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髮菜 紀實

髮菜是寧夏特產,五寶之一,形狀似頭髮,故名髮菜。

茫茫黃土高原,高坡重疊,坡大溝深。高原上散佈著幾米間距、大小不等的半乾旱植物,像一個個個忠誠的衛士。夏天的黃土高原,陽光強烈,晝夜溫差大。


暑假,鄰居們串門時說去山上拾髮菜可以賣錢,一兩十幾元。這對於我們小孩具有較大的吸引力,一是學校宣傳勤工儉學,自己動手,勞動光榮。二是想賺點零花錢。三是想去大山上看看什麼樣子,以往很少去,只有祖宗上墳才去那邊。因為我是住在黃土高坡腳下的灌溉農業區,養的羊少,也就一三五隻不等,吃玉米、飼料、乾溼草,一般只是在平原渠邊、田邊放羊,不去距離較遠的大山上放牧。

頭天和鄰居商量好後,約好第二天早上凌晨五點過來叫我一起出發。因為髮菜在早上太陽照曬前,有露水,枝幹舒展、寬闊、綿軟,相互連接、不易折斷,拾荒效率高,而等到太陽曬乾後,就枝體幹縮,變小變細,容易折斷,拾荒效率變低。因此,一般都是早上拾荒,中午回來。第二天早上,窗外泛白,天才麻麻亮,大門就哐哐哐有人敲門,我知道是約好的鄰居小孩們來了,他們有的騎著紅旗牌有大梁的自行車,我趕緊收拾穿戴,背了一軍用書包的黃元帥蘋果、大餅、拖饃饃、一大瓶水,騎著紅旗牌大梁自行車,就一起出發了。聽說路比較遠,到山上要一個多小時。我們小孩騎著辛苦摔跤學會的大自行車,人小車大,看上去極不協調。從巷子裡上坡右拐,就到了七星渠岸石子路,車子哐噔哐噔的行駛在不平的路上,我呼吸著涼颼颼、新鮮野草的空氣,渠岸邊的兩排白楊樹黑乎乎、陰森森的一個個從我身邊掠過。到了‘’營子橋‘’頭,左轉過了橋,右轉沿著渠對岸道路騎行,不一會,左轉,沿著園藝場邊的土路前進。園藝場的高牆連綿不絕,騎了約半個多小時,到山腳下了,這條東西走向道路,前面約100多米處有個直角拐彎,右拐就是一個大坡,直通向大山深處。路的北邊遠處是個廢棄的燒磚廠,路北邊旁邊右拐處是個燒磚採土後的大坑,約有三米深,長寬十來米。我們沿著路騎行,右拐就上了大坡,約有一兩百米長,路上不甚平坦,沖溝密佈。我們騎不動,推著車爬這個大坡,上去後,又騎了約半個多小時,已達大山深處,這一帶名曰大疙瘩。我們走走這麼遠是因為靠近平原的大山已被很多人拾荒過,髮菜稀少。到了目的地,下了車,出了一身汗,解釦子散熱,伴著山上的微風,涼涼的很舒服。我們揹著乾糧和水,左手拿一個白色塑料袋,右手拿一個鑷子,就爬到了鄰近的大坡上,蹲著或彎腰邊檢髮菜邊前進,慢慢的,和大山、旱草、石塊融為了一體。我們相互之間離得不太遠,以防走散。累了就坐下歇會,渴了就喝,餓了就吃。慢慢的,白色塑料袋裡充滿了黑色像頭髮一樣的髮菜,但是很蓬鬆,一壓又快沒了,看著一坨的黑色髮菜,心裡也有了成就感。我是新手,和老手相比,效率能差一兩倍。快到中午了,太陽光越來越強烈,我的背部像被爐火燻烤,我整個像被曬蔫的小草,失去了剛來的激情和新鮮勁頭、身疲腰痠,動作遲鈍。我已經罷工了,熱的不想幹活了,站在一個山頂上,四處無人,靜謐安詳,只有微風和我相伴,我往旁邊的山溝裡滾下巨石,只見巨石刺愣愣,直溜溜,越滾越快,沿著陡峻的山坡衝了下去。我遠遠的看到一兩群羊群,他們安祥的吃著草。一邊向同伴的方向走去,準備集合返回。集合後相互比較著撿的成果。我們沿原路返回,一路下坡為主,車輛的剎車性能顯得非常重要,對剎車的磨損也很大。我們調整著車的速度,緊急時刻甚至用腳拖地,或者用腳壓著前輪來減速。我們快到了磚廠的直角拐彎處,有預判的夥伴都會下車從大坡上推車下來,或者走走停停、短暫滑行、或者S型來減速,以防速度太快,不受控制。這個我在初始學車時,已是深有體會,雖然坡沒這麼長,這麼陡,但是也撞過好幾次,深深知道不減速的後果。其中,有一個女孩,直愣愣的從坡頂滑行下來,沒有減速,沒有害怕,速度越來越快,車感覺已不受控制,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在直角拐彎處衝進來旁邊的大坑裡面。我們趕緊過去看看具體情況。發現她坐在深坑裡一動不動,頭髮散亂,滿臉灰土,號啕大哭,自行車前輪幾乎變成一條線了。我們趕緊安慰她,扶她上來,還好人沒損傷,我們一個夥伴把損壞的車前輪綁在後座上,騎著拖回去了。她坐上了我的車,我載著她回來了。後來打聽知道,原來她媽是有精神病,她可能也有點異常才這樣的吧。回到家,如釋重負,吃著可口的飯菜,大睡了一覺。後來我就經常和他們去拾髮菜了,從新手變成了老手。


拾髮菜 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