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讓你懂得了什麼?

今天發了條微博,問網友們最近除了防疫用品和一日三餐必備食材還都買了什麼——因為太想通過大家的答案,感受到以往正常生活時期的美好氣息。


有位叫@柳翠虎isarose 的網友特別可愛,她po了一張可愛馬桶貼紙的圖,說:“我買了這個(為了發圖還用美圖秀秀給馬桶磨了皮)……”


這次疫情,讓你懂得了什麼?

看著這個答案,我先是笑了,笑著笑著才意識到自己眼裡竟然湧起了淚花——我們這些用力活著的普通人啊,任何時候都沒有放棄過對生活的熱愛。就算是非常時期,還想著裝飾一下自家的馬桶,用一張小小的貼紙,給生活帶來一絲快樂和溫馨。


我們公司原定下週一復工,剛接到通知我們下週還是在家辦公。自1月28日從新加坡旅行回來到今天,到今天我們全家已經足不出戶(最遠去過小區水果店)在家隔離18天了。這18天裡,每天跟著老爸老媽做八段錦;把家裡的所有詩集(中國的、英國的、日本的、俄羅斯的)全讀了一遍;追完了兩部熱播劇;廚藝有了顯著提高……因為我一直是很會自得其樂的人,倒並沒有覺得日子有多難熬。當然,微博上看到湖北特別是武漢的新聞時,時常會牽掛、焦心、憤怒、悲傷……


這次疫情,讓你懂得了什麼?


我們就這樣送走了春節、元宵節、情人節,送走了北京的鵝毛大雪天(若在以往這時候,大街小巷都是拍雪景的人群),送走了一個個不曉得是週末還是工作日的日子。一起等待春暖花開、疫情散去的日子。


知乎上有一系列關於這次疫情的問題,比如“這次新冠肺炎讓你懂得了什麼?”經此一疫相信許多人都想明白了:以後要換個活法兒。


我也回答了這個問題(對了我的知乎ID是@麻寧),今天在這裡也把我的回答分享給大家,有些答案可能比較私人化,但都是自己的真切感悟。還有一些當時知乎上寫得比較簡略,這裡擴充寫給你們。


===============================================


❶要有一套產權屬於自己的房子,而且最好相對大一些,至少兩間臥室。


最近看到有些地方出臺政策:非常時期租戶不得返回租房的城市,只能遣返回原籍。什麼“沒房產證,租戶也勸返”、什麼“無房證斷水斷電,租戶不得進入社區”。在大城市有多少租戶啊,如果都這樣搞,想想都替他們心酸。


我一直是“買房強於租房”論的積極倡導者,但以往這麼說主要出於投資理財、佈局城市的考慮,卻萬萬沒想到有一天勸說自己“買房比租房好”的理由竟然是這樣……而且近期的新聞裡,有醫療衛生專家示範如何做好居家自我隔離,說萬一有成員疑似,要讓疑似成員自己住一個臥室,專家還建議在居室內分出“汙染區”、“緩衝區”、“潔淨區”。有朋友在群裡一聲長嘆:“我們這些一家三口住一個開間的人怎麼辦呢?”


人人都想“賺錢買大房子”,卻沒想到如今“住大房子”不是為了舒適,而是成了非常時期的剛需。可是“買大房子”這種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又談何容易呢?


❷有一輛私家車,SUV最佳,而且家庭成年成員最好都能掌握駕駛技能。


武漢剛封城的時候我在微博上看到許多求助帖,說的就是市內公共交通不便,家裡又沒車,或者唯一會開車的人自己病倒了,全家人連想辦法送患者去醫院都費勁的實際困難。那時候我就想:家裡有輛車,並且人人會開車多重要啊!也暗下決心:如果下次我換車,一定要換SUV,關鍵時刻能多裝物資,在路上奔忙也方便。


