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受访者不敢说"不"很困扰:别放弃自我决定,活出你的"情绪"

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木心


51.8%受访者不敢说

有一幅温暖的画面一直藏在心里。一个小男孩崇拜地对一位长者说:我会永远爱你!长者既没有为了让男孩高兴而随口承诺:好的,我也会永远爱你!也没有以成年人的现实泼一盆冷水:傻孩子,这世上没有永远。


他看着男孩的眼睛,认真而深情地说道:Wishes can change.一切愿望都是会改变的。


尽管男孩懵懂,长者仍然真实的表达了自己的情绪。这种真实地表达,充满了对小男孩尊重、爱护和引领的力量。会让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益良多。


萨特说:"我是个百依百顺的孩子,至死不变,但只顺从我自己"。这话听起来很有点自私自大的意思,不过我相信好多人都会感觉特别自我、特别硬气、特别酷。为什么呢?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经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过一项调查,遇到需要拒绝的情况时, 51.8%受访者觉得不敢说"不"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困扰;60.4%的受访者担心说"不"影响与对方的关系;73.1%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学会说"不"。


受访者中,00后占0.8%,90后占25.7%,80后占50.5%,70后占16.3%,60后占5.8%。


《奇葩大会》上,青年作家蒋方舟自曝在亲密关系中,自己不敢表达真实情绪,不敢跟对方争吵,害怕起冲突,害怕让对方不高兴。


有一次跟男友闹矛盾,对方打电话过来她就一直道歉,道歉了两个多小时,但对方认为这个道歉很敷衍,在她挂了电话之后还一直打。


她看着密密麻麻的来电显示,吓得浑身发抖,但就是不敢拒绝对方,跟对方说"你不要再打了,再这样我就生气了"这样的话。


生活中的很多人,在社交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面对"真实表达自己的情绪"都会常常感觉很无力。勇敢说出自己的疑虑?NO,如果对方误会我怀疑我们的感情怎么办!自然的拒绝你不愿接受的一切?NO,如果对方生气了、关系搞僵了怎么办!不能表达、不能说……我、我、我太难了!

51.8%受访者不敢说

难就难在:

我们的"看法"裹挟了自己的情绪,走进了放弃自我决定的误区,又忽视了增强关系中的自我决定。

01我们的"看法"裹挟了自己的情绪


1.在关系中说"不"的人被看作是冷漠的。我的一位朋友,突然被自己的高中同学表白,她冷静思考后拒绝了。这时候她的同学却说"你真冷漠"、"我们认识好久了"……接着就是不死心的大讲道理,试图证明他们在一起很合适,可是朋友还是拒绝了。没想到高中同学瞬间开启了受伤模式,说的话也难听起来。过几天又发微信道歉,说我们是老同学,以后还是朋友。朋友无奈,只能笑着说没关系,加油啊!结果高中同学顺势又说:没想到你真的这么冷漠啊。


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吧。拒绝了自己不想接受的事情,勇敢表达了自己情绪的人,却被说成"冷漠"、“不近人情”……在社交关系中我们还可以取舍,但如果发生在亲密关系中就不由得会有一些人望而却步了。


2.在关系中说"不"的人被认为是悲观的。如果你身处一段亲密关系,你的伴侣对你说:我好累,我们之间好像出了问题、感觉距离越来越远……你一定不太开心,认为他太悲观了,甚至太“作”了,怎么不盼着关系好呢?想说你累我还累呢,问题谁还没有?但转念一想:算了,不想吵架。于是你敷衍了两句让他别瞎想,而他可能更加感受到关系的冷落与你的不耐烦。


由于我们先入为主的认为,首先在关系中提出质疑的一方才是问题本身,表达自己情绪的一方没有得到对方的好好回应,使得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复几次之后,大家都失了耐心,往往落得不欢而散。


3.在关系中说"不"的人会被当作"加害者"。伤害无疑对关系是一种破坏,伤人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我们往往下意识的认为,选择先“说出口”的那一方是在主动伤害关系。其实相比于"说出口",冷战的杀伤力难道不是更大吗?任何一方不明所以的长时间焦躁、黑脸,都会使两个人的关系如堕寒冰。


