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毛往事~《走進記憶深處的故鄉》051(文

地毛,俗稱“髮菜”,廣東諧音“發財”,學名“髮狀念珠藻”。廣泛分佈於我國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等高原地帶,緊緊依附在荒漠土壤中植物下生長。因其色黑細長,猶如人發而得名,可以食用。

地毛往事~《走進記憶深處的故鄉》051(文/子祺)


地毛藻體干時曲捲,色澤烏黑,溼時平直,略呈棕色。往往許多藻體成團結繞,吸水後粘滑帶彈性。百科書上講,髮菜具有固氮功能,也能光合作用產生氨基酸,兼具解毒清熱、理肺化痰、調理腸胃等療效,尤其有益於降血壓,深受廣東一帶人喜愛,與甜食搭配烹製,成為粵港地區上等食材。市面上的乾地毛,每斤曾賣價一二百,一時成為後山地區人們發財致富的特有來源。

地毛往事~《走進記憶深處的故鄉》051(文/子祺)


地毛在四子王旗多有分佈,半荒漠地帶的後草地尤其為盛,農村地區丘陵、坡梁、小山包也能生長。每年夏末秋初時節,為地毛盛產期,有時氣候溼潤,四、五月份的春末也出現。每當夜降秋雨,晨沐朝陽之時,霧氣中潮騰騰的緩坡上,一團團地毛黑如青絲,或纏繞在草根裡,或盤結在地蕉上,閃著烏油油的亮光,甚是喜人。謀財有招的人們,會以手揀、耙摟的方式紛紛採擷。

地毛往事~《走進記憶深處的故鄉》051(文/子祺)

在農區,人們就近搜尋覓壑旯地去物色,提筐、挎籃,揹著蛇皮袋,扛個小耙耙,披星戴月到處找,趁著潮氣滿坡滿梁使勁尋躂。在後草地,全是四面八方成群結隊湧來摸尋的外來人,除了後山當地人,或甘肅、或寧夏,出省跨區遠天隔地的外鄉人也來摟耙;大班車、大卡車,交通工具都是下了血本租來的,人群攘攘擠滿了杜爾伯特大草原;那都是大陣勢、大場面,超大號的鋼絲耙,超大號的大麻包,壘灶臺,挖洞穴,就像曹軍打仗安營紮下了寨;搶地片,佔山頭,為了摟到好地毛,無所不用其極,不停息地輪番捯飭本已脆弱的草場原生態。

八十代後期至九十年代末,整整十幾年時間裡,“摟地毛”成了無數人發家致富的大產業。當年,只要在“摟”和“運”的過程中,沒被公家逮住、抓住,就算吃了定心丸,就算搶回了“金元寶”、“搖錢樹”。在四子王旗後草地,合營、大廟,八楞梢、腦木更,大紅山、七層山等地,幾乎每片草坡都被糟蹋個遍。

地毛往事~《走進記憶深處的故鄉》051(文/子祺)

農區的人們,以親朋、村民、故交、介紹的方式,租車上草地摟地毛也一度成為常事。自備飲水,自帶乾糧,鹹菜冷饅頭,白天蹲溝裡,晚上爬出來,趁著月色使勁耙。會踩點、運氣好的,能碰上不錯的稠密貨;點兒背的,辛苦好幾天,扛回的都是幹颯颯沒多少地毛的狼刷芴子草。最初的幾年,大多都不會空手而歸,地毛長得確實多,每個麻包都能拾掇出小几斤;後期,髮菜已成了發財的大誘惑,一批一批的人們,像瘋了一樣往後草地跑,可憐的督亢地變成了大自然都不垂青的荒瓢地,每次折騰七八天,村民們能拾鬧回來斤八兩就算不錯了。高峰時,每家都會出個壯勞力出草地,走時的大汽車除了坐幾個人,顯得空蕩蕩;回來時,人人都是好幾大麻包,忽悠忽悠的卡車,堆得像移動的小山包;出發返回都預先約定,哪個人也不能誤了事兒,摟到摟不到都要自認帳,晝伏夜行成為常話;也有單幹迷了路的,找不到紮營盤的地兒,黑夜間轉了大圈還在原地打轉轉,情急之下,雙手一合念菩薩,劃個十字求天主,天亮了才能默休默休踅摸回地兒;做飯不敢冒煙,抽菸不敢有火,上廁不敢露頭,憋屈圪躕一熬好幾天;碰見巡邏查處的公家人,全部罰沒還得等處理;撞見挨刀刮的割草隊,挨打受氣不說,還得不情不願留給人家。那年代,儘管摟地毛來錢快,吃苦遭罪真是不好受,小心再小心,生怕雞飛蛋打全部白折騰。看著父輩們的辛苦勁兒,年少時不免感慨也特別多。

