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富順任期最長的縣長,鮮為人知的執政往事

民國時期富順任期最長的縣長,鮮為人知的執政往事

張孟才:民國富順任期最長的縣長

高仁斌|文

民國時期,官員調整頻繁。據統計,在川南富順任職的知事、縣長共有53人之多,平均任期不足1年。而民國32年到任的縣長張孟才卻是個特例,他的任期長達六年之久。張孟才,系眉山青神縣人,1943年6月從榮昌調任富順縣長,1949年4月調任安嶽。解放後,曾任教於鹽亭中學,擔任過四川省文史館館員。歷經坎坷之後,總算有一個閒適的暮年。

張孟才主政富順這一期間,正值社會動盪不穩、抗戰尚未結束,而政府統治高層又鞭長莫及的艱難時期。彼時的富順,剛剛經歷了1940年的日機轟炸,而前任縣長曾錦柏,又是一位樂於親近地方豪紳的官僚,利用職務之便大肆撈取錢財,其行事作為,深為百姓詬病,民間曾送給他一個綽號叫“曾幾百”,此人雖僅在富順為官一年,但遺患已深。張孟才所面臨的局面,其實就是一個百廢待興的爛攤子,民國縣長執政之難,在張孟才上任之初,分明就已經顯露。但是在六年之後,當張孟才離開富順時,群眾卻自發捐資,在縣城西湖邊修建了一座“孟才亭”,以稱頌他主政富順的功績。老百姓的口碑,無疑是對這位民國縣長的最高評價。

全力剷除匪患,力保一方平安

早在張孟才還沒有到任的1942年底,富順縣鄧井關發生了一件劫場案,此案在當地可謂轟動一時,不只是鄧井關鎮上的居民慘遭浩劫,就連自貢鹽務管理局派駐鄧井關的鹽警隊一個班,也被搶去了一挺機槍和全部槍支彈藥。作案的匪首名叫殷海清,擁有近百名匪眾,是當地一股強大的惡勢力。殷匪作案後,並未遠走,而是窩藏在鄧井關附近,由於地方武裝力量薄弱,加之時任縣長曾錦柏無暇顧及處置,由此形成的可笑局面是,匪首雖近在咫尺,但案件卻毫無進展。張孟才到任時,此案已經發生一年之久,如不及時破案,既難給百姓以安寧,也難以給自貢鹽務管理局一個合理的交代。於是,張孟才報請內井警備司令部批准,派來了一個步兵團,駐紮富順圍剿匪患。有了援兵,張孟才採取了疏堵結合的辦法,一方面通過加強武裝,切斷了土匪外逃通道,給土匪施加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宣傳分化,敦促參與匪眾改過自新,並承諾保證其生命安全。短短的二十多天後,匪首殷海清及其匪眾全部繳械投誠,大案告破,同時也避免了一場血腥屠殺,當地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此外,當時的富順,還有一股非常頑劣的土匪。匪首名叫龐遠生,是富順隆昌連界的人,外號人稱“龐叫化”,此人曾在二十四軍劉文輝部陳能芳師擔任過排長,退伍之後聚眾為匪,販賣鴉片,搶劫行旅,為害百姓,可謂罪惡累累,但均因為有其老上司陳能芳為之說情,始終逍遙法外。張孟才到任後,不斷收到百姓控告,要求新任縣長嚴懲匪首。張孟才知道,如此猖獗的匪患,如果不給予打擊,地方上終究是不得安寧的,但如果不能一招致勝,也將會前功盡棄,還會給今後的治理帶來被動。於是,張孟才先是暗地裡派人查明案情,摸清楚匪首龐遠生的情況,然後迅速派出了一個班的手槍兵,星夜兼程,出其不意,人贓俱獲,突擊抓捕了匪首龐遠生。經過突擊審訊,匪首龐遠生對自己所犯罪行供認不諱,經報請內井警備司令部批准,判以死刑,執行槍決。這一罪極慣匪伏誅後,富順隆昌兩縣連界百姓終於過上了安寧日子。

積極修建公路,打通出縣瓶頸

富順有著悠久的井鹽開採史,同時農產品也十分豐富,但是在很長時期中,富順的出境交通都是通過沱江水路,進入長江航道。在張孟才到任之前,因為鹽業開採的需要,僅有一條建於1930年的井富馬路(自流井至富順),全長50公里,是富順地區的第一條公路,也是四川較早建成的公路之一。

