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事情是到了35歲後才明白的?

某知名論壇上有這樣一個熱帖:有哪些事情是你到了35歲後才明白的?此貼一出,引起網友熱議,多數人紛紛感嘆35歲之前的黃金十年是多麼重要,然而很多人不知不覺中就已經浪費掉了最好的學習提升時間。

公務員的招考年齡要求在35歲以下,很多企業也將招聘的門檻限定在35歲,35歲儼然已成為職場的“生死線”。

25歲到35歲的年紀是一個人一生的黃金時期,25歲初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35歲,在職場已混跡十年,這十年間所累積的經驗和能力決定了一個人面臨中年危機時是否能夠掌握主動權。

不管我們距離35歲還有多少年,亦或是已經到了需要應對中年危機的時刻,都需要具備前瞻性,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情。

有哪些事情是到了35歲後才明白的?

下班後的一小時決定你人生的十年

下班後的時間做什麼?

有人說,累了一天了,當然要癱在床上刷手機、追劇了。

在大部分人的時間觀念裡,很多人都不知道下班後幹什麼,無所事事,打遊戲,刷抖音,一玩手機就停不下來,一玩就玩到凌晨兩三點鐘,第二天起床後身心俱疲。

哈佛大學有一個著名理論:人的差別在於閒暇時間,而人的命運決定於對晚上8點至10點時段的利用。

一天24小時,8小時睡眠,8小時上班,剩下的時間就是我們的閒暇時間。

由此可見,閒暇時間佔了我們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在閒暇時間做什麼事情很大程度上能改變一個人的未來。

當你在玩遊戲的時候,別人在學習;當你在和朋友聚餐,八卦的時候,別人在跑步;當你躺在床上追劇的時候,別人在學習英語;當你在睡覺的時候,別人在看書。

也許一時並不能看出你和他的差距,但只需幾年的更迭,你們的人生軌跡就會發生截然不同的變化。

胡適先生曾提出過“閒暇定終身”理論:

閒暇時,你打麻將,你就成了賭徒;你做社會服務,可能會成為一個社會改革者;你去研究歷史,也許會成為一名歷史學家。

每天下班後的閒暇時間是一天中的黃金時間,只有這段時間是屬於自己的,可以任由你自己支配,在這個時間做什麼,決定了你人生的格局。

人與人的差距就是這樣拉開的,一個把業餘時間用到極致的人,收穫一般不會太差。


有哪些事情是到了35歲後才明白的?


學習永遠是第一生產力

很多人自從出了校園後就再也沒有翻過書本,對於他們來說,學習只是前20年的事情。

其實,一個人無論多大,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都不應該停止學習的腳步,因為你利用時間學習的東西才是你自己的東西,或許有一天,這些知識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能成為你逆襲的一個保障。

俗話說:“技多不壓身”,多一項技能就多一份競爭力,就比別人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業餘時間,你可以強化自己的崗位知識,不僅要考慮你現在需要哪些知識,也要去學習更高職位的知識,提前為升職加薪做準備。多考一些所在職位需要的證書,不要以為考這些證書沒有必要,但其實,那些證書,很多時候會成為自己突破的關鍵。

除此之外,在業餘時間也可以考慮提高自己的學歷。如果你是專科畢業,可以考慮升本或者自考本科;如果你是本科畢業,你大可嘗試去考本專業的研究生,學歷的提升無疑是敲開了更多選擇的大門,以後無論做什麼,都會輕鬆很多。

都說專注學習一個領域,遲早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只有不斷提升自己,不斷的學習進步,才不會讓自己落下。


有哪些事情是到了35歲後才明白的?


人脈是獲得財富的前提

美國最搶手的商業代言人,被《財富》雜誌稱為“萬能先生”的哈維·麥凱說:“建立人脈關係就是一個挖井的過程,付出的是一點點汗水,得到的是源源不斷的財富。”

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通過總結其一生的經驗,得出結論:“專業知識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只佔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說過:年輕人要存本事不存錢,存人脈不存錢。沒人脈做不成事,沒本事人脈也白搭。

由此可見,人脈的重要性。

互聯網的普及為更多人提供便利的同時也讓很多人形成了足不出戶的習慣,這也成為阻礙大多數人走出房間去結交人脈的原因。

只有走出去,才有機會接觸到其他人,才會擁有人脈。

當然,如果你自己沒有價值,那麼你再怎麼進行社交都是無效的。

因為,只有優秀的人才會擁有有效的人脈

如果不優秀,在與優秀的人的交往中我們就會變成索取者,這樣的關係並不長久,久而久之,我們只能和同樣不優秀的人交往,這會使我們的人脈資源在數量和質量上大打折扣。

一個擁有人脈網的人,人脈會給他的生活和工作據供很多的方便,但是人脈不是靠說說就能建立起來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想想就能有的,而是長年累月積累起來的,是一種在生活和工作中養成的習慣,不是一項刻意完成的任務。

不管是哪條人脈都需要自己付出努力去建立!

有哪些事情是到了35歲後才明白的?

35歲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漫漫馬拉松已經跑了近半程,時代在不停地變化,知識也在不停地迭代,你若不進步,終將會被這個社會淘汰。

如果說,35歲之前的人生是做加法的過程,那麼35歲之後的人生就要做減法,很多人到了35歲才明白有些事情遠比賺錢重要,也許意識到這些事情的時候為時已晚,但是人生的每一時刻都可以成為一個新的開始。

在人生的下一個機會到來之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提升自己,不斷學習,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