地毛往事~《走進記憶深處的故鄉》051(文/子祺)


摟地毛最兇的要數寧夏人。有幾年,不知寧夏哪裡的民族朋友,不辭辛勞,不畏嚴寒,跨過賀蘭山,越過九曲彎,浩浩蕩蕩衝了過來。不是千里走單騎,也不是草原來相會,那是實實在在裝扮起來,扯草原的嘴,撕草原的臉。據說,來時一陣風,走時像雲霧,有男也有女,一散一大片。帶著鋼絲耙,全是特製貨,分工挺細緻,還設瞭望哨。來的那幾次,後草地被摟耙的不像樣,甚比犁鏵還帶勁,連根帶土幾乎翻個遍。陣勢大,影響也挺大,起初邊防人員根本沒作用,兩軍對壘,抵不過人家還差點繳了械。制止不住,傳聞驚動了兩個省區的領導層,調用不少公安、武警聯合起來治理,費盡周折才算慢慢平息了事態。可見當初,為了發這地毛財,多少人見錢眼開不要命。由此也帶來無窮隱患,不長草、沒雨水,沙塵暴、荒災年,十好幾年緩不過勁兒,草原母親流乾了淚,茫茫塞北黃飄飄,你說到底能怨誰。

摟地毛是危險事兒、運氣事兒,揀地毛也不輕鬆。我沒去牧區摟過地毛,在家揀地毛卻很頻繁。起初是給別人揀,有公家人不知從哪裡弄回來需要代加工,父親託人攬回這營生,論斤提成掙點兒辛苦費,好歹一年能換些零花錢學費錢;後來摟地毛成了普遍事,父親也出去摟了幾次,開始了自家揀地毛生涯。

地毛往事~《走進記憶深處的故鄉》051(文/子祺)


揀地毛,通常全家老幼齊上陣,分工協作做這細活兒。先揀除粗圪欖大草棍,再去掉細屑的狼刷芴子、地蕉草,最後才是一根一根抽揀還夾雜著的絨絨草。大體歸納有幾個步驟:漂地毛、篩地毛(吹地毛)、撒地毛。


地毛往事~《走進記憶深處的故鄉》051(文/子祺)

漂地毛是苦力營生。先把大麻包裡的原始貨倒騰出來,長的圪節棍棍需要用鍘刀或大剪刀截短,然後灑在預先準備好的大水鍋或池子裡。一個人搬凳子坐在鍋沿前,邊灑地毛,便用笊籬輕拍,地毛泡溼了沉入鍋底,草棍棍漂在了上面,不斷地撈出漂完的,撒入待漂的,循環往復,初始的頭道貨逐漸被捯飭成二道料。篩地毛是技術活兒。待到把溼淋淋的地毛團晾半乾,撒上乾淨的細油沙,攪拌均勻就能拾掇。有時是用篩子篩,連沙帶短草不少都被篩了下去,地毛因長因軟留在了篩子裡;有時也藉助風勢輕輕揚,也能吹掉不少草棍棍草節節。經過這道工序後,大多剩下了黑颯颯的地毛團,攤開攤勻滿炕滿床去晾乾。最後一步是撒地毛,才算書歸正傳開始了揀地毛。

