇錯過了可以補,但孩子這一生的連續劇錯過了,以後就永遠看不了了。

“殺掉我媽後,我在餐廳坐了40個小時”  13歲少年殺母真相引深思


這個世間,或許很多事情可以錯過後,再彌補回來,如失去的愛人,如窮時去不了的遠方……

唯獨孩子的成長時光,永遠彌補不回來,孩子成長的路程,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一去不復返。

沒在孩子最關鍵時刻陪伴和引導,孩子的路就有可能會走偏,會走錯,有些不良習慣、或觀念,或情緒,一旦形成,根本無法糾正。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現異常行為時,才意識到,孩子的成長需要陪伴,才意識到自己曾疏於管教。

只是一切已成定局,你終於發現,孩子不再聽你管教,不再視你為最親近的人,你對他而言,僅是法律上的親子關係。

當親子間有衝突矛盾,這個無愛無感情的孩子頓時兇殘無比,豪不留情,如文中的弒母少年,視父母生命如螻蟻。

“殺掉我媽後,我在餐廳坐了40個小時”  13歲少年殺母真相引深思


但時光能倒流嗎?

不能!

我們無法回到過去,彌補錯過孩子的所有時光。

就如教育專家林格所說的:父母在該教育和照顧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陪伴。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譽和金錢都是過眼雲煙,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淡。

從今天起,

好好陪伴身邊那位時刻糾纏你的他;

好好抱抱依在你懷裡撒嬌的他;

好好跟無理取鬧的他講講道理;

好好在睡前講一兩個他怎麼也聽不厭的故事;

好好牽著他的小手送到學校……

若干年後,你終會發現,兒時的他任何時刻,任何階段,都無比珍貴,並溫暖了你往後的所有時光。

(圖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