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韻並美,文采照耀——身為歷史書的《左傳》為何如此文采斐然?

寫在前面的

清人吳楚材,科舉不第,與其侄吳調侯收錄自東周至明代的文章共計222篇,分為12卷,作為學塾裡學生的教材,取名《古文觀止》,意思是天下的好文章都在這本書裡了,當然,有點誇張了。

情韻並美,文采照耀——身為歷史書的《左傳》為何如此文采斐然?

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作為作為一部以集錄散文為主的書,在全書一共12卷的份額中,作者卻足足用了兩卷的份額選錄了34篇歷史文章,並且,這34篇文章全部來自一部歷史書——《左傳》(《古文觀止》第一卷和第二卷全部選自《左傳》,共計34篇),足見吳楚材叔侄兩人對《左傳》這部歷史書所展現的文學色彩具有超乎尋常的認同感。

能被入選《古文觀止》的文章,雖不像作者所說的都是天下極好的文章,但是它一定有它獨特的優點才會入選,《左傳》就是這樣,與同樣身為史書的《尚書》、《春秋》的質木無文相比,《左傳》所體現出的“情韻並美,文采照耀”的文學色彩美,熠熠生輝。

情韻並美,文采照耀——身為歷史書的《左傳》為何如此文采斐然?

左傳

下面我們結合《左傳》中的部分文章,從以下四個方面分析一下《左傳》的文學藝術的特點。

第一,不流水式記錄歷史,甚至放棄或者縮短一些歷史事件的記述,留下空間,重點著墨於情節鋪陳,使歷史史實變得如故事般生動。

如僖公九年的《齊桓下拜受胙》寫了齊桓公在葵丘會盟諸侯, 周襄王也派代表參加,並且用祭廟之肉賞賜齊桓公,並對齊桓公加官進爵,並且還給了她一個特權,就是見了周王可以不下跪,這時候的齊桓公儼然已經成為於全國霸主的樣子,周王形同虛設,但齊桓公卻表示不行,臣子哪有不拜天子的道理,這個禮還是一定要有的。文字不多,卻寫的很有意思:

會與葵丘,尋盟,且修好,禮也。

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於文武,使孔賜伯舅胙。”齊侯將下拜。孔曰:“且有後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勞,賜一級,無下拜!”’對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餘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於下,以遺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這篇歷史事件,作者開頭只用寥寥幾個字就介紹完了,前後加起來總共11個字,“會與葵丘,尋盟,且修好,禮也。”極其簡單。然後就開始著重描寫齊桓公與周天子代表的對話,齊桓公與代表一去一來的對話,表現了齊桓公為了利用周天子,挾天子令諸侯,故作謙恭的戲劇性的動作。使本來枯燥的歷史事件一下生動起來,像故事一樣充滿趣味性。

情韻並美,文采照耀——身為歷史書的《左傳》為何如此文采斐然?

葵丘會盟

再如隱公元年的《鄭伯克段於鄢》,本篇位列《古文觀止》開卷第一篇的位置上,描寫了鄭莊公和他的弟弟共叔段及母親武姜之間勾心鬥角,相互排擠打擊的過程,反應了為爭奪王位,帝國內部矛盾重重,殘酷黑暗。本篇雖然只是《左傳》中一個小小的片段,但它的結構卻出奇的完整,僅有500多字,就把鄭莊公從出生以後他母親就不喜歡他,到長大及鄭莊公繼位後,母親幫助自己的弟弟共叔段反叛自己,繼而弟弟共叔段失敗開始逃亡、直至鄭莊公與母親和好的過程。文字敘述下來,明明白白,一清二楚,作者通過對人物行動的描寫把每個人物的性格刻畫的躍然紙上。比如: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面對弟弟共叔段肆無忌憚地擴張領土,通過這個人物行動表現出共叔段的自大與無知的性格突出其愚蠢狂妄的性格;大臣祭仲的擔憂以及鄭莊公外表表現出來縱容懦弱,而內心卻很狡詐陰險,正是作者營造的懸念氛圍,這樣才能讓歷史事件充滿矛盾,在情節上跌宕起伏,充滿戲劇性。作者能把一個充滿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史實,用如此簡潔的語言生動有趣的表達出來,人物刻畫的如此生動,這正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思想:不流水式記錄歷史,甚至放棄或者縮短一些歷史事件的記述,留下空間,重點著墨於情節鋪陳,使歷史史實變得如故事般生動。

情韻並美,文采照耀——身為歷史書的《左傳》為何如此文采斐然?

鄭伯克段於鄢

第二,善於用極簡的文字生動細膩的雕刻宏大的局面

春秋時期,國與國之間充斥著各種不和諧,擴充本國疆域和提升本國威望似乎是每個國家必達的志向,所以,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可能一觸即發,大戰是避免不了的,翻看《左傳》,戰爭場面比比皆是,用簡單的文字勾勒出生動細膩的戰場畫面,就像作者自己真真切切的參加過一樣,鮮活的情境躍然紙上。如《曹劌論戰》中曹劌和魯莊公在戰場上的這一段對話: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曹劌和莊公共同來到戰場,莊公立馬就要進攻,曹劌通過戰場偵察,立馬否定了莊公的行動,再到齊人戰敗撤退以後,莊公又要追擊,曹劌先是制止,在通過細膩的觀察,才同意追擊。作者僅僅用52個字,就將一場如此宏大的場面活靈活現的展現出來,可謂是極簡主義中的經典。兩個“未可”,兩個“可矣”不僅把曹劌在戰場上的細膩觀察的性格完美的表達出來,也將整個戰爭的宏大場面緩緩的鋪展開來。

情韻並美,文采照耀——身為歷史書的《左傳》為何如此文采斐然?