張孟才是一位十分重視交通建設的官員。他到任後,首先提出了要儘快修建富隆公路(富順至隆昌)的設想,並以身作則,將自己應得加工溢額獎金七千餘元全部捐出,作為修築基金。在他的帶動下,縣政府全體職員紛紛解囊捐助。與此同時,他又通過縣參議會決議,徵調全縣各鄉民工四萬餘名,自備工具修築。富隆路從富順東街起至隆昌城南外止,富順承擔修築至代寺前面富、隆縣境分界處(與今天富隆兩縣的分界相同),餘下部分由隆昌負責。十分難得的是,這條公路基本上是靠老百姓投工投勞修築起來的,唯有築路期間民工的伙食,在捐助的基金中開銷,而涉及的醫藥事宜,則由地方救濟院負責。在張孟才的帶領下,僅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全線工程便竣工了。自此,富順經隆昌到重慶的交通便初步形成。

在富隆公路尚未完工之前,張孟才就開始著手謀劃富宜公路的修建。他找到當時的宜賓專員彭光含,達成了分段負責、共同修建公路的共識,然後開始著手路線勘測等工作。在實地勘測中,也曾發生過不少爭議,有的認為不應該過多侵佔本鄉土地,有的認為因線路迂迴導致工程量大,耗費人力財力,有的認為需要縮短線路等等。經過多方說服解釋,各方面思想認識才得以統一。這條公路的修建,聯合了宜賓、南溪兩縣的共同參與,各境各段,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工程至1946年底時,除石夾口公路橋外,路基全線完工,為1949年解放後的通車奠定了重要基礎。

需要補充的是,富隆、富宜公路的修建中,在工程技術上得力於一個名叫劉連波的人。富隆公路的線路規劃方案,是經他審定後實施的,在修建富宜公里的時候,他是張孟才聘請工程處長,負責線路勘測和工程一切進展。劉連波其人,公開的身份是當時的縣參議員,而實際上,他是我黨從事地下工作的一名同志,富順地區黨的地下組織遭到破壞後,他長期在隱蔽戰線從事抗日救國宣傳,喚起民眾保家愛國,救亡圖存。解放後,劉連波曾擔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統戰部工商處處長、重慶市人民委員會副秘書長兼第八辦辦公室主任、重慶市工商局長、中共重慶市委統戰副部長、部長。1983年9月被選為重慶市政協主席。

投身機場建設,創造工程第一

1945年3月,因軍事特需,瀘州全專區(九縣)加榮昌共十個縣,奉令擔負搶修蘭田壩機場的艱鉅任務。富順縣集中了一萬六千名民工,由縣長張孟才兼任總隊長,親率民工奮戰在機場建設工地。當時的工作環境十分艱苦,加之衛生條件極差,剛開工不久,就引發了疫病流行,縣長張孟才也染病在身,但他依然抱病監督施工,全體民工深受感動,均不辭辛勞,晝夜苦戰。歷時近四個月,富順縣的任務全部竣工。更難能可貴的是,富順縣還發揚互助精神,抽調五百名民工支援臨近的隆昌縣,從而兩縣共同按時完成任務。工程結束後,富順縣以名列修築工程第一,被授予錦旗,並領得一筆鉅額的工程費和獎金,共計法幣四千五百多萬元,全數繳交縣公庫。此次在修築機場工程中病故,以及完工返鄉後一月內病亡的民工共十八名,均按照通令各發給撫卹黃谷十石。

有趣的是,這筆鉅額工程費最終卻化為了泡影。民工返鄉,縣政府在東街場口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第二天,便召開會議,商討這筆巨資如何處理。與會者都主張用於地方建設,但是在具體建設內容上出現了分歧,一種意見認為應該用來修建東街、鄧關兩座大橋,只要抓緊測繪、設計、備材,即可開工建設,另一種意見認為應該在縣城五府山修建中山紀念堂,現在連木材都已經準備好了。兩種意見分歧很大,最終沒討論出結果來,於是只好將資金暫存縣銀行。不久,抗戰勝利,意見仍然不統一,建設的事再次擱淺。1946年,國共和談破裂,內戰再起,通貨膨脹,物價也迅猛上升,法幣值日落千丈,政發金元券1:3000,存款貶值所剩無幾。1948年,又改頭換面,發行銀元券,伴以硬幣流通。1949年,銀元券已經陷入崩潰深淵,成了廢紙,存款瞬間化為烏有,萬千民工的辛苦血汗付諸白流。一筆巨資,就這樣這爭論中化為了泡影。

