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懲惡之後逃逐郡,他的名字由來與此有什麼關係?

關於“三國”的傳說,在民間流傳已久。在《三國演義》成書之前的《全相三國志平話》便是在大量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經民間藝人加工編纂而成。此書也為《三國演義》的成書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基礎。就褒來說,《三國演義》對民間傳說的吸取和繼承是有所取捨;就貶來說當時的信息條件羅貫中並不可能將民間傳說蒐集全。另外,在《三國演義》成書後,民間傳說的“柴堆三國”還在不斷豐富發展。作為長篇的《三國演義》當然也不可能每些情節都交待得十分清楚。

關羽懲惡之後逃逐郡,他的名字由來與此有什麼關係?

羅貫中

“柴堆三國”對《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和事件進行了補充。如《三國演義》第一回是劉備關羽張飛“宴桃園豪傑三結義”。劉備、張飛和關羽可謂兩個半是我們保定老鄉劉備和張飛世居的涿郡,就是現在保定市所轄涿州市。關羽原是河東解良,現在的山西運城市解州鎮人,逃難到了涿郡。但關羽究竟是怎樣逃到涿郡的?“柴堆三國”中“關羽夜殺惡霸”的傳說對此作了補充。

關羽懲惡之後逃逐郡,他的名字由來與此有什麼關係?

桃園三結義

傳說關羽從小被河東郡解良常平村一位姓常的鐵匠收養,起名常生。常鐵匠供常生上學。常生異常聰明好學,一部《春秋》過目不忘。他從小跟常鐵匠學打鐵,兩膀練有千斤之力,揮拳舞棒,武藝高強。解良西關的惡霸呂熊仗與河東郡太守是親戚。他二人相互勾結,橫徵暴斂,欺壓百姓。最可恨的是一年大旱,呂熊乘機糟踏凌辱良家女子。他命人把城裡的水井全部倒上牛糞人屎,然後填平,只留他家後花園一口井。誰家要吃水,只能讓大姑娘小媳婦去抬水。他躲在後花園的花亭內品茶觀望,看中哪個,便強留府中,玩夠了,才放回家。

關羽懲惡之後逃逐郡,他的名字由來與此有什麼關係?

關羽劇照

解良城裡的姑娘們不知有多少受了呂熊的凌辱有的寧死不從,自盡相抗。一天,常生聽說惡霸呂又搶了一個姑娘,他義憤填膺,氣得兩眼冒火。當天夜裡,天黑雲低,常生持劍翻牆跳進呂熊府中。他走到呂熊臥室踢開門,只見那惡霸呂熊身穿睡衣正逼那姑娘就範。姑娘不從,呂熊揮拳就打。常生氣得一個箭步躥上去,持劍刺中呂熊。呂熊的家丁們聽見了響動,持械圍捉常生。常生邊殺邊保護著那姑娘衝殺出呂府。官府發下榜文,緝拿常生。

關羽懲惡之後逃逐郡,他的名字由來與此有什麼關係?

關羽劇照

常生逃往涿郡。在走到城關時,守城門的門軍盤問常生:“你姓什麼?”常生不敢說自己真實的名字,機智地順手一指城關說:“我姓關。”“你叫什麼?”常生看城關的目光還沒收。他看城關上空飛過一隻大雁,翅膀一撲楞,落下幾根羽毛,忙說:“名羽。”“柴堆三國“中的“關羽夜殺惡霸”的傳說與《三國演義》中第一回關羽在涿郡和劉備、張飛相識時說的“吾姓關,名羽,字長(常)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相吻合。

關羽懲惡之後逃逐郡,他的名字由來與此有什麼關係?

關羽、張飛劇照

是對《三國演義》中的關羽過去的生平事蹟作了追本求源的補敘,而且生活氣息濃郁,也和《三國演義中關羽重義氣,仗義而為的忠義勇武性格一脈相承。是對關羽這一人物的光彩補筆“柴堆三國”中的“關羽夜殺呂熊”不僅是對《三國演義》中關羽為何逃難涿郡的補充,對戲曲舞臺及電視等藝術作品影響也很大。著名京劇紅生演員李洪春擅演關羽戲四十餘出。其中第一齣戲《斬熊虎》就是據“柴堆三國”的“關羽夜殺惡霸”改編的,只不過將惡霸呂熊的名字改為熊虎了。

關羽懲惡之後逃逐郡,他的名字由來與此有什麼關係?

關羽戲曲形象(左)

在戲中讓關羽唱道:“恨贓官,橫征斂,霸莊田,欺良善,搶奪民女膽包天,俺今日與民除患,斬熊虎其禍匪淺。”在中央電視臺尚未播映《三國演義》電視連續劇之前,我創作而由河北電視臺拍攝播映的五集電視劇《劉關張傳奇》主要是寫《三國演義》開篇前劉備、關羽、張飛的故事。其中的第一集也是據“柴堆三國”中的“關羽夜殺惡霸”發展豐富而得。“柴堆三國”是無數無名氏集體創作的結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生活的深度與廣度。民間文學可謂是作家文學的乳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