曹劌論戰

再如《晉楚城濮之戰》中的描寫:

己巳,晉師陳於莘北。胥臣以下軍之佐當陳、蔡。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將中軍,曰:“今日必無晉矣”。子西將左,子上將右,弄臣蒙馬以虎皮,先犯陳、蔡,陳、蔡奔,楚右師潰。狐毛設二旆而退之,欒枝使輿曳柴而偽遁,楚師馳之。原軫、郤溱以中軍公族橫擊之,狐毛、狐偃以上軍夾攻子西,楚左師潰。楚師敗績。

排兵佈陣,兩軍兵馬情況,如數家珍,就像親眼看到的一樣,戰事起起伏伏,波橘雲詭,寥寥幾筆,已將宏大場面生動的刻畫出來。

第三,開始注重寫人

如果說《史記》開創了寫人物傳記的先河,那麼《左傳》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就是這條先河的源頭。並且《左傳》已經開始了多層面,多層次的描寫人物性格的嘗試,例如《晉公子重耳之亡》,就通過重耳的流亡過程,展現了重耳性格的層層變化:

情韻並美,文采照耀——身為歷史書的《左傳》為何如此文采斐然?

晉文公流亡路線

第一階段:安於現狀,貪圖享樂

及齊, 齊桓公妻之,有馬二十乘。公子安之。

流亡到齊國,齊桓公送給他美女,物資,這個時期的重耳對這種生活很滿足,老婆孩子熱炕頭,讓他毫無鬥志,以至於他的妻子都看不下去了,與他的臣子一起灌醉重耳,把重耳送出了齊國,重耳醒了之後,竟然毫不領情,拿著兵器追打這個把他送出來的臣子。這個時候的重耳已經被安逸迷亂了心智,復國對於他來說,太遙遠了。

第二階段:歷盡磨難,不卑不亢,鬥志昂揚

及楚, 楚子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 不穀?”對曰:“ 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其何以報君?”曰:“雖然,何以報我?”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若 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櫜鞬,以君以周旋。

當重耳經歷流亡生涯中的各種磨難之後,使他的鬥志重新染滿了胸腔,他流亡到楚國,楚王問他如果幫他復國,會怎麼報答他,重耳說如果有一天,晉楚發生了戰爭,首先晉國會退避三舍,但是,晉國退了之後,楚國還不退,我只好與你戰鬥。這個時候的重耳已經滿血復活,儼然一個不卑不亢的外交家的樣子,既懂感恩,又不失風采,侃侃而談,落落大方!

第三階段:不計小節,能屈能伸

秦伯納女五人, 懷嬴與焉。奉匜沃盥,既而揮之。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 降服而囚。

當流亡到秦國之後,秦穆公嫁給了他五個女兒,其中有一個叫懷嬴的,因為一次戲謔,懷嬴很不高興,重耳就脫去衣服把自己關起來表示謝罪。

這個時候的重耳在性格上已經完全脫胎換骨了,流亡生涯,讓他看慣了人情冷暖,爾虞我詐,心智一步步成熟。為了完成復國大業,他變得能屈能伸,不計小節,最終成就王圖霸業。

作者通過描寫晉公子重耳在流亡路上的種種遭遇,一步一步的將重耳不同的性格側面細膩鮮明的刻畫了出來,形神兼具。

情韻並美,文采照耀——身為歷史書的《左傳》為何如此文采斐然?

晉文公流亡

第四:刻畫“攻心”,開始關注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

《左傳》在人物敘述方面,已經開始注重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例如在《燭之武退秦師》中的描寫: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秦、晉兩國聯合攻打鄭國,鄭文公派遭能言善辯的燭之武去說服秦穆公不要聯合。燭之武利用泰、晉之間的矛盾,開始向秦穆公展開“攻心”,向秦穆公分析舍鄭對秦有利,滅鄭對秦不利的道理,終於說服了秦穆公,不僅使他放棄了聯晉滅鄭的圖謀,而且又決定派兵戍鄭御晉。

作者通過深入對方內心,把握其心理變化,取其一點,聚而攻之,直中要害,摧毀其現有的內心防禦系統,讓對方徹底折服。

情韻並美,文采照耀——身為歷史書的《左傳》為何如此文采斐然?

燭之武退秦師

總結

《左傳》作為先秦時期的歷史著作,在講述歷史的同時,又能夠文采斐然,用簡潔流暢而又富含曲折的敘事風格來刻畫生動的人物形象,是實屬難得的,因此它不僅僅是一部歷史著作,更是一部富有文采的散文著作,它為後世的文學創作提供了典範,為後世文學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