籌辦獻金運動,激發抗日熱情

1944年6月初,當馮玉祥將軍還在自貢組織獻金救國活動時,富順縣長張孟才收到了內井警備司令部郜子舉司令來函:“馮副委員長剋日來富順募捐。”6月上旬末,馮玉祥將軍專程到富順,發表了抗日救國講演,號召富順人民積極獻金,支援前線浴血抗戰的將士,並表示不久將親自來富順主持獻金救國運動。馮玉祥將軍臨行時,特囑縣長張孟才迅速動員各界人士組成獻金委員會,爭取不落他縣之後。

6月12日,張孟才主持召開了有黨、政、軍、士、農、工、商代表參加的獻金救國運動籌備會議。會議決定,選出獻金運動籌備委員會,張孟才為主任,臨時參議會副參議長劉仕選為副主任,各鄉鎮長和各機關、法團、士紳56人為委員,委員會下設總務、宣傳、募捐、保管、招待、警衛等組。會議初步決定獻金數目不少於二千四百萬元,力求超過三千萬元。

1944年10月25日上午,在城北羅浮洞廣場召開富順各界人民和學生約三千人參加的聲勢浩大的獻金大會,馮玉祥將軍親自到場講話,並當場接受並宣讀各界代表敬呈獻的獻金花名冊。由於獻金數目大大超過預想,引起臺下雷鳴般的歡呼,極大地激發的群眾愛國熱情。縣長張孟才除捐獻本人一個月的月薪外,還把夫人的金戒指獻出,內井警備司令部郜子舉派人專程趕到大會,獻出他妻子的一對綠玉圈。富順女界受此影響,掀起了一個獻金戒指的熱潮,所獻金戒指達一千二百隻之多,用金戒指連綴成的“獻金救國”規格金燦燦的大字,象徵著數十萬富順人民的愛國熱忱。獻金運動共延續15天,於11月10日截止。經統計,全縣共獻金戒指一千二百隻,黃谷三萬石,軍鞋一萬二千雙,這些物質按時價折算,總共為法幣四千一百萬元,這些款項均及時上交,分別寄往前線。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少數鄉鎮交通不便,加上城鎮群眾愛國熱情未減,獻金運動結束後,縣政府還陸續收到一些捐獻物資和現金:金戒指21枚,銅戒指16枚,法幣747331元,呢大衣1件,女皮大衣1件,古硯1方,古字畫數十件。

對於富順縣的獻金救國運動,馮玉祥將軍曾高度評價:“富順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可為四川各縣之模範!”

在張孟才的任期內,還先後承辦了國大代表、立法委員的選舉事務,這兩件事雖然是政治任務,但卻令縣長張孟才不堪其煩。1946年秋,國民黨決定於十一月十五日召開國民代表大會,富順應選代表1人出席,由國民黨中央提名的候選人共二人,一個是青年黨的鄒岱儒,一個是國民黨的周迅予,均系富順人。但上面的指示是,這個代表名額已經劃給友黨(青年黨)。意思是,名為選舉,實為圈定。1947年6月,奉省轉南京中央政府命令:決定在四川選舉四十名立法委員。行政院規定三至四縣劃為一個選區,圈定候選立委一至二人,並指明必須在該區選出。這兩項選舉任務,幾乎費時一年,直到1947年冬季,終於塵埃落定,縣長張孟才終於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值得一說的是,1948年,富順還舉辦了一場盛況空前的“孟才杯”夏季體育運動會,此次運動會的地點就在十字嶺富中校體育場,參賽者一千多人,參觀群眾上萬人,為民國時期富順運動史上的一大事件,也算是縣長張孟才留在富順的一段佳話。

2020年4月4日晚於海棠村

附記:本文寫作曾參考《四川通志》、1993版《富順縣誌》、馮玉祥著《我所認識的蔣介石》、劉安龍著《富順往事》、富順縣原商務旅遊局編《富順旅遊攬勝》、富順縣檔案局《民國縣政府檔案全宗》、富順文史資料張世模《三四十年代舊縣政府歷任縣長之印象》、聶忠良《愛國知識分子鄧笠唐》、書丁《馮玉祥將軍和富順縣獻金救國運動》、張孟才《追憶我任縣長期中的幾件大事》等書籍、文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