但是,就因为不想成为第一个挑明关系中存在问题的人,两个人往往就这么僵持着,谁也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这样的关系变得脆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压死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土崩瓦解。


51.8%受访者不敢说

生活中,处在亲密关系中的人更容易对话停滞。就像物理中的势能,因为没有高度差,便只能靠两个人不断努力、不断加油,才能增添维系关系的动力。

02自我决定与维系关系


维系一段健康良好的亲密关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双方磨合。为了关系就少一些个人意志,为了关系就忽视自身的情感波动,这样强求一键进入角色常容易走入另一个误区:放弃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而自我决定在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与以下几种人们维系关系的动力来源密切相关。


1.个人依恋与幸福感(Personal Attachment and Well-being):Leak and Cooney(2001)的研究表明,在关系中有安全感的人认为自己更具备自我决定也更加幸福。同时,在关系中越有自主权,便越少得回避自己的伴侣。反之,不敢说出疑虑,放弃自我决定只能短暂的维系感情平静,你会无意中开始回避你的伴侣,让本来就缺乏安全感的自己在关系中更加岌岌可危。


2.承诺(Commitment):Hadden、Knee、DiBello和Rodriguez(2015)的研究表明,在一段关系中,自我决定可以带来更大的承诺和满足感。当参与者感觉自己更有自我决定时,他们的承诺会更少的受到为感情投资的成本的影响,他们也会更不易被他人诱惑。因而,人们常期待使用放弃自我决定而换取情感稳固,其实这更可能会带来承诺的变质与感情的被破坏。倒不如双方均增加自我决定,互相表达自己的困扰,共同解决问题,使关系得到改善。


51.8%受访者不敢说

在亲密关系中,想要拥有共同前行的动力就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说出自己的疑虑或认同,说出自己的拒绝或喜爱,让彼此的心更加懂得和靠近,而这些都离不开自我决定。


03增强关系中的自我决定


高尔基说:"最巨大的胜利,就是克服自己"。走出放弃自我决定的误区,活出真实的"情绪",要靠自己付出真实的努力。请相信,努力的结果一定会让你欣喜。


1.建立联系与彼此信任。请面对面说出你的感受,相信自己也相信你的伴侣。你们的感情虽然害怕破坏,但它同样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一个人的问题可以变成两个人的小闯关与小故事,不要因为闷声不语错过最佳时机而把问题变大,两败俱伤可是得不偿失。


2.找到共通的情感表达。在感情关系中使用逼迫、威胁,如此用力过猛,并是一个好方法。倒不如努力去发现你们共同认为的积极的感情表现,找到一个适用于你们的解决方法。同时要保持对伴侣的好奇与耐心,去接近他的内心与需求,不要再以忙碌为借口。一个人的感情成不了"关系",走到一起靠的是靠近彼此、展现自己。


3.找到自己真实的诉求。人们时而会在关系中过度的反应。不说自己的难过时就一直忍耐,情绪上来时又借由发泄了很多负能量,最终完全远离了事情的真相。化解全靠对彼此的包容,但是问题并不曾被真的解决,它会反复搅动你们的关系。因而在沟通前,请找到自己真实的想法,和伴侣理性的沟通,再富有感情的和解(太过黑脸包公不可取哟!)。

51.8%受访者不敢说

李嘉诚说:"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在亲密关系中,你自己内心的声音也同样有价值。不要畏惧,但同时也要聆听伴侣的诉求。张开双臂抱抱你的伴侣、孩子,回想一下那些曾被不断搁置的问题,回想一下你有没有对这段关系的恐惧,也回想下你有没有因为确信关系是安全的而去放纵。不是时刻警惕,而是真实的作为两个人为彼此着想。希望每个人都能活出自己的"情绪",收获幸福的、真诚的情感关系。

51.8%受访者不敢说

如果您看到并认同本文,可以转发给您的伴侣或亲友,开启共同为关系增添动力、在关系中更真实得做自己的人生。


注:本文为作者心香若莲原创首发,欢迎转评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