❸以往倡導的“斷舍離”也許要重新評估,適當的“囤貨”也許是必要的,但“囤貨”的方向會發生改變。


我們常對父母輩的“囤積癖”嗤之以鼻,最近幾年也非常崇尚日本的“斷舍離”生活理念。這場疫情一來,我第一時間盤了盤家裡的庫存:口罩,因為日常防霾的需求一直有儲備(但也沒想到要應付這麼長時間的戴口罩生活);84消毒液,家裡還有一桶;酒精,年前收拾屋子剛扔了兩瓶自認為放得比較久的,沒想到疫情陡然來臨買起來都不方便了……


反而是看著化妝臺上那上百支口紅、數不清的罐裝面膜我一聲長嘆:這些東西,打了關鍵時期才知道,完全是可有可無。上百支口紅又如何?我都十幾天沒塗過任何一支了……


這次疫情,讓你懂得了什麼?

疫情爆發的特殊時期,真是一“罩”難求


有天晚上老公很認真地跟我說:“等疫情結束口罩好買了,咱家的收納區得騰出一塊地方,任何時候都起碼儲備50個口罩。”我點點頭——還有家庭常備藥,疫情來了出門不方便,別說跟發燒咳嗽有關的藥了,試想一下,如果家人在足不出戶的這段日子突然燒傷、扭傷、吃壞肚子、劃破手……家裡有沒有常備的創可貼、藿香正氣水、雲南白藥之類應急藥物呢?


❹什麼都比不上有個好身體,提高免疫力最重要。


我一直都在上私教課,但健身的頻率並不算高,有時候也偷懶,有時候事情一忙就把健身往後放,覺得這是最”可有可無、能省則省“的時間。那時候我健身的主要目的是塑形,所以有時候經常自己欺騙自己說”反正你也不算胖,今天一節課不去無所謂的“。如今我不這樣想了:什麼A4腰、馬甲線,那都是次要的,最關鍵是要有個好身體,提高免疫力啊。新冠肺炎專家說了,”這個病到最後沒辦法,全靠患者自己的免疫力。扛過去了就好了,扛不過去人就沒了。“這麼看你還會覺得鍛鍊身體是“可有可無”的事嗎?


所以最近一段時間反而是我堅持健身堅持得最好的時期——每天至少一小時,從不間斷。先是八段錦,然後拉伸,接著鄭多燕,甚至跟著我媽跳各種疑似廣場舞的操……此外,各種養生保健品也全都自覺招呼上了:維生素C、B族、鈣片、輔酶Q10、鐵皮石斛、黑枸杞、燕窩、海參……


昨天一稱體重,我比過年前輕了3斤,達到了理想體重!而且以前我的韌帶很差的,堅持鍛鍊一陣子以後,現在柔韌性也明顯提高了。還蠻欣慰的。


❺一家人齊齊整整的,就是最大的幸福。


今年本來計劃是春節和父母一起在新加坡過年,年後他們就飛到海南去呆到3月的。買機票的時候訂錯了,變成了跟我們一起飛回北京。沒想到歪打正著了,就算是禁足,也是一家人在一起生活方便,比如吃飯、買菜、買藥、鍛鍊都可以統一規劃,並且家人就在眼前彼此也更放心。


這次疫情,讓你懂得了什麼?

一家人在旅途中的合照


我看有很多文章和話題說,自從考上大學以後就沒跟父母朝夕相處過這麼長時間,再這樣呆下去會跟父母相看兩厭,互相瞅著煩心云云。我家完全沒有這種情況,反而很珍惜這段能長相廝守的時光——我陪他們看《新世界》(儘管那個劇情節越來越拖沓後來我都棄劇了),他們陪我看紀錄片和奧斯卡獲獎影片;一起健身,健身完再用筋膜槍互相放鬆;排好班輪流做飯;看新加坡旅行時拍的照片;有計劃分片區“網格化”地收拾屋子;研究家裡以前沒來得及用的好玩裝備……有一天我爸感慨說:“雖然以前也常來你這住,可你平時要上班;再早你小時候我要上班,從來沒有跟你從早到晚一起呆這麼長時間過!”我聽完很感動——一家人齊齊整整的,就是最大的幸福啊。而且,珍惜彼此、對彼此好,就是要把握當下。否則,一場類似新冠這樣的意外來臨,有多少家庭都是“來不及說我愛你”、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狀態……