地毛往事~《走進記憶深處的故鄉》051(文/子祺)


揀地毛,也有粗揀細揀之分。粗揀一般是大人們的活兒,將地毛團裡還明顯留著的草莖草節節大體抽撒出去,每撒完一堆就交給女人娃娃們再精挑細揀。細揀有些繁,耗時間不說,也得眼力好有耐心,那都是挑撒細的不能再細、短的不能再短的絨絨草了。最後這道活兒,都是一家人擺開了陣勢做。也常常選擇在晚上或冬天閒暇時間,趴在炕上,坐在桌旁,靠在櫃前,一人把一團,裡外外翻過來調過去地揀。白天還好些,家裡亮堂,哪裡都可以揀。到了晚上,燈不亮光不強,眯起眼睛死活揀不乾淨。最早的幾年,村裡還沒通上電,家家都是煤油燈,搓粗拉長燈撚子也不管用,燻的你眼黑頭髮暈。後來,家家都想招,先是換馬燈,再又做玻璃罩,勉勉強強能多了些光。有一陣子突然普遍有了新招,用起了臭氣嗆人的嘎斯燈。那臭電石味兒太重,沾水能造出可燃氣來,點著了亮度分外給力。起初不知道有毒氣,為了掙錢也不管不顧沒完的燒。到現在才知道那傢伙原名碳化鈣,除了產生易燃的乙炔,還附帶大量的砷化氫、磷化氫,享受的時間長了會要命。不過嘎斯燈的功效確實大,屋裡比電燈泡還亮,一家人抓緊時間圍攏一塊兒突擊活兒,為了多掙些錢,嗆肺嗆胃也揀撒的沒鞠性。好在這種狀態沒幾年,村裡拉上了電,都裝了電燈,不然,落下後遺症也不是不可能。電燈下幹活到底輕鬆了不少,有說有笑還能看電視,嘻嘻哈哈中揀完一大堆。那種收穫感沒得說,充實了腰包,豐富了生活,感覺日子有了盼頭,娃娃們也覺將來有了奔頭。

地毛往事~《走進記憶深處的故鄉》051(文/子祺)


那個年代,一到農閒季,走到哪個村都是拾鬧地毛的攤狀。各家各戶的小型地毛“加工廠”,猶如雨後春筍,遍佈鄉間村落、旗裡旗外,形成大氣候,做成產業化。不知道政府當初統計沒統計,感覺總產量拉動全旗人均GDP一定不是個小數字。要不然,娃娃們唸書、後生們娶媳婦、家裡頭蓋房添傢俱、跑運輸的小四輪拖拉機,哪能不知不覺普及那麼快。一撮不起眼的地毛,竟然讓多少人家翻了身,還清了外債,減輕了負擔,活的有了人樣有了滋味。

地毛往事~《走進記憶深處的故鄉》051(文/子祺)


好事最終還是有個頭,國家的環保政策一下剎住了車。黃沙漫天的京津冀,荒災連年的故鄉地,深深刺痛了每個人的心。地毛易摟不宜長,草原易毀不易復,二三兩的乾地毛,常常要毀掉草坡大幾畝,想想瘋狂的那年代,究竟傷了多廣的後草地啊!這一毀,沒有十年八年返不了恙,這一毀,哪是你我說說嘴助助威就能解決的事兒啊!好在蒼天不負馬揹人,取消農業稅,補貼草場費,退耕還林還草,十個全覆蓋,生態環保戰,脫貧攻堅戰,國家出臺一系列大戰略,解決了鄉親們的大民生。植被逐年蔥綠,草原逐年美麗,北方亮麗風景線逐步成為名片。如若再說地毛事兒,老人們聽了嘿嘿一笑,娃娃們問了哪說知道。那營生,埋在了心扉,藏進了歲月,是憂傷是歡暢,任由後人去評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