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安分的少年到中國芯之父

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5G、物聯網……

對於今天大部分人來說,這些名詞已經不再陌生。這些技術要麼已經改變我們的生活,要麼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要麼將會改變我們的生活。總而言之,它們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裡的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但在繁多的技術背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基礎——芯片。正是各種各樣的芯片支撐著海量數據的計算、處理、傳輸和通訊,方能使這些技術從理論化為現實。

如果要講中國芯片產業,“中星微”是一個絕對繞不過去的名字。不僅因為它是中國第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芯片企業,更重要的,是因為這家企業研製出了中國第一枚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開啟了中國芯的未來。


從不安分的少年到中國芯之父

不安分的鄧中翰

中星微的創始人名為鄧中翰,1968年出生於江蘇南京。

據鄧中翰所說,從小自己就對科學情有獨鍾,並希望長大後能成為一名科學家。

那時的他最喜歡聽少兒廣播節目裡講各種科學知識,聽得如痴如醉;手裡捧一本《十萬個為什麼》,讀的津津有味。

1987年,鄧中翰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就讀。

在大學期間,鄧中翰就是個很不“安分”的人,但這也給他帶了許多學習的機會。大二的某次物理課上,一位教授正在講解關於電磁學的題。其他學生都認真聽著,但鄧中翰卻越聽越感覺不對勁,他覺得這個教授講錯了!

下課後,鄧中翰用整整八頁紙寫下了自己的想法以及五種試驗方法,證明教授課上講的思路有問題,並投到了教授的信箱。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給鄧中翰上課的是中國科技大學的著名教授胡友秋先生,曾經在中科院工作過,後來也到國外做過訪問學者,有著豐富的學術經驗。居然說這樣一位大人物錯了,鄧中翰的膽子也太大了。

但正是這麼一“抬槓”,讓鄧中翰成功吸引到了胡友秋教授的注意。他看出了鄧中翰的天賦,並馬上把他推薦給了當時正在進行科研項目的黃培華教授。黃教授一看,果然是個可造之材,於是就把鄧中翰也拉進了項目組,做起了科研。

20歲那年,鄧中翰就在中國科技雜誌《科學通報》上發表了論文。


從不安分的少年到中國芯之父

出國與歸來

1992年,從中科大畢業的鄧中翰,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留學的機會。

即使到了大洋的另一邊,鄧中翰依然發揮著自己愛鑽研的精神。當時他覺得只讀物理學已經不能滿足自己,有了跨學科的想法。於是讀完物理學碩士後,他又讀起了電子工程學,讀完了電子工程學後,他又開始攻讀經濟管理學。

1997年畢業時,鄧中翰同時獲得物理學碩士、電子工程學博士、經濟管理學碩士三個學位,成了建校130年來第一位橫跨理、工、商三學科的學者。

畢業後,鄧中翰馬上就去到硅谷,開始了自己的闖蕩。

1998年,鄧中翰創建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PIXIM.INC,這是家專注於專注於圖像處理技術產業化的集成電路公司。

之前的一年裡,鄧中翰先是在美國Sun公司參加了UltraSPARC中央處理器工程,後來又進入了IT人才們最嚮往的IBM Watson研究所工作,已經有了非常豐富的經驗。

憑藉著超前過人的技術創新以及辛勤的工作態度,鄧中翰的公司很快就獲得了臺積電、三菱和一些風險投資的青睞,公司市值飆升,一度達到1.5億美元。

這時的鄧中翰,也不過才20來歲,就已經擁有了大部分人渴望的富裕生活。

但鄧中翰並沒有沉浸在一時的成功裡,他很快意識到了美國商業社會的問題。美國的商業社會已經非常成熟,創業者能獲得的機會都差不多,這就導致自己沒有什麼特別的優勢。如果繼續在美國待下去,很快就會迎來瓶頸。

正好就在這時,鄧中翰在伯克利大學時期的導師,著名物理學家田長霖先生的引薦下,認識了當時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主席周光召院士以及信息產業部副部長曲維枝。