❻無論什麼時候,愛看書是個好習慣。


前陣子武漢方艙醫院裡的小夥子讀福山的書上了熱搜,還獲得了福山本人的回覆。我自己的感受也是:家裡藏書多的話,所謂的禁足時光其實是很好打發的。


這段時間我的書單列舉如下(有的是為了打發時間,有的是為了提升自己):


1.《我知道怎樣去愛》 阿赫瑪託娃詩選

2.《文明之光》 吳軍著

3.《慶餘年》 貓膩著

4.《許淵衝經典英譯古代詩歌》 許淵衝譯

5.《表演者言》 央視電影頻道欄目組主編

6.《德國極簡史》 詹姆斯·霍斯著

7.《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塔拉·韋斯特弗著

8.《故宮的風花雪月》 祝勇著


這次疫情,讓你懂得了什麼?


有的是“二刷”甚至“三刷”,有的是剛開始讀,都還挺有收穫的。


另外還追了幾部劇:紀錄片《中國醫生》、臺劇《想見你》、韓劇《愛的迫降》。以上,全部推薦!(嘻嘻嘻李子維和李政赫好甜~)


這次疫情,讓你懂得了什麼?


❼給自己的資產留足一定的流動性,管理好現金流。


如果你是企業主,記得現金為王,時刻關注你的現金流。如果你是普通個人,賬戶上也要有說取隨時能取出來的一筆現金,而不是所有的閒錢都去買了T+1或者T+7的理財產品,甚至3個月、半年、1年定期……


我去年用一點閒錢投資了個奶茶店,本來還想投更多線下店的,一念之差忍住了。今年很慶幸沒有投太多。即使這筆錢的用途是最不酷的普通理財甚至活期,也要有一筆放在那裡,它是你安全感的來源。


❽買一些必要的保險。


我們家的保險一直配得比較齊,比如重疾、百萬醫療、壽險,這些都是有的(當然以前也買過一些性價比不高的產品),今年去新加坡前,又買了一年期、境內境外都能保障的意外險。疫情來襲後,我又給他們都配了專門針對新冠的零觀察期保險(可惜這個產品今晚6點停售了)。


有朋友說“新冠不是國家免費治嗎?沒必要買專門的保險”。我買的是確診即給一筆津貼、身故有高額賠償的那種專項保險。當然,其實我並不是說必須要買新冠肺炎險,而且想提醒——在“自己的身體條件還能買保險”的時候,儘可能把該有的保險配齊吧。有時候,一場大病會讓人突然喪失醫療險的投保資格(比如我老公,去年11月因為視神經炎住了院,此後短時間內買各種保險都要受到限制),那不如在還能買的時候早點買好吧。


❾靈活用工可能會成為未來的趨勢。


非常時期人手短缺的情況下,盒馬出臺了向雲海餚、西貝“租賃員工”的政策,一舉奪得,多方共贏,引來一片點贊。與此同時,人們也明顯感覺到:靈活用工很可能會成為未來的趨勢。那麼對照想想自己,有可能因為自己的哪項技能被哪個平臺靈活用工呢?如果答案是自己竟然沒什麼有價值的技能,那是不是要趁現在還沒復工(有些公司復工了,但更多的還沒有,或只是遠程在家辦公,工作量相對也不太大)的機會,補一下短板,充一下電呢?


這次疫情,讓你懂得了什麼?

線上辦公成為當下的流行


最後我想說:保持善良,尊重科學,有同理心和同情心,樂觀、堅強、積極地面對生活的挑戰,是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應該具備的品質。


希望我們一起戰勝疫情,早日回到那可以自由呼吸和快意生活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