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上》:一個尋找自我過程的故事

不得不說,我是被周冬雨清純的扮相吸引進這部電影的,而那些飄忽的鏡頭,不僅把周冬雨纖弱的腰肢勾勒地誘惑動人,甚至把張英雄(王鏘飾)這個小夥子也描繪的富有光彩。其實這是支持我看完這部電影的主要原因。《陽臺上》的畫面很唯美,但故事卻很支離,那麼這部讓很多人困惑的電影究竟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陽臺上》:一個尋找自我過程的故事

張英雄22歲了卻待業在家,他不去上學,也不去工作。他最大的愛好是打遊戲,英雄聯盟,這個遊戲小編也愛,他愛用的是大眼。張英雄一家是老上海人,母親的工作是打零工,父親無業吃退休金。張英雄的家面臨拆遷,想多要拆遷款不可得,卻氣死了父親。張英雄和母親住到了舅舅家,他看似沒心沒肺卻按下決心要為父報仇。但在猶猶豫豫中,他卻愛上了“仇人”的女兒,周冬雨。

《陽臺上》:一個尋找自我過程的故事

張英雄的父親是個暴君,在張英雄22歲生日那天,張英雄的生日願望是“國富民強,世界和平”,無論這是真的崇高理想還是調侃玩笑,都不至於捱打,可張英雄的父親卻重重地打了一個耳光說“講講自己”。同時,張英雄的父親還是無能的,鄰居能做成的事他卻做不成,人生的幸福也不過是喝點兒老酒。

《陽臺上》:一個尋找自我過程的故事

在暴君父親的壓制下,張英雄既無遠大理想,又無獨立能力。他各方面的能力都還是像個孩子,而他已經實實在在地年滿22歲了。我不只一次地想,他為何既不上學又不工作呢?這是不是他對暴君父親的一種反抗呢?如果這樣想,他為父報仇的動機是不成立,一方面是他與父親的關係並不融洽,另一方面是拆遷隊隊長氣死父親本身就很牽強。

《陽臺上》:一個尋找自我過程的故事

我做出了一種大膽設想。張英雄在父親的壓制下,變得毫無人格,在家庭中他無聲地反抗。但這種反抗形成了他人生的意義。父親的死,讓他人生的意義失了著落,甚至打遊戲也變得無聊了。那麼“為父報仇”或許是他為自己新找的意義,或句話說,為父報仇是為了有事可做。沒有敵人需要他來反抗,他便自己創造一個敵人出來。

《陽臺上》:一個尋找自我過程的故事

如果沒有意外發生,他這種無稽的復仇行動就可能變成現實。可他居然像哈姆雷特一樣,一直在延宕他的復仇行動,原本只需要一把刀捅一下就可以完成的,卻被他徹底複雜化。他做了一件又一件看似與復仇相關,實則毫無必要的事。說到底,他並不想殺人,也沒有殺人的勇氣,他聞到血腥味都會吐。

《陽臺上》:一個尋找自我過程的故事

可是,這樣下去,他還是沒有人生的目標和意義。繞回來,他還是得替父報仇,情節發展到這裡進入了死循環:他沒有人生意義,他需要人生意義,他要為父報仇,他不愛父親也不想殺人,不殺人他就沒有意義,可他需要人生意義。於是,他認識了同是服務員的粉毛兒,這是個壞人。張英雄和壞人粉毛成了好朋友,他們住到一起,玩兒在一起,但粉毛兒要帶壞張英雄,粉毛兒教張英雄偷錢、睡女人。

《陽臺上》:一個尋找自我過程的故事

張英雄畢竟是個有判斷能力的成年人。他明白粉毛兒的壞,打了一架,沒打過。他偷窺了仇人很長時間之後,發現仇人的生活也是一地雞毛,而他喜歡的仇人的女孩兒是個弱智。他的“愛情”和他的報仇計劃,在他抱住仇人女兒的那一刻全都“實現”了。這大概是粉毛兒教他的,“殺不了仇人,誰他的女兒也是報復”的一種變形。

《陽臺上》:一個尋找自我過程的故事

張英雄本來的人生是怎樣的呢?如果它的父親還在,他或許還會用不作為來抵抗,而如果他沒有這一系列的題外話來打斷他的復仇,他將變成一個殺人犯。在我看來,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在暴君父親壓制下心理畸形的青年,在父權不見後重新找回自己的過程。

《陽臺上》:一個尋找自我過程的故事

值得關注的是電影中出現的兩次鏡子。第一次是張英雄跟父親從派出所出來,鏡子首先照出的是父親而後才是張英雄;第二次是他尾隨仇人拆遷隊長時,半路出現的鏡子照出了數個自己。可以說,這是張英雄尋找自己的徵兆。

《陽臺上》:一個尋找自我過程的故事

這部電影的票房成績並不理想,但這部電影也並沒有網評地那麼差,它並不是一部靠劇情抓人的電影,而是用鏡頭抓取觀眾情緒的電影。我們應當相對寬容,因為唯有市面上有更多類型的電影,我們才能有豐富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