在瞭解到鄧中翰的成就後,兩人都希望鄧中翰可以回國,一起為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不能沒有自己的芯,祖國需要你們!”聽著曲維枝的話,鄧中翰有了回國創業的想法。

1999年國慶,鄧中翰應國務院邀請,來到北京參加新中國成立50週年慶典活動。看著祖國繁榮的景象,鄧中翰堅定了回國創業的決心。

一方面,是因為當時集成電路在中國還是新產業,有許多發展潛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為中國的崛起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1999年10月14日,在北京中關村一個倉庫裡,中星微電子公司正式成立。


從不安分的少年到中國芯之父

從零開始,在困境中崛起

儘管當時中國有一個充滿機會的商業環境,但剛成立的中星微還是遇到了不小的挫折。

那時候的中星微,雖然名義上是公司,但其實團隊人數還不到10人。而且由於國內缺乏有經驗的芯片人才,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他們自己親自來做。為了培養人才,鄧中翰甚至還親自到清華去兼職任教,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但不僅是人才缺失,資金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2001年初,中星微遭遇資金鍊斷裂的危機,賬面上只剩下100萬美元。

鄧中翰幾人也想過要不放棄算了,但思考再三,他們還是決定繼續堅持下去,最後,他們將自己的個人存款、房產以及股票全部抵押給銀行貸款,維持住了公司的運營。

皇天不負有心人,2001年3月,中星微終於研製出了中國第一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媒體芯片“星光一號”,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這款芯片可以進行百萬門級超大規模CMOS數碼圖像處理,在當時全世界都屬於領先地位。

最初,他們打算利用這款芯片打進手機多媒體市場,但當他們自信滿滿地上門去介紹產品時,卻連吃閉門羹。原來,當時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手機廠家,都覺得中星微只是一家成立沒幾年的小公司,根本不屑用他們的芯片。

但鄧中翰與團隊沒有氣餒,既然這個市場不行,那就換一個!

很快,他們發現PC多媒體市場正在悄然興起,像是英特爾還有微軟這樣的大公司,也在大力發展這個領域。但由於當時這個行業還很小,沒有形成相應的產業鏈,即便是像英特爾和微軟這樣的巨頭也陷入了發展緩慢的困境。

這時候就輪到中星微登場了,鄧中翰馬上找到英特爾和微軟兩大巨頭協商,由他們來提供芯片。兩大巨頭當然樂意,因為他們也希望快點把這個市場做起來。

於是在2001年8月,距離微軟Windows XP剛剛全球發佈不就,中星微就成為最早拿到微軟WHQL認證的公司,成功將他們的芯片應用到了微軟的PC攝像頭裡。

隨著互聯網進入高速發展期,PC多媒體市場也隨之興起,因為視頻聊天、可視電話都需要使用到PC攝像頭,而攝像頭需要芯片。如此一來,中星微就成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之後的幾年,中星微又接連推出多款數字多媒體芯片,並陸續拿下三星、飛利浦、蘋果、索尼等國際知名品牌,成為他們重要的芯片供應商。

2002年,中星微重啟手機多媒體芯片的研發項目,並迅速於次年做出實際產品。這時的中星微,已經不再是當初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迅速拿下了聯想、TCL、首信等國內主流手機廠商的訂單。在國際大廠中,出於之前的合作經歷,三星手機也很快將中星微的芯片寫進了採購清單裡。

2005年11月,中星微憑藉出色強大的技術實力,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的芯片設計企業。

2009年,中星微電子多媒體芯片全球銷量更是突破了幾億枚,成功佔領計算機圖像輸入芯片市場份額65%以上。

2016年,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於AlphaGo戰勝李世石的時候,中星微已經研發出了中國首款可以應用於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的芯片“星光智能一號”。同年,中星微憑藉20.5億元的銷售收入,入圍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日前發佈的“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十大企業”榜單。

今天,為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路上,中星微依然走在最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