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考古:一“探”到底,“探”为“观”止。

时间之矢:从宇宙起源,到现在及以后,跨越了整个历史的主要时期。宇宙演化是研究逐渐稀薄和冷却的宇宙中,能量、物质和生命的组合和组成的许多变化的一门学科。而恒星考古是研究宇宙演化的重要手段。


宇宙之大,深空探测器能够触摸的边界实在有限,因为人类目前无法利用理论知识来探索宇宙的边界;想要看到探测器“探”不到的远方,人们还需要借助于各种各样的望远镜来“观”。即便是这样,也仍然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界。


恒星考古:一“探”到底,“探”为“观”止。


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一群从事恒星考古的天文学家就在孜孜不倦地寻找另一种“宇宙化石”——在100多亿年前的恒星。最近,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刚团队利用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光学望远镜LAMOST的巡天数据,挑选出一万余颗金属含量不到太阳百分之一的贫金属星候选体,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贫金属星亮源表,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报(增刊)》上。


宇宙化石

那么,这些金属含量特别低的恒星,究竟有着怎样的奥秘?它们对研究宇宙演化史而言,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恒星考古:一“探”到底,“探”为“观”止。

最早的宇宙化石,源自于137亿光年的天体


那么,我们都知道,依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原子不断地叠加重组,然后形成新的原子。原子序号越大,金属物质越多,成熟时期越晚。原子序号越小,金属物质就越少,就会是早期的恒星。所以,金属含量特别低的恒星,就是早期的恒星。也就是所谓的“宇宙化石”。

而这些早期的恒星,也就是贫金属星,是我们探究宇宙起源最关键的要素之一。


银河“淘宝”

LAMOST,全称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是我国2009年建成的世界上口径最大、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光谱巡天望远镜,每次观测可以获得4000个天体光谱。(南仁东)

李海宁等人利用LAMOST巡天数据挑选出一万余颗金属含量不到太阳百分之一的贫金属星候选体,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贫金属星亮源表。

李海宁接受采访时曾说:“贫金属星多分布在银河系晕,表明银晕是银河系几个成分中比较年老的成分,也就是它形成的时间更早。但是关于银晕的起源我们并不是很清楚,而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对大样本贫金属星进行研究的原因。”

所以,银晕很有可能分散了好几座所谓的类似的银河系,很有可能也有另外一个银河系,有另外一个太阳系,有另外的一个有生命的地球。


恒星考古:一“探”到底,“探”为“观”止。

银晕


具体情况需要天文学家们的进一步分析,不过这给了我们以希望。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波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